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浅析 |
范文 | 董海波 【摘 要】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意义重大。重视课堂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抓好学生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组织协同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保证,更是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切实践行。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科学态度;实践能力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启迪思维,获取方法,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一、重视课堂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 演示试验在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导向。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了以下几点。 (一)激情导思 激情与导思相辅相成。为突出试验的探究功能,在教学时,笔者注意将一些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试验,验证性试验转化成探究性试验。设置试验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通过讨论,获得理性认识。如金属Na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在钠的燃烧、镁的燃烧之后,笔者向学生提出“铝在空气中是否也能燃烧?若能,怎样看到?”这样的后续思考。 (二)认真严谨 教师试验演示的质量和态度,对学生的事件意识和科学态度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必须认真做好试验操作的示范,从药品的取用、仪器的安装到实验现象的观察,每一个环节都要合理规范,以严谨的态度,精彩的试验效果,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确保试验探究的顺利开展。 (三)以美激情 化学实验的魅力在于神奇的现象与科学原理的完美结合,在于体现化学自然美的同时探索化学变化的科学美。例如:在进行碘升华和溶解性实验时,我们在体验碘单质丰富多彩的变化之后,及时组织对化学原理的讨论,使学生顺利地理解萃取分液等基本实验原理。 (四)优化设计 为了确保实验的有效性,要注重对存在不足的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和增补,必要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系列现象分解化,提高实验效果,确保实验的有效性。 二、抓好学生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时进行的分组实验是学生运用知识、体验变化、培养实验技能的主要途径。抓好分组实验,我们致力于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注重实验预习,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督促学生实验预习是搞好分组实验的保证。使学生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内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减少实验操作的忙乱现象,提高实验效率。其二,指导规范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在学生动手之前规范操作步骤,强调安全隐患,同时要求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交流和配合以保证分组实验的顺利开展。其三,改变教学程序,营造探索环境,因为传统的学生实验是在新课结束后进行的,学生对相应重复实验的激情已淡化。其四,写实验报告,培养科学品质,实验报告是学生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产物,是知识升华成能力的途径。在实验中忙于操作没有认真思考观察和分析,导致对实验过程印象模糊,在实验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整理记录,完成实验思考题,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促进感性认识的飞跃,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三、组织协同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组织协同实验是综合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优点而形成的一类过渡型课堂实验,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共同开展的化学实验。 (一)优化教学程序,强调师生互动 如:铝热反应实验,笔者在强调了该实验的危险性,让学生知道该实验的目的之后,将实验场所设在空旷的操场。教师主导,学生动手,师生互动,让学生本人进入实验角色。这样一来,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又培养了他们严谨细心的科学态度。 (二)创设实验氛围,培养合作精神 协同实验是激思导学的重要手段,不是目的,切记不要把协同实验当成游戏课。教师要加强对协同实验的宏观管理,强调实验的纪律,做到放得开,收得拢,强调团队精神,培养合作精神。 (三)引导观察现象,锻炼理性思维 如:在Na与水的实验 【激疑】它会有什么现象?学生讨论。 【协同实验】取Na放入水中,观察实验过程的现象。 【讨论】各种现象的产生原因。 【拓展深化】该反应是不是离子反应,把离子反应的内容加以丰富,概念加深理解。 【协同实验】把稍大的Na粒放入水中,观察实验并与第一个实验相比较,这个实验也应放到较空旷的场所,预设中的意外,给予启示,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化学实验所必需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重视课堂实验,抓好学生实验,组织协同实验,这不仅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途径。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