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写真事 诉真情 |
范文 | 杨雨烨 摘 要:《给老师的一封信》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最后一次习作。习作要求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重温六年来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给老师写一封信。批完46篇作文,我发现本班只有17%的学生能够在信中诉说真情,大多数学生的书信内容空洞,语言不够朴实真切,甚至有做作之感。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如何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我认为应从这三方面入手:关注读者;关注细节;关注抒情方式。 关键词:写真事; 诉真情 中图分类号:G623.2?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9-048-002 一、关注读者,促真情流露 当学生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我们往往认为他们是缺少生活。其实并不然,他们缺少的也许只是写作的意识,学生不能明确自己要“写给谁”。如果心中没有明确的倾诉对象,必然会造成文章空洞、乏味,读者读过之后不能与其产生共鸣。 教学片段一: (相继出示信的开头) ①您好! 两年过得可真快呀!其实您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您长得这么好看,个子小小的,让人有种想保护的欲望,不怕找不到男朋友。 ②您好吗? 天气渐凉,您可要注意保暖啊!每当我走过您的教室,看到您忙碌的身影,听到您温柔的声音,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想和您说说心里话。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收信人,听着这些开头,你的内心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师:这些同学有的对老师饱含思念,有的用俏皮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关怀,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的爱。如果你想在这封信里表达出“真情”,你首先得找到你的“真爱”。 讲评课上,我首先让学生欣赏小作者们的书信开头,品味书信开头的文体特征,体会情感的细腻、真实;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要想在书信中表达真情,首先得找到真爱,即明确“写给谁”,强化读者意识,这样才能使情感自然流露。 二、关注细节,促真情流露 著名当代作家贾平凹曾经说过:“细节是生动的,像春天的树干上生出绿叶和花朵。有了它,文章就有了生气。”我在作后讲评时,着重引导孩子捕捉感人细节,化瞬间真情为恒久实感。 教学片段二: (一)真语言 瞧,我们的小作家是这样来写的 ①您指着投影上的填空题,认真地解释道:“孩子们,这题一分呢!很贵诶!你们怎么忍心错过呢?做题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②您笑眯眯地说:“大家注意看,有几位同学脚下已经在冒烟了,说不定马上就要腾云驾雾地飞走了呢?” 师:读着读着,你看到了哪位老师? 师:看来这些同学抓住了老师典型的、特殊的话语,打造了语言细节,唤醒了我们对事情的回忆。 (二)真动作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语段(相继出示)他们是通过什么描写把我们带到真实的事件当中的? ①那次体育课上,我一不小心摔倒了。您看见后,跑过来,扶着我走到了医务室。来到医务室后,你又忙前忙后找来消毒药水,用棉签蘸上为我擦拭伤口,之后还贴上了创口贴。最后把我带到宽敞的办公室,展开舒适的躺椅,让我躺下。 师:是啊,你看有这么多动作啊。这些同学就是通过放慢镜头的方式,把普通的一件小事,一连用上多个动词,再现了当时真实的场景。 在执教这部分时,我同样采取欣赏式教学。我给学生罗列了他们在信中的素材,许多事情都是过往许久的小事,但孩子们抓住细节,真情随真事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 三、关注抒情方式,促真情流露 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并不能只强调学生说真话,写真事,还要训练学生在选材和抒情表达上的技巧。执教《给老师的一封信》第三部分“诉真情”时,我整合了学生直抒胸臆、融情于事、借景抒情三种抒情方式的表达,供学生欣赏并学习。 教学片段(三) (一)直接抒情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句段,你读到了怎样的情感?(相继出示) ①您的爱,阳光一样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天下最伟大。 ②临别时刻即将来臨,老师我忘不了您那温和的目光,忘不了你那慈祥的的脸庞,忘不了您那亲切的话语……不管岁月如何流逝,我将永远记得您! 生:(赞美、尊敬、不舍) 师:是啊,这些语句和开头一样,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情感,这就叫直接抒情。 (二)借景抒情 师:我们对老师的情感,还可以运用什么方法呢?(相继出示) ①运动会结束了,成绩并不理想,我难过地躺在草地上。这时,您走到我身旁,给了我一个微笑。我抬起头,望着天空,当时的天特别的蓝,风儿吹过,暖暖地摸着我的脸庞,抚慰了我受挫的心灵。 师:同学们你们看她是如何表达的? 生:环境描写。 (三)融情于事①看着我们粗糙的小手,您毫不犹豫地拉开包,拿出一支护手霜。立刻拧开盖子,用手一捏,一团乳白色护手霜流了出来。您轻轻地涂抹在我手上,柔柔地抚摸着,就像妈妈一样温柔。 师:我们来采访一下写信人陈雪,通过这件事张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那同学们你们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老师对她的关心的? 师:对啊,在动词前加上修饰语就将隐藏的真情自然地融于事情之中。 师:我们再来看在心理活动中如何诉说真情的? ①我红着脸说:“老师,对不起,我错了。我以后做事一定不会粗心马虎了。”最后这句话我说得很小声,但是您却开心地笑了。那一刻,您的笑容就像一缕阳光温暖着我的心房。 师:他是如何表达对老师的情感的? 师:对啊,同学们看,这不仅是一个比喻句,还是她内心的感受,这就是通过心理传递真情。 师:同学们,看来,我们可以通过动作来传递情感,也可以通过想法来透露情感,把感情融入具体的事情当中,这就是融情于事。 托尔斯泰说过,优秀的作家都是蘸着自己的血肉写出来的,真诚的文章是从作者心里流出来的,而不是硬挤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当强化学生的读者意识,关注生活细节,关注抒情表达,于细微处见真情。 参考文献: [美]莱斯利·P·斯特弗等.教育中的建构主义——《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译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