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探
范文

    曾倚嫦

    【摘 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学习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开阔其眼界、丰富其思想、挖掘其潜能,在小学教学课程中,语文教育所涉及的传统文化最多。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完善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关于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提出几点相关建议,以供语文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

    具体说来,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更一门综合学科。传统文化教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鲜明的人文性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而且也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比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中,就收录了《三字经》中的前八句,让学生读诵这些经典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培养学生的韵律感,让他们更深刻地领悟到文字的魅力与语言的精髓,通过对语文的学习,无论在学习中还是与人交际过程中,他们都可以更好地组织语句、更好地交流。

    (二)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笔丰厚的历史遗产凝聚了祖先智慧的结晶,它如同人生导航的启明灯,指引我们更好地前进。现阶段,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对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提升他们对祖国的自豪感,从而继承爱国主义精神、认同祖国统一、认同民族团结友爱,这对于祖国的繁荣昌盛、富强统一具有深远意义。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中的《虎门销烟》等历史故事,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崇尚自强不息与艰苦奋斗,这不仅是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理念,更是民族之精魂。将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让小学生们秉承奋斗精神的目标,努力学习,让他们真正明白读书的意义、读书的目的。

    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陈旧

    虽然我国提倡新课改教育已有一段时间,但是某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陈旧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中,部分教师只是局限于教材所提及的基本内容,根本没对其进行相应扩展,这样的结果根本不能让学生们对传统文化了解得更广泛、更深入,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后往往对某些内容理解得较模糊。长期下来,不仅导致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不高,也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教师教学水平不够

    虽然目前很多人提倡要重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然而部分学校依然没有给予传统文化教育一定重视,由于某些语文教师对于传统文化认识不够,致使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不足,这些都难以保证语文教学的质量。此外,还有部分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比如一些经济比较偏远的地区,由于缺乏教师资源,而让不是中文专业毕业的教师担任语文授教工作,甚至还会出现某个学科的老师担任几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以上种种因素,不仅导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同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顺利开展也造成了相关阻碍。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笔者认为,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科学合理的情境,从而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比如,小学语文课文中古诗词比较多,而古诗词又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讲授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内容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诗词本身优美的语言与深远的意境。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居易的《忆江南》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江南的美好风光一一展现,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优美景色。又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时,在正式学习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当时的政治情况,同时为学生们分析诗人的理想抱负,这样便于学生对诗人的精神境界有更好的探索。接下来再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敬亭山的风貌,体会“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意境,再结合诗人当时的处境感受作者的真实心境。在学习中,学生们不仅可以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还可以发散想象思维,同时还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局限性比较大,对学生的成绩过分关注而不重视学生学习的实际意义,这样自然也不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基于此,学校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转变传统教学思想,以此加强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提升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向你推荐一本书时,就提到了我国的四大名著,而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前总结出自己读过的优秀书刊,例如古典名著等,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相互推荐。有的学生会为大家推荐 《唐诗三百首》,还有的学生会推荐喜欢的童话故事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说出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并对书中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然后对同学们进行适当的赞扬,同时鼓励他们多读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以此对中国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在课堂外,可經常开展一些古典诗词诵读会、古典小说故事会,用活动促动学生的阅读,用故事感染学生,用音韵熏陶学生。当然,为了用课外促课内,我们为学生选择的诗词小说最好能与语文教材相配合,

    (三)强化课外阅读、吸收传统文化

    读书,强调“读”的过程,要深入书中去理解、去探索,任何一本好书都是丰富的精神食粮,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使他们更好地吸收优秀的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足,为了提升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教师可对学生强化课外阅读。比如,为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为学生推荐哲理性、趣味性比较强的历史故事。例如历史故事“凿壁偷光”,讲的就是西汉时期的匡衡因为年幼时家境贫苦,但为了读书,他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凿通了,从而借着仅有的一缕昏黄烛光发奋读书,他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不仅感动了文不时也感动了很多人,匡衡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学有所成;“荻草代笔”,讲述的就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然而因为家境困苦无钱买笔和纸,母亲为了能让孩子更好地练字,便使用荻草代替毛笔教欧阳修写字。后来,欧阳修经过刻苦练习,不仅练成了一手好字还将这种刻苦勤奋的精神传递给了同伴李尧辅,他们经过努力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从这些优秀的课外阅读中,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不同的历史故事,为他们的成长带来积极影响!

    四、结束语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不仅了解到小学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同时也了解到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化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姿,在小学阶段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以陶冶其艺术情操与审美情趣。因此,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应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

    【参考文献】

    [1]徐祥香.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第一次拥抱母亲》教学案例分析[J].教育观察,2016(12):255-256

    [2]张玲.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188-189

    [3]于林珍.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6(11):131-13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