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矛盾修辞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妙用 |
范文 | 【摘要】矛盾修辞法是一种看似有悖于常理,细读却又在情理之中的修辞方法。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喜欢并善于将矛盾修辞运用到自己的戏剧中,该修辞的运用为其作品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本文旨在结合莎士比亚戏剧简要介绍矛盾修辞法,并浅析该修辞法在其戏剧中的妙用。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定义、起源、结构对矛盾修辞法进行简要介绍。第二部分分析矛盾修辞在莎士比亚戏剧中所起的作用。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第三部分进一步探讨了矛盾修辞的哲学根源。 【关键词】矛盾修辞法;莎士比亚;哲学 【作者简介】明春燕,滨州医学院。 引言 英语中有一种独特的修辞方式:矛盾修辞法。该修辞法运用的是哲学中的辩证观点,它将两个字面意义相互矛盾的词语组合在一起,这种表达看似有悖常理,实则在情理之中。莎士比亚善于运用矛盾修辞法,该修辞在其戏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他原本丰富而又多彩的语言更加充满魅力。本文将分析该修辞法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妙用。 一、矛盾修辞法简介 1.矛盾修辞法的起源与定义。矛盾修辞法(oxymoron)源于希腊语的“oxusmoros”。“oxus”意为“sharp”;“moros”意为“foolish”,合起来就是“机灵的迟钝、聪明的愚笨(sharp-foolish)”的意思。苏东坡曾说过:“为文以反常合道为趣。”矛盾修辞正是这样一种外表“不平常”、“反常”,而语里“合道”的修辞方式。 《牛津语言学词典》(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将矛盾修辞法定义为“term in rhetoric for the deliberate coupling of words that are strictly contradictory”。矛盾修辞法通过将意义相反的词汇并列在一起,使语言达到令人惊讶的效果,如“deafening silence (震耳欲聋的寂静)”、“cruel kindness (残酷的仁慈)”等,乍看矛盾,细思耐人寻味。 矛盾修辞不同于“自相矛盾”,后者相互矛盾的两个部分往往是顾此失彼,放在一起意义讲不通,比如“一头多奶的公羊”、“孤儿的父亲”,这类表达不合逻辑,因此不能将其称为矛盾修辞法。然而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的说法:“后方的前线,平凡的伟大,真实的谎言,富饶的贫困,熟悉的陌生人,好聪明的糊涂法子,不该笑的笑话,不幸的幸运人。”这些都是矛盾的表达,是对常规表达的突破,变异,在特定的语境中传达准确的信息,这类表达可归为矛盾修辞。 2.矛盾修辞的构成。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矛盾修辞法有其特定的构成方式。该小节将以莎士比亚戏剧为例,介绍其常见的构成方式。 (1)形容词+名词。这是该修辞在莎翁戏剧中最常见的构成方式。在其悲剧Othello中,主人公有过这样的台词: Why, any thing: An honourable murderer, if you will: For nought I did in hate, but all in honour. (Othello, Act V, Scene ii, line 297) 其中“honourable murderer”便是这种结构。此外还有“heavy lightness”,“serious vanity”,“cold fire”,“sick health”等。 (2)分词+名词。这类结构又包含两类:“现在分词+名词”以及“过去分词+名词”。“分词+名词”结构在莎翁戏剧中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像“still-waking sleep”,“living death”,“defeated joy”,“a damned saint”等。 从语法上讲,现在分词与过去分词均可作形容词来修饰名词,因此,这两类事实上可划为同一类:修饰语+名词。这是矛盾修辞法最常见的一类结构,通过修饰语与名词之间形成的鲜明对比,事物的本质得到彻底的揭示。 (3)形容词+形容词。在这种结构中,两个意义相互矛盾的形容词被用来形容同一事物,产生强烈的语言效果。在Twelfth-night中,Malvolio這样说过: She that would alter services with thee, The fortunate unhappy. (Twelfth-Night, Act II, Scene v, line145) 将“fortunate”,“unhappy”这两个看似极不协调的形容词放到一起,Malvolio收到错发的情书时的欣喜若狂便形象生动得呈现在读者面前。 二、矛盾修辞法在莎士比亚戏剧中所起的作用 1.通过鲜明对比揭示人物内心矛盾。既然矛盾修辞法是由相互矛盾的两种成分构成的,两种成分之间必然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放到莎士比亚戏剧中,能将人物内心的矛盾揭示得淋漓尽致。例如,在其著名悲剧Othello中,主人公Othello将妻子Desdemona描述成“fair devil”(Othello, ActIII, Scene iii, line 530),这实际上正是Othello内心极度痛苦与挣扎的影射,他深爱妻子,不相信妻子会背叛自己,但证据面前他又不得不信,内心的矛盾由此而生。 在Much Ado about Nothing以及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以矛盾修辞法来揭示人物内心矛盾的现象也是极其常见。 