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交际意愿 |
范文 | 冀小婷 摘 要:英语交际意愿受到教师、学生、课堂氛围、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的积极态度、同伴的正面反馈、符合心理真实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区分流利度与准确度的活动设计等,都将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英语交际意愿。促成上述目标达成的关键是教师,教师需提升自己的课堂融入度和亲切性,积极提升班级凝聚力,给予学生课堂安全感。教师还需要通过设计多样的话题与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课堂的兴奋感,激发学生的交际意愿。 关键词:交际意愿;教师亲切性;课堂氛围;同伴反馈;心理真实度交际意愿相关概念 1. 交际意愿的定义与作用 交际意愿(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最早由McCroskey和 Baer提出,用来诠释交际意图和倾向在母语交流过程中的个性化区别(MacIntyre et al, 1998),后来二语交际意愿被定义为“和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使用第二门语言进行交流的意愿”(MacIntyre et al, 1998),并被应用到二语习得研究领域。 “交际意愿包括个性化和情境化交际意愿。个性化交际意愿是指学习者自主发起的交际愿望,稳定性较好;情境化意愿是指学生在某特定时刻想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谈的愿望,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和场景依赖性”(林殿芳、王俊菊,2018)。“要真正提高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 首先要培养他们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愿望。因此,培养交际意愿便成为二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吴旭东,2008)。 2. 交际意愿的影响因素 不同的学者对影响交际意愿的因素进行了阐述。林殿芳和王俊菊(2018)总结了前人的研究,将影响交际意愿的因素概括成两个部分:一是影响学生个性化交际意愿的因素,包括自判语言能力、二语水平、学习动机、交际信心和焦虑、个性特征等;二是影响情境化交际意愿的因素,包括课堂交流方式、交际对象、主题和交际任务类型。 吴旭东(2008)提到“个人性格特征中唯一对交际意愿产生影响的是自信,而影响自信的则是课堂环境的熟悉程度和教师的反应。具体交际情境中对交际意愿产生影响的有三个主要因素:交谈者、交谈话题和交谈情景”。 Wen和Clément(2003)的研究表明,中国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会非常在意面子和相关的“重要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学生会愿意和自己熟悉的人交流,回避和不熟悉的人讲话。影响中国学生交际意愿的是社会环境、动机指向、性格因素和情感意识。社会环境指群体凝聚力和教师支持(教师支持中包括教师课堂融入度和亲切性),动机指向是指合群意识和任务指向,性格因素包括冒险性和模糊容忍度,情感意识包括对监控的抑制和对积极评价的期望。 林殿芳和王俊菊(2018)专门对影响学生交际意愿的教师因素进行了研究,从教学表现、本体特征、个人态度及反馈类型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其中,教学表现包括课堂管理、授课方式、活动组织和内容选择四个部分;本体特征包括性格特点、专业素质和外在仪表;个人态度包括教学态度和人生态度;反馈类型包括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 余淼(2018)也对前人提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顾,提到“教师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对学生的英语交流意愿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的。教师的课堂管理策略是交流意愿的一项预测因素”。 上述提到的影响因素中,无论是个性化交际意愿中的学生学习动机、交际信心和焦虑,还是情境化交际意愿中的课堂交流方式、交际对象、主题和交际任务,都可以简单归纳为课堂构成的几个要素:教师、学生、课堂氛围、教学内容与活动等。教师作为其中最关键的要素,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交际信心和焦虑会产生影响,对课堂氛围的创建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有主要的决定权。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交际意愿应始于教师,从教师层面切入。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交际意愿 1.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课堂融入度和亲切性,激发学生的交际意愿 教师课堂融入度(teacher involvement)是指教师愿意为学生付出时间,如表达对学生的关心、喜欢与学生互动、關注学生的需求与情感、为学生提供资源等。融入度高的教师会表现出对学生的喜爱、欣赏、关心和理解,在学生需要时能够及时提供帮助。如果学生认为他们的老师具备很强的融入度,就会感觉自己不再是单纯地被评价和监管的对象,而会感受到更强的安全感,从而愿意参与更多互动,表现出更多的参与热情(Reeve,1996引自Wen & Clément,2003)。 教师亲切性是指教师的言语亲切性和非言语的亲切性。言语亲切性主要包括在课堂中经常使用“我们”“我们的”,喊学生的名而不喊姓,或者在课堂上使用幽默的语言等;非言语的亲切性指能够提升亲密度的行为与方法,比如鼓励性的点头、微笑、目光交流、声音表达及保持比较亲密的距离等(Mehrabian, 1971 引自Wen & Clément,2003)。 学生阐述自己的课堂交际意愿时,提到几个与教师相关的内容,如“我举手时,老师从来不叫我,可能觉得我英语不好,所以,后来我也就不说话了”“老师很体谅学生,经常微笑鼓励学生,因此更愿意与她交流”(吴旭东,2008)。 林殿芳和王俊菊(2018)也指出,教师的性格特点对学生交流意愿影响最大,良好的教学态度对学生交流意愿影响较多。 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做到耐心、友好地对待学生;要真正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能够倾听学生所说内容;要对学生经常给予鼓励,使学生充满自信。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应当避免过于严肃,努力创建愉快的课堂交流氛围,使学生愿意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我们”“我们的”,与学生交流时称呼学生的名字,在课堂上利用点头、微笑等非言语的亲切行为,提升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交际意愿的形成。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