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力学课程思政的初步探索 |
范文 | 张智慧 唐巨鹏 摘? 要:课程思政主要就是课程育人,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课程思政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思”,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或认知论;另一个方面是“政”,就是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学生关注时事,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荣校”情怀,主要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素;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6-0160-04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mainly to educate people and go in the same direction 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mainly includes two aspects, one is "thinking", which is mainly to train students' worldview, methodology, epistemology or epistemology; the other is "politics", which is to achieve the result that students can concern all affairs-the affairs of the family, the affairs of the country, the affairs of the world, as is reflected in the expression that "the sound of the wind, the sound of the rain, the sound of reading-every sound penetrates the ear." It let the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political affair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to be "patriotic, love school, honorschool" in the course, and it is mainl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hom we cultivate the talents for.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ree-aspect education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对师生是一个很好的“价值引領”的引导过程,是一个很好的“立德树人”的教育工程,是一个“三全育人”的推动过程。“思政元素”挖掘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门课程要守好各自一段渠。本文就基础力学课程中的一些思政元素的提炼和实践进行总结。 一、“思”的方面 (一)概念中的对立统一 在理论力学教学中我们遇到很多对立而基本的概念和问题,比如合力和分力,从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系的作用效果相同,则此力成为力系的合力,力系中的每个力成为合力的分力。然后再从两个汇交力求合力,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引出力的合成与分解,这又是一对。因为约束与自由是相对的,所以我们研究约束与约束反力的时候先从自由体开始,然后讲到非自由体。 再比如在绪论中就提出的机械运动的概念,我们自然就引出了运动和静止,这和哲学上的运动与静止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因为我们研究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的惯性参考系而言的,而哲学里的运动是绝对的。 质点和刚体是运动学的两种基本模型。即在研究物体运动规律时,若大小和形状都可以忽略,研究对象理想化为点;若大小和形状都不能忽略,忽略变形,研究对象理想化为刚体。 最明显的例子还有就是理论力学中很多的代数量,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平面内力对点之矩,力偶矩的正负,空间力对轴之矩的正负,点运动学中切向加速度的正负,自然坐标法中方向的正负,做功的正负……,这些概念都是有“度”的。投影的“度”是坐标轴的正向,转动的正负看旋转方向……我们发现,这些都是与对应的度相对照有两种可能,所以才用正负来表示,这在理论力学中称为代数量,在哲学里称为“对立统一”,在中国古典哲学里教“阴阳”。如果我们在对课程的基本概念进行总结时,学生就会从更高的高度就掌握和理解,也培养学生这样的一种思维。 (二)分析问题中的“分”与“合” 我们研究问题有个基本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总是先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简单的问题,简单问题解决以后,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式将这些简单的问题组合起来,整个复杂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这就如毛主席的游击战思想,当来的敌人强大,我们没法直接消灭的时候,就各个歼灭敌人,最后就会把敌人全都消灭,这种思想就是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方法。