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关研究 |
范文 | 马翠婷 摘? 要:积极的心理对生理的健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全的心理,而现代健康的标准是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相统一。心理健康则是生理健康重要的保证,生理上的健康是心理健康的一个基础,因此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密不可分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看似很轻松,但实际上却受到很大压力的团体。如在学习成绩,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关系、就业等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出现了极大的问题。如何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各高校无法避免的十分紧迫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提出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办法,协助同学走出阴霾。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編号:2096-000X(2020)23-0050-03 Abstract: Positive psychology greatly promotes physical health. A healthy body depends on sound psychology. The standard of modern health is the unity of mental health and physical health. Mental health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physical health. Physical health is a foundation of mental health, so mental health and physical health are inseparable.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 key issue. The college student group is a group that seems to be relaxed but is actually under great pressure. For example, under the pressure of academic achievements, independent living abilit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employment, etc.,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already encountered great problems. How to reduc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students is a very urgent problem that cannot be avoided by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proposes methods to solv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helps students get out of the haze.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 study 据相关调查,大学生中存在中度乃至重度心理问题的人数接近总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十九,这种情况对大学生的顺利成才具有非常严峻的挑战,因此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学习,恋爱,家庭,就业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各种压力都使大学生诱发心理问题[1]。根据许多学校的调查,心理疾病已成为辍学的主要原因。在因患病而离开学校的所有人中,因心理疾患而休学退学的人数分别占总的因病休退学人数的37.9%和64.4%[2]。而当今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同时强调身体健康,一种新的现代健康观正在逐渐发展,一个新的健康观念也逐步建立起来。 一、致使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学业方面 总有同学反映高中老师总是说,高中要努力学习而到了大学就轻松了。但是往往有同学表示,大学过的比高中还累。到了大学,要保证自己的学习不挂科,还要努力处理好学校除了学习之外的各项工作。常有人说,大学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要在这个小社会立住脚步,想在这里面做一个发光或者不那么普通的人,就要努力。成绩很重要,所以在这方面的压力是一个容易让大学生引起心里问题的重要因素。大学要有自学能力,独立思考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怎么来适应和支配他们的时间。那些缺乏学习动力而学习较差的人,往往就会有厌学心理,所以学习的压力较大,从而就会有抑郁的倾向。 (二)恋爱交往方面 大学提倡自由恋爱,而因为心智的成长还不算特别成熟,因此也很容易受到伤害,而失恋时也很容易在失落中难以恢复正常,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而失恋给人带来的悲伤、难过、痛苦、焦虑、无奈等情绪会使当事人受到极大的伤害,而失恋所引发的不良情绪如果不及时化解,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人们都说,爱是美好的事,它能够使人超越本能,改善自我。可爱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它是需要学习的,因为爱一个人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很美的艺术。要具备爱与被爱的能力,大学生才能够真正地爱自己也爱他人,才能够在爱情中体会到爱的甘甜与快乐,才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侵害。有很多大学生表示由于失恋而一度抑郁,走不出来失恋的阴影,也不相信爱情,不相信爱,有自杀倾向。爱情虽然十分甜蜜,但是也会带给人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体验,是让人最容易产生心理困扰的领域之一。失恋是指两个人恋爱的中断,失恋是影响大学生心情,引发心里疾病的重要因素。 (三)家庭方面 一个健康的心理也需要家长的教育,而真的有了抑郁症状也需要家长的陪伴。可是往往有些人也正是因为家庭的原因才患有抑郁症,她们不但没有家庭给予的帮助,还深受他们的家庭给予压力与伤害。家庭方面的伤害主要包括父母关系不和睦,父亲母亲去世或父母亲不在身边等等,这会导致处于这种家庭的儿女缺少爱护,就更加容易受到伤害。 (四)就业方面 老人常说,现在的大学生遍地都是。这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局势,大学生多,就业困难。现在大学生需要用自己的实力找工作,以前的包分配也早已不存在。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从而心理健康产生了问题。 (五)人际关系方面 人际关系变得较为复杂。在初、高中时,同学们都是熟悉的面孔、有着相似的语言、都是自己的老乡或小学的同学,而这就构成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但是跨进了大学,同学都来自不同的地区,来自不同的城市,都不熟悉,特别是离家较远的同学。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想朋友,而由于忙碌的大学生活,也不是很容易回家,所以就更会产生孤独感,从而患有抑郁疾病。 二、改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一)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互联网世界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手机的世界而缺乏应有的人际沟通,不会与他人交流,沟通能力差的问题逐渐显现。当真正的问题出现时,由于无人倾诉内心的压抑,压力到达一定临界值时,诸多心理问题便会出现。尤其是大一新生初入校园陌生的环境以及学习、生活方式上的改变都会给他们带来焦虑和不安,而当身边有朋友陪伴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就会下降。所以大学生应适当的放下手机、走出校门,提前体验社会生活[4]。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其人际关系网,而且还能让大学生适应当今社会形式,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我们要多倾听身边的朋友们诉说她们的伤心事情,或许她们有着太大的压力,需要我们的陪伴与帮助,或许因为你的一个拥抱,你一个安慰的眼神,她黑暗的生活里就可以照进阳光,处于寒冷中的他就会感到一丝温暖。