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用语文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基因 |
范文 | 臧松刚 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统编语文教材编排了大量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在构建语文能力训练目标序列、突出语言文字综合运用的背景下,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如何才能取得应有成效?谨以此文,求教诸家。 一、把握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基本特征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开始编排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随着儿童认知水平发展和年级升高,编排数量逐步增加。通过对该类课文的系统梳理,可以发现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文章体裁多样性 教材围绕革命传统教育内容,在选文体裁上突出多样性,有识字韵文《升国旗》,有现代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等,有文言文《少年中国说》,有律诗《七律·长征》,有议论文《为人民服务》,有说明文《圆明园的毁灭》,更多的则是叙事性文本,包括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和小说等。 2.人物角色多层次 从描写对象看,有描写革命领袖的,如《朱德的扁担》《军神》等;有刻画英雄人物的,如《手术台就是阵地》《狼牙山五壮士》等;有表现普通人物的,如《小英雄雨来》《木笛》等;有描写文艺名家的,如《梅兰芳蓄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这些文章全方位展现了不同层次、各类人物的品质风貌,形成了该类题材特有的人物角色体系。 3.内容富有时代感 为适应时代需求,教材还编选了新篇目。《无人岛》一文讲述守卫祖国海疆的当代海军的事迹;《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展现了新时代的革命精神。 4.故事极具感化性 该类课文大多为人物故事的叙述。这些人物的精神品质具有明显的感化功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旗帜鲜明地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成为引领学生个体成长的重要载体。 二、明确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教学内容 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是比较特殊的教学文本,既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又要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任务。因此,该类课文教学内容应立足两个方面:一是着眼于言语,把言语事实当作理解的对象,由言语形式推论内容意义;二是立足于学生,顺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以满足他们身心发展需要。以叙事性课文为例,教学内容的选择大致有以下几个层面。 1.感受人物的鲜明形象 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韵味和意义往往是通过讴歌近现代为民族做出不同贡献的典型人物而体现出来的。这些人物既有时代需求的共性面貌和姿态,又有作者着力表现的独特性格和品质。 教学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聚焦人物的形象品质。 一是细节描写精彩处。如《小英雄雨来》一文,关于“游泳”,有三处相互映照的细节描写,烘托出“小英雄”的鲜明形象。教学时可就其中一处细节指导学生圈画、批注、品味,再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完成另一处细节的阅读发现与个体感受,最终形成人物形象的深刻感受。 二是人物关系交错处。如《军神》一文,刘伯承与沃克医生的关系方面,作者将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的变化作为重点来写;刘伯承与背景环境关系的特殊描写方式,既说明了当时是复杂残酷的战争年代,也体现了“军神”特有的智慧。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来感受主要人物的形象。 三是作者情感流露处。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当周恩来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作者写道“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作者在这里借魏校长之想法盛赞周恩来的抱负和胸怀。教学时可从魏校长的心理推测与原因分析入手,通过“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引導学生对比理解,从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广博胸怀和远大志向。 2.梳理文本的结构思路 阅读教学要想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实情感,领会作者真正的言语意图,是要从理清其思路开始的。一般而言,可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梳理。 一是材料安排的先后顺序。叙事性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在材料安排顺序方面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事情发展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叙述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痛击敌人”“引向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等内容就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第二,逐层推进型。如《开国大典》一文描写大典盛况是按照“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逐层推进的,而“典礼”这部分内容又是按照“领袖出现—宣告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逐层推进的。第三,情感变化型。如《无名岛》一文围绕无名岛上的“菜地”,是根据将军情感心理的变化过程来组织材料、布局谋篇的。 二是典型段落的展开方式。叙事性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文章,一般有如下几种类型的段式。第一,总分叙述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第二自然段,从人物出场顺序看,构成总分主次关系;从人物之间关系看,又形成总分对比关系。第二,按序表述型。如《不懂就要问》第二自然段就是按照孙中山来到学校所做的事情顺序依次表述的。第三,记述要素型。如《梅兰芳蓄须》一文的二三两节,每段话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交代和叙述。 三是开头结尾的呈现样式。开头和结尾同样也是文章结构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时也应关注开头和结尾的研读与积累。比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以描写情节、设置悬念的方式开头;《小英雄雨来》以描写环境、引出人物的方式开头;《狼牙山五壮士》以叙述交代、引起下文的方式开头,等等。只要学生在把握内容、领会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开头、结尾的特点,以及首尾内在关系,就能领悟到开头、结尾对表达文章内容的作用,从而完整地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 3.品味文本的言语表达 阅读教学的重心当然是语言文字的感受与理解。哪怕是精神品质的感染,也要由品味语言文字表达效果来引发和贯穿。一般而言,我们要从三个方面品出滋味和魅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