在方法论上研究问题是先研究简单的和特殊的问题,遇到复杂的问题就将其分解为简单问题的组合。首先理论力学的章节也显示了这种思想,平面和空间对立,而且平面比空间较简单,所以先讲平面力系,后讲空间力系,而在平面力系中先讲特殊力系,再讲一般力系。在平面一般力系的研究中也是把平面一般力系分解为平面特殊力系的组合在运动学中,先研究质点相对于固定参考系的运动,再研究相对于不同参考系的运动,找各种运动之间的联系。先研究刚体的基本运动,再讲刚体的平面运动,在刚体的平面运动中将其分解为随基点的平移和绕基点的转动,最后如果基点是瞬心就可以利用刚体定轴转动的方法去研究刚体的平面运动。在动力学求动能的时候,求平面运动的动能时也是将其分解为随质心平动的动能和绕质心转动的动能,或者“绕速度瞬心转动”的动能。这种思路也体现了将复杂问题分为若干简单问题的思想。 如果课程中不断的强调一些这样的思想和观点,会培养学生的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方法,无疑对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和工作之后的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好处,这也就是“课程育人”的初心。 (三)分类教学法 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是教师的口头禅。作者认为触类旁通首先应该有类,之后才能达到旁通,只有触类旁通方能逐步达到融会贯通。在课堂上,作者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首先提出分类,如果通过认知,已经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了分类,说明对问题或事物的认识已经上升了一步,如果先引导学生对一些“标准”进行说明,学生就可以自己分类。然后再按类指导,就会达到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样有利于克服盲目性,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课中,作者将静力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力系的简化,一类是力系的平衡。平衡问题又分为求解约束反力平衡条件(含稳定的条件)等。将运动学中的点的合成运动分为导杆(套筒)、导槽(滑块、销钉)机构,凸轮机构,不相关点、特殊类型四类问题,有些问题最难将等效原则归入以上类型中,每类问题再分为牵连运动为平动和定轴转动两部分。 分类之后进行归纳分析,是积累经验的重要阶段,或者是分类理论到实践的重要阶段,有了经验就可以举一反三,初步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四)利用传统文化 应用《周易》思想引导学生持中守正。《周易》是传统文化之源,认为一种观点就是中正,主张天人合一,过犹不及。简单的理解就是按照自然的规律,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工作(对于学生来讲主要是上课)认真工作,这样才有高的效率,因此作者在看到学生上课打瞌睡,穿不合时令的衣服,冬天趴在桌子上睡觉的时候,就给学生讲周易的这些道理,既普及了传统文化,学生也不容易瞌睡。利用《黄帝内经》给学生讲一些如何适应四时和四季的变化,对作息做出调整。如冬季要无扰乎阳,就是冬季人体也像北方的大地,处于收藏状态,锻炼身体大汗淋漓就对身体有伤害。再讲一些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视伤血……讲一些用眼过度,长久玩游戏的坏处,这样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对不好的作息习惯进行有“深度”的教育[2]。 (五)利用力学人物和力学史 中国矿业大学周宏伟教授曾在一个报告中指出,课程思政要向老一辈力学家挖掘素材,向历史挖掘素材。比如本校力学学科的创始人章梦涛先生,传奇的一生,淡薄名利,荣辱不惊,如何从一个学航天的转到搞地矿力学,而且一直提倡力学要与工程结合,一定要为工程服务,带领一个团队,做理论指导下的工程,然后在工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创立了统一失稳理论,为辽工大的力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而且很有特色。据周培源的学生钱伟长回忆:周培源教授是当年最年轻的教授,他主讲理论力学,在讲课中鼓励学生随时提问,甚至展开热烈讨论。记得在讲滑轮时,曾展开猴子爬滑轮问题的辩论,一连两堂没有讲课只是展开讨论……。同学们普遍认为这样启发引导同学主动钻研问题是好的(引自:武际可.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周培源教育思想的探讨)。这些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力学绪论介绍时进行适当介绍,不仅学他们的家国情怀,也了解他们的力学思想。这样更能启迪学生的情智。 二、“政”的方面 (一)紧密结合新发生的一些与力学相关的事件、电影、人物 例如在今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的时候,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引起广大观众的好评和强烈反响,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而选取其中的力学问题,寓教于“电影”是一个进行课堂思政的好方法。于是在课堂上作者从《学习强国》给学生找到了黄渤爬旗杆的片段,让大家分析其中的力学问题。学生普遍感觉效果不错,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再比如安徽省合肥市望江路BRT公交站亭顶板倒塌事故调查结果显示为设计深度未达到国家标准,就可以提出相关的力学概念,比如固定端约束,均布荷载等,理论力学可以求解需要的固定端的约束反力,但是怎么根据荷载的情况去计算埋设深度是一个进一步的问题。