你的一个小小举动,就可以给她很多细节上的温暖。心理患有疾病的人往往是很脆弱的,他会因为你的一句话而感到异常难过,可是也会因为你对他的一点点好而感动温暖,感到这世界是值得的。关爱身边同学朋友的心理状况,或许你就是她人生的一位贵人。有多少人,因为抑郁疾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有多少朋友,因为抑郁而使美丽的青春年华变得灰暗。每一个人都在面对着来自生活的各种压力,但是,朋友们,顶住了压力跨过了人生路上的沟壑,你就会拥有一个无比美好的人生[5]。 (二)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症下药。大学生应该学会自我调节。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年阶段,而这个阶段的突出特点是人的心理生理在经历了从萌芽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了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正是人的多事之秋。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而面对社会问题多数大学生仍处于朦胧状态,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的现象。所以,正确的自我调节十分必要。自我调节首先就应该拥有科学的生活方式、合理的时间观念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大,所以大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尤为重要。而三观的养成,能够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其理想目标[6]。 (三)多彩的校园生活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得出积极愉快的情感状态可以有效降低感觉器官的感觉阈限,提高对信息的敏锐性。积极的情感状态就像催化剂一样,可以转变人的消极心理。弗洛伊德杜威等知名心理学家也都不同程度的指明体育运动、文化艺术等活动能给人愉悦的心理感受,对心理问题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有用。当今大学生在面临考试挂科和找工作困难的双重压力下,学校方面应通过多种途径举办校园文化活动,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丰富课余生活。在团队合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发挥优势,减缓压抑的心情。在体育锻炼中增强身体素质,因而,从各项活动中发现乐趣,满足大学生的自我需求。 (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当代大学生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心理教育方面却严重缺失。面對这种状况,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刻不容缓。定期开展心理健康问题筛查,及时发现问题。同时设立心理咨询室,帮助大学生在遇到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惑时及时疏导,把教育和开导有效结合使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最后,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传播促进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 (五)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第一,要增强学生自己的成人意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进入大学就说明着要自己独立走向社会,学会自己独立生活。所以,应该适当引导大一新生从过去,过度依赖别人,逐步学会自我管理,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要让大一的新生形成在人格上的,生活上的,学习上的管理上的和思想上的自立、自理、自觉、自治和自我教育意识。第二,要确立自己新的目标。大一新生要在熟悉环境后,尽快确立属于自己的一个新的前进目标。有了这个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可促使学生积极上进,并且这会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疾病,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才不会迷茫,有奋斗的动力才有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心理也极少出现问题。第三,要学会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要让大一新生熟悉学校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各种社团活动、大学生活动中心等等,在大学校园里,在潜移默化中让每个大一新生都具备走出校园时走向成功的素质。第四,要学会人际交往,提高与人交往能力。优化学生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要让学生肯定自我价值的同时,学会与朋友同学相处,学会自我调整,调整作息习惯,说话习惯,生活习惯等等,千万不可以以自我为中心,不可丝毫不顾及他人感受。此外,要引导大一新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积极主动并热心的与同学交流、主动帮助陌生人、积极做公益活动,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中学习、认识自我也能了解他人。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大学生活中不断地完善自己。 (六)用优良的校风助力心理健康教育 学风的建设是各个学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形成一个学校领导、学院立规、班级行动和宿舍助力的四级体制。因此,应该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引导学生从班级建设等方面来强化班级的凝聚力,由班干部带领丰富每个班级的日常活动,在遵循校规校级与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注重“第一课堂”的学习任务和“第二课堂”的综合能力培养任务,以此来帮助各个班级形成优良的学风建设,打造学生成长共同体,凝聚每一位学生的力量,展现每个学生一心一意求学、立下志向成才、实践索求知识的良好氛围,打造优秀班集体[7]。勤于探索,善于总结,明确学习任务,利用好自由学习的时间,夯实基础,脚踏实地学好每一个知识点,培养严谨的学习探索求知精神,敢为人先,有创造性的学习思维。以优良的学风建设来助力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让学生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良好的学风建设是学生成才的非常宝贵,不可多得的财富,也是助力当代大学生学生心理健康的主导因素。学校的辅导员也肩负着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的工作,根据学校的学风建设来用学风促进学生自信心,引导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让班干部带领班级建设良好学习风气,让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走进每一个学生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樊晨浩,林海,荣华,等.“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4):180-181. [2]于洋.大学生良好心理的养成[J].黑河学刊,2010(09):104-105. [3]范红全.开展校园特色活动疏导寄宿制初中生心理问题[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4):101. [4]韩红粉.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对应策略分析[J].农家参谋,2019(9):283. [5]杨振斌,李焰.中国大学生自杀现象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05):59-63. [6]马金宝,熊霖.大学生阳光心态培育的理论基础探寻[J].科教文汇,2018(4):19-21. [7]吴杰.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教育,2018(5):136-13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