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重塑20以内加减法的育人价值
范文

    刘晓彤

    摘 要:计算是数学学习的一种基本技能,低年段的计算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计算的起点,同时对孩子今后的数学运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科技的发展促使数学教师对传统和现实进行思考,如何在课堂中实现育人价值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思维发展;育人价值;计算能力

    随着经济水平以及家长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也随之不断完善,孩子接触到20以内加减法知识的机会较多,在入学前已有一定的基础。时代的进步要求我们老师传授给学生的是一种思想方法而不是单纯的计算,要求孩子掌握的不再是单纯的答案,而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甚至实现真正的育人价值。

    一、“20以内加减法”教学存在的误区

    1.课堂教学重形式

    课堂教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基地”,高效、轻松、有趣和有学情的课堂教学能让孩子享受数学的美和乐趣,一年级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爱“说”。笔者观察一些“20以内加减法”的课堂教学,发觉有部分教师缺乏对孩子学情的了解,教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师生间的互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2.概念教学不透彻

    “概念”是构成学科理论知识体系的基本单位,是最基本的科学理论知识。学生要学习和掌握任何科学理论,必须重视对其中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数学学科,基本概念的教学尤为重要。而现实中存在很多忽略概念的教学,比如在讲授“5以内加减法”,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忽略“加法”和“减法”以及“等于号”的概念教学,直接进行计算。

    3.重结果,轻算理

    依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周欣著,《儿童数概念的早期发展》)以及对一年级数学老师的调查了解,发现尽管不少新入学儿童会熟练地运用书面符号的形式来进行20以内加减法计算,但不少儿童尚没有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本质,他们大多在运用实物、数数心算和书面符号程序之间没有建立应有的联系。

    因此,如何让孩子在获得计算20以内加减法本领的同时,掌握、领悟、运用、内化数学的思想方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成长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以下我将对学前儿童20以内加减法的掌握程度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我和备课组成员对日常教学中的反馈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学前儿童对20以内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笔者对本校287名一年级新生开展了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加减法。问卷调查显示:尚未正式系统学习20以内加减法时,就有超过五分之四的儿童会正确计算10以内加法了。有超过一半的儿童会正确计算10以内减法,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儿童会正确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只有将近六分之一的儿童会正确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这样一份调查问卷显示:(1)大部分学前儿童对10以内加减法都有一定的基础,只有极少部分儿童在入学前对加减法没有接触;(2)进位加和退位减对于未系统学过的孩子难度明显增加,退位减对于孩子的难度是最大的。

    因此,我们确定了“20以内加减法”运算教学的目标:通过数运算知识的学习,学生应该知道各种运算的意义、基本法则及各种运算之间的关系;能有顺序地排列算式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存在。

    三、基于学情的20以内加减法教学之我感

    为了真正实现“育人价值”,笔者及学校备课组成员不断研讨,力争通过课堂实践和反馈让孩子学有价值的数学。在一年的实践中,笔者及备课组成员分别对“5以内的加减法”“9加几”“十几减9”这三堂课进行深层次研讨。

    1.归纳中的概念教学

    孩子进入小学实际上才真正意义上接触加法,而加法本身是一种概念。笔者发现尽管不少新入学儿童会熟练地运用书面符号的形式来进行“20以内加减法”计算,但不少儿童尚没有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本质,或者理解得不够透彻,他们大多在运用实物、数数心算和书面符号程序之间没有建立应有的联系。所以在“认识加法”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先从“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現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的实际情境中,学生体会到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把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合起来的意思。再通过大量的举例,从时间上的先后、从空间中的先后等这些大量的举例发现,要求总数是多少都要把两部分合起来。归纳出本质属性后给加法算式的各部分命名,形成加法的概念。

    2.教与用的结构教学

    在“育人价值”方面提出要让孩子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灵活判断与选择的意识和能力。纵观整个20以内加减法,其层次性不言而喻,“5以内的加法”是教师“教结构”的过程,数的组成是加法的基础。有了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自然对“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迁移的能力也就是“用结构”的过程,也是思想感悟的过程。

    3.“说”“写”中的算理理解

    为了避免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同时也为了培养孩子自主探索、归纳提炼的方法,笔者采用“说”“写”结合的算理理解。其中“写”指的是让孩子记录思考的过程。它的好处在于让每个孩子都有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做到了面向全体,培养了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过程的习惯。学生不再拘泥于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达到了个体学习由“一”到“多”的过程。

    四、“育人价值”的水到渠成

    “20以内加减法”是口算、笔算、估算的基础,在经历这样一个结构化体验后,笔者及备课组成员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等100以内加减法计算进行跟踪反馈,孩子们的算理、估算意识、数学思想方法和灵活判断与选择的意识自发产生,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林崇德.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周志华.小学数学教学整体综合设计的实践探索[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4]吴亚萍.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