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课程思政与作文教学融合初探
范文

    黄玉娴

    [摘? ?要]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要求立根塑魂、正本清源,将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途径有:寓道于教,在审题立意中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念;寓德于教,在写作指导中培养美好品格;寓法于教,在论证过程中弘扬法治精神。

    [关键词]课程思政;作文教学;价值观念;美好品格;法治精神

    [中图分类号]? ? G71?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21)06-0082-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要求立根塑魂、正本清源,将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学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纳入学业质量标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当前,高校课程思政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如火如荼,而中小学对此关注得还比较少。党中央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此,笔者在语文学科的作文教学中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寓道于教,在审题立意中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念

    “道”,既是作文的方法,也是做人的方向。让学生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把握写作的方向。

    当前,材料作文是各类考试中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材料作文教学的一般思路是“分析材料—确定关键词—明确立意—联想迁移—展开写作”。“确定关键词”就确定了写作的方向,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原題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以“? ? ? ? ? ? ? ? ? ? ,让生命更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审题方法指导】

    写好作文第一步:学会审题。我们从不同层面上展开分析。

    第一层面,审题目层意及逻辑关联——“让”。“让”字提示前后的因果关联,即行文重点要讲清楚为什么横线上所填内容具有“促使、让、使得”生命更精彩的作用,或者强调所填内容是如何“让”生命更精彩的。同时要注意,“生命”隐含两层可能:①我的生命;②他人的生命或泛指的生命。行文中交代清楚这一点,“让”的指向才能清晰,前后关联才不容易陷入逻辑混乱。

    第二层面,审题目语意重心——“更”。如无比较,何来“更”?因此行文要写出前后不同生命样态的对比,才能扣住“更”。如果要再抠细一点,“更精彩”是指好上加好,而非从不好到好。

    第三层面,对于填空式半命题作文,还要思考:能填什么?我最擅长写的是什么?填什么更能够体现生命的价值?

    学生在画线处选填较好的内容有阅读、旅行、奋斗、坚强、运动、坚持不懈、勇于担当、乐观面对生活等等。

    【做人方向指引】

    在论证核心问题的过程中,要打磨出层层推进的逻辑层次;在叙述例子的时候,分析要到位。在这个层面上予以学生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学生个人责任感、判断能力的形成,从而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例如,有学生在横线上选填的内容是“敢于担当”,这就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敢于担当”能让生命更精彩,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递进式结构去厘清行文思路,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三个问题。

    “是什么?”——担当即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使命。敢于担当,生命更精彩!

    “为什么?”——所谓生命的精彩,不仅是因为担当而成就的事业,更是因为有担当、敢担当而磨砺出的谋事智慧、谋局胸襟。没有人的生命天生精彩,生命的精彩源自担当的努力;生命的日益精彩,源自为担当使命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怎么做?” ——敢于担当,就意味着要敢于承受伴随责任而来的压力、阻碍,要敢于承担利益受到损害、生命受到威胁等种种不良后果。一个能担当、敢担当的人,必然会在担当使命的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成为一个强者。一个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如何不精彩?敢于担当,不仅靠勇气,更靠智慧。一个敢于担当的人,必然会在担当使命的过程中增才长智,而一个才智渐增的生命,如何能不日益精彩?敢于担当,让生命更精彩,信然!

    二、寓德于教,在写作指导中培养美好品格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广大教师应该致力于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原题回放】

    一人开车赶夜路。对面车辆疾驰而来,他很有礼貌地把刺眼的远光灯转换为柔和的近光灯。但对方却依然打着远光灯疾驰而过,强光刺痛了他的眼,他心里很是不快。在白光晃眼中,他又迎来了下一个远光灯主义者——这次他有点愤怒了。

    有人愿意永远只是自己为别人把远光灯变过来吗?于是他决定下一个不管是谁,坚决打远光灯。不一会儿,一辆打着远光灯的车急驰而来。他没有把远光灯变过来,对方也没有。对峙似的,两道刺目的白光直射对方的眼睛。但在交错的瞬间,对方忽然良心发现,将远光灯改为近光灯,他在瞬间也变换了过来——那是个双方都感到惬意和温暖的时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很多人之所以随意使用远光灯,并非有意刺痛他人,而是出于无知。因此,我们首先可以引导学生以包容的心态做关于远光灯的知识普及。

