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生物钟与健康 |
范文 | 李连江 关于生物钟的研究
18世纪法国天文学家德梅朗(Jean-Jacques dOrtous de Mairan)最早观察到生物钟现象。他的办公室有盆含羞草,他偶然注意到,含羞草的叶子早晨准时舒展,傍晚准时闭合。一开始,他猜想这是受日出日落的影响。为了验证,他把含羞草放进见不到阳光的书柜里,书柜里的含羞草叶子照样准时展开与闭合。于是,他提出一个假设,认为生物自带计时机制,从而成为时间生物学(时间节奏生物学)的奠基人。2017年,美国科学家霍尔(Jeffrey C. Hall)、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与杨(Michael W. Young)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成果就是关于生物钟机制的研究。 上世纪60~80年代,德国科学家做了著名的地堡实验。该实验持续了十年,共有400多名志愿者参加。实验证明,志愿者们在见不到阳光的地堡里,不需要钟表和任何时间提示,也能过有节奏的生活。每天平均25小时,大约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三分之二时间处于清醒状态。人类生物钟研究的三组发现 (一)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生物钟 人体有40-60万亿个细胞,每个细胞都有自己的生物钟。有些人的生物钟启动早,走得快;有些人的生物钟启动晚,走得慢。人类的生物钟类型构成一个正态分布,两个极端分别是“百灵鸟型”和“夜猫子型”。“百灵鸟”是少数,醒得早,睡得早;“夜猫子”也是少数,醒得晚,睡得晚;多数人居中,不特别早,也不特别晚。“百灵鸟”的特点是早晨感觉良好,精力集中,一天略少于24小时。相反,夜猫子的生物钟走得较慢,晚上清醒,早晨起床难,上午萎靡不振,一天长于24小时。
(二)三大因素影响生物钟 决定一个人生物钟的内因是20个基因;影响生物钟的外因是阳光。人类是昼行动物,白天活跃。这是因为阳光调节人的生物钟,让生物钟与日出日落保持同步。阳光影响生物钟的机制很复杂。大脑中的松果体有个叫做视交叉上核的区域,类似于身体中众多生物钟的灯塔。眼睛接触到阳光,瞳仁中某些受体把光信号传送给视交叉上核,视交叉上核再把信号发给所有生物钟,校对它们的时间。影响生物钟的第三个因素是年龄。儿童一般是“百灵鸟”,睡得早,睡得实,早上起来欢天喜地,白天生龙活虎。老人表面看也是“百灵鸟”,其实不然,睡得早,但睡不实,睡不了通宵,白天爱打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哺乳动物进入青春期都会成为典型的“夜猫子”,人也不例外。所以,我们不要对青少年晚睡晚起有偏见,误认为他们贪玩贪睡,应该承认这是他们的生理构造决定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 (三)生物钟影响我们的身体机能 生物钟决定我们什么时候睡眠,什么时候清醒,决定我们是否能轻而易举地早早起床,也影响我们起床后能否轻松进入有效工作状态。不仅如此,生物钟还决定我们的血压的变化,决定我们的体温变化。我们的心、胃、肝等重要器官的运作都有时间性,生物钟协调各个器官的运转。如果我们干扰生物钟,不按照它的节奏生活,就会伤害健康。扰乱生物钟的危害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按照自己的生物钟作息,但现代社会的很多方面会影响到我们这样做。如人类发明了电灯,我们经常把黑夜变成白天,把白天变成黑夜;很多人是逆着生物钟生活,工厂实行倒班制;航空公司的机组人员和乘务人员要跨时区飞行等。此外,越来越多的人在室内工作,接触阳光不足,结果生物钟被调得很晚。同时,上班时间不由自主,结果只能晚睡早起。生物钟晚意味着睡眠晚,入睡晚意味着必须在生物钟指定的起床时间之前起床,也就是早晨要靠闹钟起床。被闹钟惊醒不仅十分难受,还经常导致睡眠缺乏。睡眠不足会妨碍免疫系统的自我修复。 另外,如果人们在工作日睡眠不足,周末就必须多睡,设法弥补睡眠赤字。如果不弥补,睡眠赤字就会不断积累。这样就会产生社会时差,也就是生物钟时间与社会生活规定的时间不一致。社会时差不仅明显影响白天的工作效率,还会诱发很多疾病,除了常见的睡眠紊乱,还有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德国科学家发现,没有社会时差的德国人,吸烟者大约占百分之十;社会时差达到三至四小时的人,吸烟者占百分之六七十。这无疑是個重大差别。造成这个差别的一个原因,是有严重社会时差的人试图通过吸烟减轻压力。人类可以通过阳光校正生物钟 人类的生物钟有一定的调节余地,主要靠眼睛接受阳光,以阳光校正生物钟。“百灵鸟”若想把生物钟调晚,可以下午多接受阳光照射。相反,“夜猫子”若想把生物钟调早,可以上午多接受阳光照射。现代城市生活的突出缺点是接触阳光太少。生活中缺乏阳光,不仅导致生物钟失调,还会诱发抑郁症。在户外运动或散步是补充阳光的最佳方式,即使是阴雨天,户外的亮度也远远高于室内灯光的亮度。阳光让年轻人心情愉快,能改进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总而言之,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生物钟,要保持健康,每个人都需要了解自己的生物钟类型,从而在生活中与它保持一致,顺时而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