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也谈初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
范文 | 戴华梅 摘要:运算能力培养的核心是算理、算法的掌握。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加强审题的训练,指导规范演算的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关键字:运算能力 练习 审题 演算 验算 具有较强运算能力的表现是能够根据运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运算,能够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过程。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算得既对又快。运算能力培养的核心是算理、算法的掌握。实际教学中,笔者认为,还应注意几个细节。 一、注重练习形式的多样性 扎实的运算知识需要适时、适量、适度的练习,同时,为了减轻运算练习的枯燥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丰富运算练习的形式,如限时口算、课前练习、游戏竞赛等。 比如,可以在每节课前,利用5分钟,设计一些简单的口算,以接龙的形式,巩固学生的运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让学生全员参与,注意力集中。这既能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也便于教师了解哪些学生还没有掌握基础知识,哪些知识学生还要加强练习。 算“24点”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运算能力的游戏。其实,初中生对算“24点”并不陌生,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混合运算”后就安排了《算“24点”》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初一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后,教师可调整算“24点”的规则:引入负数,增加乘方和绝对值运算等。这样的算“24点”游戏,更加灵活多样,更具挑战性。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在黑板上划分相应的区域供各小组书写算式;一位学生负责洗牌及随机抽取4张牌;各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将想出来的算式写在黑板上;比一比哪个小组写出的算式多、正确率高。在既有趣又极富挑战性的游戏过程中,学生既能积极主动地思考自己小组的算式,也能对其他小组的算式进行检查纠错,还可以学习各种不同算式的列法,从而有效提升运算能力。 二、加强审题的训练 “磨刀不误砍柴工。”审题的前提是阅读题目信息。教师可带着学生读题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可以让学生齐读,也可以让某位学生读,做到读通句子,不多字、不漏字;读懂题意,理清条件,形成对题目的初步感知。 审题不仅仅是将题目读一读,在学生读的同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在关键的、重要的字眼和条件处做标记,真正地将“审”落到实处。如圈出大、小、多、少、直径、半径、直线、射线、线段、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等关键字词,或者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将条件标在图上,减少因审题不清而造成的错误及疏漏。 三、指导规范演算的方法 “草稿不能草。”很多学生觉得,反正老师不会看自己的演算草稿,可以随心所欲地写,写得天马行空、乱七八糟。殊不知,规范的演算格式可以准确地呈现运算的思路和步骤,提高运算的正确率。 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有理有序、不重不漏”:“理”是指每一步计算都要有依据,不能想当然;“序”是指计算要有顺序,先写哪一步、后写哪一步,要在计算前确定好;“不重”是指步骤不要重复,能一步完成的不要分成几步,要有整体意识;“不漏”是指步骤不要跳跃,如果必须先由A得到B,再由B得到C,就不能直接由A得到C。 还可以要求学生将选择题、填空题的计算过程写在题目旁,这样有利于教師批改作业时发现错误并分析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规范演算的方法。 四、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验算是检查数学运算结果是否正确的基本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容易被遗忘的环节。认真验算不仅能保证运算正确,也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规则,养成做事负责的态度。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加强生活常识的渗透,重视学生验算习惯的培养,加强验算方法的指导,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途径。如让学生了解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m/s,跑步速度约为8 m/s等关于速度的常识,那么当解得人的步行速度为50 m/s时,学生就知道这个答案是错误的,解答过程肯定有问题。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一般不会特别重视检查自己的运算过程,可是如果让他们检查同学的运算过程,他们都会非常积极。对此,教师可安排同桌互批作业环节,也可将批改作业过程中发现的典型错误收集起来,在评讲时投影展示,请学生一起来“找茬”。这样,不论是出错方还是纠错方,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反复进行题旁标注、分段验算、回头再算、代入复核等活动,通过验算经验的分享交流和不断强化,逐步培养学生的验算意识,帮助他们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刘金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8). [2] 柴彦.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分析[J].新课程(中),2018(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