    【远光灯知识普及】

    远光灯是汽车重要的功能之一,其光线平行射出,集中而且亮度较大,可以照到更高更远的物体,这对于驾驶员夜间行车有很大的帮助。然而滥用远光灯危害也很大。据统计,夜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是白天的1.5倍,60%以上的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都是在夜间发生。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在夜间发生的车祸中,30~40%的车祸源于滥用远光灯。

    为什么远光灯成为夜间驾驶安全第一杀手呢?原来,人的瞳孔正常情况下约为2.5~4毫米,在受到远光灯强烈刺激时,瞳孔自动收缩为1毫米甚至更小,这就使眼睛的进光量骤减,出现类似夜盲的现象,许多交通事故就由此发生。

    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获得翔实的数据,其中惨痛的经验教训会让他们对滥用远光灯的危害有深刻的认识,他们在生活中把相关知识传播出去,就可以为交通安全、社会稳定和谐作出一定贡献。

    【写作指导】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关键词,在此过程中深化正确认知,摒弃错误思想。

    “远光灯主义者”:生活中的利己者。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别人的存在,往往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侵犯性。

    “近光灯主义者”:生活中与人为善者。他们为人着想,懂得与人方便,使彼此相处和谐融洽。

    2.实现知识、生活与思想的融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摒弃攻势凌厉的“远光灯”,使用温柔的“近光灯”,例如开车礼让行人,开车不蛮横加塞并线,与电梯里的陌生人点头微笑,等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为别人点亮心灯时,照亮了别人,也温暖了自己。

    【参考立意】

    1.我们想问题、做事情应该淡化“自我中心”意识,“远光灯主义者”应该多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爱,才能构建和谐美好的世界。

    2.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需要“近光灯主义”,不要因为别人的远光灯而关闭你的近光灯,要坚守本心、坚守善良,即使不能改变整个社会,至少为社会添一道光亮。

    语文教师在写作指导中寓德于教,有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水平,使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三、寓法于教,在论证过程中弘扬法治精神

    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有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作文教学中,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弘扬法治精神,有利于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 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事件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了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论证要点】

    这道作文题的核心是非常复杂的法律和伦理的关系问题。考生需要探讨法律与人伦、法理与情义的关系,才能体现出思想的深度。

    从小陈讼亲的角度,可以进行文化价值分析。“亲亲相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维护宗法伦理和家族制度的重要主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亲亲相隐的主张得到进一步确认。唐律对亲亲相隐作了具体规定,此后各朝的规定大体与唐代相同。其内容主要包括:亲属有罪相隐,不论罪或予以减刑;控告应相隐的亲属,要处刑。因此,从古代伦理角度分析,小陈讼亲算是不孝行为,不合古已有之的“亲亲相隐”的文化传统。

    但是,我们也要从现代法律角度进行分析。老陈交规意识淡薄,生命责任意识不强,这样的人在社会中为数不少。安全重于泰山, 生命高于一切。个人安全关系到家庭与社会,重视安全,既有利于家庭幸福,也有利于社会和谐。因此,亲亲相隐重“情”,小陈讼亲则“情”“理”“法”兼备,是正确之举。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对法律和伦理的复杂关系进行论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理解法律对于社会稳定所起到的保障作用,从而自觉弘扬法治精神。

    总之,通过写作,学生能够在审题立意、搜集素材、分析论证等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从而加深对真、善、美的理解,并自觉求真、崇善、尚美,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会更加审慎,这样才能行稳致远。

    [? ?参? ?考? ?文? ?献? ?]

    [1]? 彭小兰,高凌云.思想政治教育中对话教育研究[J].教育评论,2020(2):86-92.

    [2]? 程必荣.新材料作文“远光灯·近光灯”导写及示例[J].中学语文,2014(2):39-41.

    [3]? 吴彬丽.情理关系在高中议论文中的运用[J].语文月刊,2020(2):9-11.

    (責任编辑? ? 周侯辰)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