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班化背景下班级自组织管理的策略探究 |
范文 | 张新杰 摘要: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集体的建设需要学生的自主管理。小班化环境为学生自组织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探求小班化背景下班级自组织管理的策略,对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教育实践,通过“营造班级自组织管理的环境”“培养学生自组织管理的意识”和“班级自组织管理的培养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自组织管理;小班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3-045 学校班级的自组织管理是指在学校管理者的影响下,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的管理活动。自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素质锻炼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需要。小班化背景下的教育重心应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强调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它以班级人数少、活动空间大、教学形式灵活、学生参与程度高等特点,为班级和学生自组织管理的实施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营造班级自组织管理的环境 (一)优化教室的整体环境 小班化的教室环境更能体现每个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成为教室美化的主人。教室的前后分别是黑板和学生展板:在黑板上方挂放学生集体拟定的“班训”,风格各异的班级训言蕴含了每个班级组织管理的努力方向;展板以及教室天花板的四周和中间定期更换着学生的各种作品,每个孩子都能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时时体会到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教室两侧是一个个小抽屉和一排排书柜,是学生们的成长档案盒,任何时候只要有精彩的作品都可以在这里盛放积累;教室里还设有爱心生物角、图书角,里面的书籍有学生们自愿捐献给集体的,也有向图书馆借阅的,学生随时可以取书阅读,借阅人自觉地在一旁的登记册上进行登记,每一次借阅都是学生自律的体现和进步。 (二)创建师生交流的平台 班级是学生各种交往活动的重要平台。小班化的班级管理必须考虑能够形成教师和学生以及同学之间以相互信赖为基础的交往空间。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关心和严格要求,让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都得到充分发挥。为了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理需要,教師必须以坦诚的态度来获取学生的信任,使学生有安全感,才能敢对老师说真话。例如:我们在一个新接手的班级中开展“每日一谈”,即每天老师和某一个学生抽出一些时间,在宽松的氛围下进行面对面聊天,小班人数少,这种方式的可行性较大,教师则可以借此传达给学生一种安全感和可信任感,并在较短时间内增进师生彼此了解。 (三)营造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 在班级管理中,民主氛围既是班级自组织管理的产物,也是促进学生自组织管理的环境基础。特别在班级制度上,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师生共同听取学生的意见、要求和意愿,并加以讨论概括,制定出具有班级个性特色的《班级公约》,提请全班同学表决通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班级制度,利用班会、课余时间、晨间谈话组织学习,定期对制度进行修改,使各项制度深入人心。 其次是班干部选举和培养。选举班干部是班级民主管理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由班主任单方面说了算,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选举班干部,可采用多种办法,如民主选举、自荐、自荐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等。对班干部的工作,班主任要做到“三多三少”:多放手、少代办,多鼓励、少批判,多指导、少指示。特别是对于班长,要善于放权,让班干部去管理班级工作,班主任只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支持,要尊重他们的工作成果,尊重他们的人格,允许他们在工作中有一定的失误,让他们在管理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威信,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去管理班级。最后要强化班干部的监督和民主的评议。 二、培养学生自组织管理的意识 (一)建立自组织管理的目标意识 学生精心设计“心愿卡”,明确个人阶段性成长目标。学生的“心愿卡”是由学生自己设计卡片背景,并写上个人阶段性目标,附上个人照片,张贴于教室,时时能见到,时时自省、自勉,唤起班级成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意识。一般在开学初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和意愿制订适合自己的学期目标或努力方向,学期结束时,让实现“心愿”的孩子亲手摘下这些“心愿卡”并存入成长档案袋,体会自组织成长的成绩和乐趣。促进学生自我意识和自组织意识的发展。 (二)激发学生自组织管理的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创新管理模式,激发不同自组织管理水平的学生往更高的自我管理水平发展。在一个新接班的五年级小班,通过触接了解,班主任发觉他们特别会交流、自组织能力也很强。于是,老师推出了“隐形班主任”计划——在开学第一周里,老师只在教室里细细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不作任何评价,目的是要看看他们“常态下”的学习生活。学生们个个觉得新奇,表现得十分出色,用一个好动的男孩的话来说,“老师隐形了,反而促使我们更加自我约束了”。一周过去后,老师认真制作了幻灯片,向学生汇报一周观察感想,并对学生的自律自组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方面进行了个性化的赞扬,还表示要向他们学习,同时鼓励他们日后要继续努力、不让班主任“现形”。学生们个个都乐开了花,在无形中体会到自组织管理的成就感,意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后期的班级生活中继续自我约束,取得了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 (三)积极评价学生的自组织管理 班级自组织管理的难题主要集中在一些特殊时段和特殊学生上。比如:和老师在一起的时候,除了自我管理能力极弱的个别学生,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地约束自己行为,实行自我管理;当老师不在场的时候,自我管理能力强但自组织管理意识弱的学生同样会存在管理困难。因此,要适当创造学生自组织管理的不同情境,及时发现并表扬学生成功的自组织管理,哪怕是5分钟的成功也好,让学生被认同、被赏识,逐步提高和强化其自我管理的意识。 三、班级自组织管理的培养路径 (一)小组团队自主管理 1.集体参与管理 小班化教育的基本原则是面向全体学生。班级管理要吸收全体学生参加,要满足学生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的需要,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发扬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培养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只有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组织管理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如电教管理员、图书管理员、收发员、领读员……35位队员,35个岗位,35个班级小主人,35个能人。让每一个孩子都干得有声有色。工作的分配根据学生的意向和能力特长认定,让学生喜欢自己的岗位;教师要及时帮助有工作困难的学生和鼓励学生在工作上的点滴进步,让学生胜任自己的岗位。对各个工作岗位我们制定了一个评价机制,并在班上长期开展定期评优。 2.鼓励互动评价 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能提高学生的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小班化下的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增多,彼此也更为了解,学生之间开展互相评价更为方便准确。结合教學活动和学校活动,多让学生对学生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如数学单元达标测试后,让学生评价练习计算最准确的达标员,解法创新的达标员,进步最大的达标员等,保护学生的自我管理成果。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形成正确的班级管理的精神导向。 (二)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活动课是属于学生自己的天地,老师在期初就选定活动主题,学生根据个人喜好,然后分组准备。一学期里,每个学生都有一次主持的机会,他们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做好活动材料,有时还要进行彩排。主持人采用阅读、讨论、表演、游戏、做问卷、演讲比赛等形式,提高了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发展了学生自组织管理的能力。再如运动会,由体育委员牵头,民主、客观地推选出运动员,没有被推选上的学生自选其他的运动会岗位,如检录提醒员,财务管理员等,确保人人参与活动,人人锻炼自组织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三)融入学校管理 小班化的学校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校管理。如常见的班级中队值日周,老师设置和学生人数同等的值周岗位,如文明岗、卫生岗、出操岗等,并依次轮换岗位,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中发挥管理才干,体验学校管理生活,提高自组织管理的能力。再如学校举行“校周年庆”活动或者六一儿童节活动,前期组织学生参与校庆标志、校庆吉祥物的设计,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最后从学生作品中选出优秀作品作为正式校庆标志,并在橱窗里展出学生优秀设计,学生真正融入了学校管理活动,形成具有凝聚力的同体。 同时,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使其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这样就能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组织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东敏.自组织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教育,2010.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滨河实验学校,江苏 南京210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