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范文 | 孙洁玉 摘 要:写作教学设计应是灵动的,目标设计要有针对性、可行性。当目标与效果有偏离时,教师应该考虑改变教学方法,来达到增效的效果。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所有的细节,而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 关键词:写作;引导;设计 我一直努力做个用心的师者,时不时地观看优秀课例,但实践中总是感觉差了那么一点,常常纠结找不出根源。在一次学习中,专家的精彩讲座让我突然发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偶然的一个想法、一种做法原来与“大师”们是不谋而合的。 一、目标要为学生而定,搭好写作的“梯子” 设计习作《秋天的田野》时,我想农村孩子对田野应该非常熟悉,特别是在秋天的田野中,不难寻找可以写作的素材。所以,此次习作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收上来三十六份草稿中有二十一个孩子写了类似的一段话:秋天到了,大地一片金黄。人们正在田野里忙着收割麦子。略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淮北平原小麦成熟在五六月份。看着眼前的文字真让我啼笑皆非。孩子们想当然的习惯性思维:秋天就是收获,收获就有成熟,成熟自然离不开最常见的麦子。发愁地看着眼前的文章,突然想起有人说过“孩子不是缺少观察,而是缺少目标性的观察”。现在想想是我在制订教学设计时学情掌握不够,目标制订时少了写作前的观察引导,还有写作时过于自信,缺了写作前的交流。前期的写作教学设计不充分,才导致了这种常识上的错误。后来,我调整设计思路:来一次现场写作!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部分同学的作文,我发现你们都笑了,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觉得是我们平时没有留心观察才造成这样的错误。 生:没有观察就没有发言权,好文章还是得写得真实。 师:看来,大家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次现场版写作文,我们一起去实地观察。(生一片欢呼!) 师:不过先要明白具体要求,请记录。(课件出示)(1)现场观察,现场写。(2)可观察多种景物,但写时要选择一两种详写,其余一笔带过。(3)可以仿照学过的课文写作方法、顺序,但不能成段摘抄。 任务下发完毕,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奔向学校旁边的田野里。 现在回头看,第二次的教学设计目标更具体明确,注重方法的引领,将情境法和活动法融为一体,仿写更是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把写作变为简简单单的事。 二、引导要灵动有趣,随时进行调控 踏入秋色满地的田野,孩子们一下子热闹起来。这儿几个研究豆子为什么“开口笑”;那儿一堆探讨玉米胡须什么味道;还有人找来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小果让我看看它神奇的模样……说实在的,没来之前,我也没有想到,神奇的大自然会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惊奇。熟悉的、不熟悉的,一股脑儿地展露在你的眼前。慢慢的,孩子们从初时的“疯狂”变得安静下来。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原来观察的方法不止一种。除了看,还有什么? 生:可以尝,玉米须是甜中有点苦涩的味道。 生:可以摸,我拉长长的茅草时手都被剌破了。 生:可以听,站在这儿能听到鸟儿叫、虫儿鸣。 生:还可以闻(说着还耸耸鼻子),玉米、豆子成熟的香气。(笑) 师:大家说得多好,在观察时不要一味地看,可以调动身体的每一个感官,听、闻、摸、尝,当然最重要的是——想!观察某一景物时按照一定顺序,要学着自言自语,就是一边观察一边小声地说出来,得到好的句子,想法赶快拿出笔来记录,不放过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接下来——天地间,多了一道风景,孩子们像一个个探宝者,小心翼翼地找寻着,或站、或蹲、或仰、或俯,脸上时而眉头紧蹙、时而展颜莞笑,嘴里叽里咕噜,手里奋笔疾书。 有人认为:教学过程是引导的过程,是以兒童为主体的实践过程。这样的过程是动态开放的,师生共同进入幸福旅程;这样的过程是情感融洽的,师生在交往中心灵对接。我想,这样的情境教学设计,儿童乐于接受、乐于参与、乐于表达。在这样的“自然”教学环境下,我与学生不是师生,是共同的发现者,是彼此的倾诉者。 三、过程随时跟进,成效更上一层 “老师、老师,小林跑树上去了!”原来一个男孩,爬到路旁的树上,说要“登高望远”。这一创举把大家全集中了起来。虽然生活在农村,但现在的孩子似乎比以前更娇气,家长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爬树已经是个新鲜事了。看到大家羡慕的眼神,树上的那位更得意了。我一面让他小心些,一面安排几个大个子做好保护工作。然后问那些跃跃欲试的孩子:“想试试吗?”一片欢呼声。树上的小林早已一溜烟地滑下来争做教练,一场爬树大战拉开序幕! 本意写景,意外收获的人和事,“趣”字自不必说,“乐”字定入了孩子们的心里。除了初时的写作目标由老师来设计,后期的观察、讲述、写作都是学生在不知不觉地实践着。在老师的全程陪伴下,学生快乐表达,不正是写作的宗旨吗?在这次的习作中,“小林爬树”是“惊喜”“意外”的发生,抓住这些不在预设内的教学片段,自然生成习作的发光点,激发学生创新写作的火花,为他们的文章印上点睛之处。 习作摘录:“豆荚们争先恐后地黄了。有些像毛毛虫,软绵绵的;有些脾气不太好,你的手还没碰到就‘炸开了,一颗颗圆滚滚的豆子就这样笑着跑了。”“玉米爷爷捋着长长的胡须,露出了黄金牙齿,冲着我们笑。”“看到男同学都去试着爬树,我们女生也好想试试。晶晶最勇敢,第一个要求学爬树。在老师和几个男同学的帮助下,她居然也学会了爬树。下次我也要大胆一些,不然只有遗憾了。”…… 回首这次写作教学,与名师的某些做法一致是让我兴奋的。当这些做法变成文字呈现出来时着实让我激动,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会踏实做之,认真做写作教学研究,用理论支撑教学,用教学实践理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