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范文

    杨艳品

    摘要:“教学做合一”思想是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理论之一,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者“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而且教育者不仅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同时,在教育中,陶行知先生将教学做视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于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若能够将“教学做合一”思想充分落到实处,不仅有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更有利于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高中;历史教学;博物馆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1-0024

    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照本宣科,而应该在教学之初,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学习能力、已有知识储备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结合教育者个人的学问知识,在施教过程中不仅要有“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更要有“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不断扩充个人知识储备的能力。然而,虽然“教学”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比重,可是最后的核心着眼点必须要落实于“做”之上,只有通过“做”才能检查出“教学”成果是否有效,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一、“教学做合一”思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具体措施

    在高中教育阶段,基于高考评价模式的要求,更是从学生的成长角度出发,为了培养符合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现今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坚持“教学做合一”思想的真正实施应用。从广义上来说,“教学做合一”要做到教学相长,从狭义上来看,在高中教学中,必须坚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题,以“做”为中心,在“做”中学,在“做”中教。

    1.教师的教必须基于学生的学

    教学之初,教师不仅要充分研究历史学科培养目标,洞悉新课标下对历史学习的培养方向,了解国家在具体学科教学中的教育方针,充分研究教材,探讨具体学科知识在培养核心素养中的定位,以及与初中历史学习相比高中历史知识的特点。同时,还要研究历史教学方法,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当然,教学之初更要充分研究学生,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情况,明晰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所持的学习态度,也要结合学生学习特点,了解学生的班级差异与个体差异,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切实因材施教,而非千篇一律。

    2.教师的教必须和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一桶水”,把有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是一处“泉源”,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问水平,保持知识储备的不断更新,才能够将更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提升,最简单的提升方式就是随时阅读,阅读教育学理论有关书籍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让自己的教学工作受到先进教学理论影响,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教学。还要阅读历史专业理论书籍,不仅要夯实自己的历史专业基础,还要时刻把握历史学最新最近研究方向和研究观点,让自己的史学理论能够紧随时代。

    3.“教”与“学”必须要和学生的“做”有机联系起来

    “做”才是教学的核心环节,没有了学生的“做”,一些“教学”工作只能是空中楼阁般的摆设,并无太大意义。而在高中歷史教学中,学生的“做”主要体现在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于课堂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不能是单纯的史学理论传授者,而更应该让学生从具体的历史史料中得出历史结论,充分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各种史料信息。

    (1)有机结合专业研究成果,拓宽学生视野

    在历史学习中,坚持“唯物史观”是基本前提,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而“时空观念”的培养也很重要,然而对于高中历史学习而言,由于教材体例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很好地建立历史的“时空观念”,故在教学中,也要强调学生的“时空观”,比如在讲英国君主立宪制中的“1832年议会改革”时,就需要站在动态的历史发展中看待问题。通过英国历史发展历程,同时结合《英国史讲义》中的有关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材料“1832年议会改革前的英国议会代表制……许多原来的城市虽然已变成沓无人烟的荒村,从而被称为‘衰败的市镇,但仍有权选派代表出席会议!而新兴的工业城市虽人烟稠密,却没有取得选区的地位,无权派代表参加会议。……另一方面剥夺了新兴城市的居民的选举权。”

    (2)充分引入博物馆资源,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也有重要影响,而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时,可以加入纸博物馆等有关四大发明的历史证据,通过对中国“四大发明”的创造历程与价值的研究,结合“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等等著作材料,为分析中国文明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尤其是西方近代社会的转型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不仅要认识到中国与世界的发展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同时也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小结

    总而言之,在“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要充分把握以“做”为中心的精髓,教师要充分把自身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成长,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自身的发展,不断成长。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更要认识到学生“做”的重要性,切不可把教学演变成教师的一言堂,忽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故所有的教学理论、教学知识最终都必须要落实到学生实践的“做”之中,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在实践中不断掌握知识与学习方法,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国际外语学校2150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