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标新立异二月花,含英咀华咏诗韵
范文

    张明贞

    【摘 要】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隽永。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关键词】鉴赏语言;赏析字词;表达技巧;表情达意;遣词造句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这就要求古代诗歌语言精练、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这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一般从词句入手,不仅着眼于其意义的挖掘,也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的情感上起的作用,进而品评诗歌在表情达意上的风格。“炼字”、“造句”是诗歌的亮点。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

    一、赏析字词的表达效果。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它们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1.传神显旨

    例如: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陶醉于暖风而逍遥自得。但“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可耻嘴脸,他们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这一字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2.以动衬静

    例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诗句中的“喧”和“动”二字,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以便更好地表现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

    3.化静为动

    例如: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聚”“怒”二字化静为动。山本来是静止的,着一“聚”字,很好地表现了峰峦众聚,聚集到一起的动态。“怒”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写出了波涛汹涌澎湃的气势。

    4.以静写动

    例如: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月本来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的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5.以实写虚

    例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6.以乐衬哀

    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句中的“溅”“惊”两字不仅用字新奇、形象,而且增添了诗人的离愁别恨。这样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二、对表达技巧的鉴赏。

    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的表现手法。对表达技巧的赏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修辞手法

    1.比喻: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

    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比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

    2.借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比拟: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

    5.设问: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文,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6.反问: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二)表现手法

    1.情景交融: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这首诗上部分写景,画出了蜀相祠堂这一古庙的景象,下半部分抒情,对诸葛亮的远见和勤奋进行了讴歌,并惋惜其事业未竟,上下部分虽分写景和情,但景与情是融合的。

    2.托物言志: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3.起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4.渲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古典诗词讲究遣词造句,甚至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许多看似寻常的语句到了诗人笔下便有了丰富的内涵。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读懂诗歌的前提;鉴赏诗歌的语言,则又是诗歌解读的深化。能体会寻常语句的内涵,便是一种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守兰.互动课堂情思飞扬——新课标下诗歌鉴赏教学浅谈[J].语文学刊.2011(02)

    [2]潘晓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文学教育(下).2010(05)

    [3]晏雪.诗歌教学与美育[J].文学教育(上).2008(06)

    [4]吕延丽.想象——诗歌的翅膀[J].神州.2011(0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