2.运用矛盾修辞法达到生动诙谐、幽默讽刺的艺术效果。矛盾修辞法中的两种成分是相互矛盾、不相协调的,该修辞本身就有着荒谬的成分,因此,用于戏剧中,能产生幽默讽刺的艺术效果。这一功能在莎翁戏剧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在Timon of Athens中,便有这样一个例子: Aches contract and starve your supple joints! That there should be small love amongst these sweet knaves,(Timon of Athens, Act I, Scene i, line 274) 上述独白出自Apemantus之口,他愤世嫉俗,对生活的世界冷眼旁观,对虚伪的世人充满鄙夷。“Sweet knaves”指的是主人公Timon的那些所谓的朋友,外表温文尔雅,实际上则是诡计多端,道貌岸然。以“温文和气的恶人”来形容他们,幽默之中饱含深深的讽刺,极为贴切。 3.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由于在日常用语中,两种矛盾表达并置的情形并不常见,因此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从心理上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促使读者刨根究底,弄清事实真相。在Hamlet中Claudius曾这样说过: Have we, astwere with a defeated joy, With one auspicious and one dropping eye. (Hamlet, Act I, Scene ii, line 12) 这是在该剧开头,现任国王Claudius当众宣布兄长的死讯表达自己的“哀痛”之情。看到“defeated joy”,大多数读者会感觉莫名其妙,因为按常理来讲,上任国王的死本是一件悲痛的事情,既然如此,“defeated”尚可理解,“joy”从何而来呢?这样,读者的好奇心被激发,迫不及待的想寻根究底。通过阅读后文,不难看出,Claudius国王阴险狡诈,对王位以及兄长的妻子觊觎已久。杀害兄长,自己终于有机可乘,因此对他来说是件值得庆幸的事。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矛盾修辞法在莎士比亚戏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莎翁对该修辞的巧妙运用使其作品充满艺术魅力,以生动形象、充满魅力的语言成功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矛盾修辞法是莎翁戏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矛盾修辞法的哲学根源 矛盾修辞法,顾名思义,“矛盾”是该修辞的核心字眼。“矛盾”是源于哲学的概念,因此,矛盾修辞法与哲学息息相关。 哲学中有辩证法,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由矛盾的双方构成的。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共同推动事物发展。这便是矛盾修辞法的哲学根源。黑格尔说过:“Contradiction is the source of all the movements and vitality. Only because things have contradictions themselves, they can move and have motive force and activities. (矛盾是万物运动和保持生机的根本,事物正因自身的矛盾才能运动并产生前进的驱动力)”。 在矛盾修辞法中,构成该修辞的两种成分从外表来看是对立的、不相协调的两个部分,而实质上,在特定的语境下却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接下来仍以莎翁戏剧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在其喜剧Twelfth-Night中,奥西诺公爵有这样一句台词: Come hither, boy; if ever thou shalt love, In the sweet pangs of it remenber me. (Twelfth-Night, Act II,Scene iv,line 這是奥西诺公爵向奥莉维亚小姐求婚不成后向朋友倾诉的话语,此段中的“甜蜜的痛苦”就是矛盾着的统一体。依常理来说,“甜蜜”不会“痛苦”,“痛苦”也不可能“甜蜜”,所以,二者的字面意义不可能相融;然而,二者却统一于爱,不管甜蜜还是痛苦,形容的都是奥西诺对奥莉维亚的爱,甜蜜自不必说,痛苦是因为自己深爱对方,而对方却不爱自己。这两个矛盾的词语真切地反映出二人之间爱的实质。 简言之,矛盾修辞法是修辞学里的一道奇特的风景线,它以独有的语言组合结构将语言的魅力和其中蕴涵的智慧展现给世人。矛盾修辞法为莎士比亚戏剧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使其语言诙谐讽刺,人物刻画生动鲜明、惟妙惟肖,作品含义深刻,对经典的塑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曙中.现代英语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0. [2]李国南.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3]黑格尔.逻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69. [4]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5]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6]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