而设计和施工中的一些不满足标准要求,则为如何做一名负责人、有担当的工程师提出了要求。我们学的知识用到“正地方”,能为祖国和人民带来福利,这样的工程才可以做。这样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进行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由于作者去北京参加全国岩石力学大会,不能给学生上课,那回来接着上课时就可以讲讲大会主要是围绕青藏铁路的,铁路中涉及到的岩石力学的知识,渗流力学的知识……,就可以结合这一些岩石力学、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我们的优势力学学科大有用武之地,可以在国名经济的主战场大有作为,但是要打好力学基础,既进行了專业方向的教育,也让学生有万丈高楼平地起的踏实与务实准备。作者还有一次是去深圳参加十四届力学课程报告论坛,顺便去珠海拜访力学退休老教师、老年教学十佳朱月明老师,他深情怀念了当时的力学教师曾经在全校有名,就是他们精益求精、互相提意见的热烈的教学讨论,听后我也很受鼓舞。由于深圳、珠海、和香港的位置关系,也谈了一些对香港趋势的看法。回来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简单说一下香港学生和年轻一代“历史”的缺失,爱国情怀的缺失……背后的复杂的背景等等。当然这些一定要在“讲政治”高度去说一些事实,增强学生对事件的认识和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爱国情怀的重要性。这些虽然看似与力学无关,但是由于紧密结合时事,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才能达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境界。同样还可以讲到深圳是窗口,港珠澳大桥和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的工程建设中体现出我们国家快速发展。 (二)利用力学走出去的著名人物 前几天力学学科创始人章梦涛先生的大弟子赵阳升在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后荣归母校,作者有幸听了赵老师的报告,深受启发。尤其是谈到了主要考虑卸载对油气增产增效的思想的建立背景,溶解法的盐矿开采等,结合章先生曾对他的弟子徒孙们提到的“马马虎虎”的思想,就是先从战略高度确立某种理论或思想指导下的工程,然后再实际中不断完善,不能在一开始就考虑的事无巨细。这些思想和赵老师的经历在课堂上给学生说一点,学生会感觉作为力学专业的学生,有这么好的基础,这么优秀的力学前辈是很荣幸和幸福的,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爱专业的教育。同样是去深圳一个企业进行项目考察,一个企业领导向他人介绍作者时,说张老师是咱们马省长的校友,这样的小故事回来给学生讲,我就会给学生进行一个爱校荣校的教育,记得作者上大学的时候,一个条幅非常引人注目,上写“今日你以辽宁工大为荣,明日辽宁工大以你为荣”,马兴瑞省长作为我校培养的杰出校友,在别人这样介绍的时候我感觉是很骄傲的,那么同学们你们将来有发展了,有成绩了,学校也会为走出你这样的优秀校友而骄傲,作为你的老师我也会感到骄傲。 (三)多举生活中和大工程中与力学相关的例子,让学生爱上力学 在前不久的辽宁省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作者获得了理论力学组的一等奖,这是对我讲课能力的一种肯定,后来评委老师认为举例很接地气,学生耳熟能详,很容易产生共鸣。比如我在讲刚体的平面运动时讲到了一个“土豆丝”与土豆的关系分析刚体的平面运动、“范伟跺脚”中的曲柄连杆机构、“交谊舞”中随基点转动与基点选择无关等很恰当的例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生产、生活中都有力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思政教育手段。 (四)课间为学生播放一些时政的视频给学生“换脑” 记得有一次学生看凤凰网的视频,正好是两个新闻,一个是邓亚萍采访中国女排的朱婷,她谈到站在国庆游行的观礼车上,深深感到为国争光的骄傲和为祖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到自豪,让学生感受体育明星的正能量,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蔡英文发表不适当的言论,一正一负让学生在缓解课堂学习的精力集中之后,接受了另一种“教育”,这些课间的小放松也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的效果。 (五)宣讲全国教育大会,师生同向同行 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老师应该面向其所教的学生宣讲全国教育大会和省教育大会精神,而教育大会不仅对老师提出了要求,而且对学生的学也提出了要求,在课堂上强调学生应该做到的一些事,才能通过学生学的内因,加上老师教的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达到以学生学为中心的目的。 三、结束语 在力学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利用好这段渠,润物细无声地浇灌学生的心灵。“思”的元素主要是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的方法,从更高地高度对一些课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形成习惯。“政”的元素就是要讲好力学中的中国故事,让大家在感受力学的魅力,培养对力学的兴趣和作为一个“工科毕业生”的责任与担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张智慧,潘一山.传统文化中的中正思想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