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媒体人才培养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
范文 | 张运香 施华 崔虹云 [摘 要]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新媒体岗位提出了更高的人才要求。受到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新媒体人才的培养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面对这种情况,积极地对于当前新媒体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思考,同时探索出未来培养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媒体;人才培养;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8-0016-02 一 新媒体人才的内涵 新媒体在一般意义上,指的是我们常见的四大传播媒体:广播、电视、报纸和杂志。当然,在当前的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中又增添了一个新的成员——网络。 新媒体人才,即从事这五类传播媒体工作中的一类或者几类,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对于行业发展等有着很好的把握的多样型且高素质的人才。 二 新媒体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一)传统专业设置的障碍 在我国,一般开设媒体类专业的大学都是一些专业媒体类高校,同时一些综合类大学也会开设相关媒体专业。这两者在其办学理念上往往会存在一些相似的地方,就是对于人才的培养偏向于全面化。具体来说,就是其在相关课程的安排上处于一种覆盖面较广的状态,几乎涉及新媒体的各个方面。学校的目的其实是想通过多方位的培养来使得学生能够适应新媒体专业方面任何一项工作,然而其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对于自身的定位会变得模糊不清[1]。如此,背离了培养专业性人才的目的,从而其人才的质量和专业素质也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学生实践能力差 其实,任何新媒体高校专业性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得学生能够在学校中掌握的专业领域才能运用到未来的新媒体工作中去,然而这种做法在我国当前却没有达到理想化的效果。对于高校的培养,学生普遍存在着侥幸心理,其最终想法是通过专业水平测试,顺利毕业,找到一份工作即可,出类拔萃者少之又少。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其在校期间往往只学到了书本知识,实际的运用能力较差,因此其在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后,表现也不会突出。如果学校能够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其在专业领域方面的自信心和兴趣,那么才能达到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目的。 三 新媒体人才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对于新媒体人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其工作性质,其传播内容的广泛以及快捷,使得行业要求新媒体工作者们在人格的完整度和个人素质的高度上有着超乎其他行业的要求。 如果一个新媒体从业者,只局限于其过硬的专业水平,而对于我国的悠久历史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等方面知之甚少,那么其必然不能成为新媒体人才。 (二)注重對多种新媒体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当前,新媒体的概念较为宽泛,除了广播、电视、报纸和杂志,其实还包括网络,特别是近几年来人们对于新媒体的认识,似乎认为其就是网络媒体。这样其实在无形中限制了其他各类新媒体的发展,当人们对于网络媒体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时候,就已经逐渐忽视其他传统新媒体,但是传统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其覆盖面还是比较广的[2]。因此,当高校在着力培养网络型新媒体人才的同时,无形中忽视了传统媒体,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其实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三)注重人才的长期培养与专业知识更新 新媒体往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技术水平的提升在不断地改变中。在当前,实际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相关专业人员,在毕业工作之后,对于专业领域的更迭缺乏了一个持续学习的衔接,他们往往把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在实践中积累的工作经验在运用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中。但是,当时代和技术变更后,其无法尽快适应新媒体发生的新的改变,从而有可能导致其在当前领域无法更好满足要求,从而被环境淘汰。因此,长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不断更新积累对于新媒体从业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四)注重对职业道德、党性原则的培养 对于新媒体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要其在专业素质以及文化道德领域方面能够满足社会对其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做到在党的领导导下,符合党性原则的要求。 当前我们社会上的一些媒体工作人员,由于对职业道德和党性原则较为忽视,使得其在工作中无法正确通过媒体介质传播正确的社会导向。例如,有些人为了提高其新闻的传播量,恶意篡改事实,更有甚者还会传递一些负能量的东西。这些现象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严重的还有可能影响到社会风气[3]。因此,培养新媒体人才在这方面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专业涵养,是其开展媒体工作的大前提。 四 未来新媒体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 (一)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由于当前社会对于新媒体人才的要求趋于综合性,使得在目前这种传统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达到要求。这与社会不断在进步和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但同时重要原因还是由于高校对于专业的划分过于精细,同时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单一性造成的。在新的时代,对于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只局限于专业方面已经远远不足,学校要整合自身的教学资源,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对于这些未来从业者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的能力都应该有一定的培养和教育。因为任何社会行为都是综合性的,所以就需要他们在这些方面都能有一定的技能,在具体社会工作中,对于新媒体的技术、管理以及商业发展等方面都可以灵活运作,这样才能称得上综合性的新媒体人才。 同时,对于在具体课堂上的新媒体教学,建议高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要逐渐顺应时代的转变而转变,不能还停留在义务教育阶段那种照本宣科的方式上。在课堂上,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能够产生极大兴趣并引发其独立思考[4]。专业知识学习结束后,还应留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课堂上的模拟实践,对于具体的问题让同学们可以写出自己的作品,抛砖引玉,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那么新媒体人才的自我思考和创新能力也能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逐渐形成。 (二)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素养 新媒体的工作的开放、传播迅速等特点,决定了其在具体的管理中很难实现严格把控,因此这其中就会滋生出很多问题。一些新媒体传递不良信息、虚假信息以及垃圾信息,等等,他们传递这些信息的目的,有的是为了博人眼球,有的是为了经济利益,更有甚者就是为破坏社会的正确舆论导向[5]。因此,对于新媒体人才在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应当是从其开始学习和接触这一专业就应当一直伴随的,否则,如果他们在思想上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那么他们在专业方面技能越过硬,就越有可能给社会带来更加不良的影响。高校在对这些新媒体人才进行培养教育时,要着重对于其思想、政治、心理等等方面加强把控,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政治觉悟、责任意识等,而且这些教育工作不应该是敷衍的,是要严肃对待认真落实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未來进入社会的新媒体人才真正为社会和国家所用。 (三)提供更多实践和学习机会 由于新媒体最终是要运用到社会生活实际的,因此,对于人才的培养,越通过更多的实际环境条件来培养,越能锻炼其综合能力。学校给学生提供实践和学习机会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是建设相关社团,定期开展相关比赛、活动;可以是把学校的一些媒体工作交给学生去尝试完成;也可以是通过一些校企之间的合作,为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的企业内争取实习的机会,等等。总之,这些手段的采用,都能给学生在未来具体的工作中积累很多经验,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运用自身能力解决,那么当其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就能更好地工作,符合对于一个新媒体人才的各方面要求。 五 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于新媒体人才一步步地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而积极地探索新媒体人才未来的培养模式,使其能够在专业领域过硬,同时在社会要求的政治、经济、管理等方面都有相应的素养,具有正确的三观和党性。这样,新媒体人才的培养才能够真正实现综合性与高精尖。这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我们在未来的探索中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樊玉霜.新媒体下茶文化进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福建茶叶,2017(12):373-373. [2]董天策.网络时代新媒体人才培养的新视野与新思考[J].传媒评论,2018(1):72-74. [3]贾瑛.网络新媒体人才供给现状及其培养机制的创新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7(14):52-53. [4]朱艳琳.新媒体时代新闻教学转型的方向与对策探究[J].视听,2017(4):226-227. [5]何可一,蒋津津.新媒体重大主题报道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为例[J].传媒,2016(5):58-5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