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权建构路径
范文

    王欢 冯英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互联网事业和信息化工作发展迅速,而面对西方话语霸权与网络时代价值观的多样化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清高校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权构建的特征,坚持以学生为出发点,注重把握规律,加强主流引领,从建构主体、建构环境等多方面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话语权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络话语权 建构 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联合大学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过程中的内化机制研究”(Sk60201503)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238-02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信息的传播量与生动性,提升了高校学生信息选择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但与此同时,网路虚拟环境下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和价值标准等方面产生的碰撞和冲突也愈演愈烈,良莠不齐、规范欠缺的信息内容所带来的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应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各类社会思潮,把握现代网络媒体发展的态势规律,充分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魅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科学性、大众化、时代性的价值理念和理论特征感染更多受众群体。

    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权构建的特征

    第一,多样性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通过个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对外界教育信息予以筛选、选择、接受,最终形成符合自身价值取向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观念。而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客体即大学生具备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其个体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接受能力等各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在建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教育客体差异的多样性,照顾到大学生在思想文化、教育认识和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尊重新时期大学生多层次、多阶段、多境界社会意识并存的客观性。与此同时,网络空间话语场域打破了传统的话语纵向传播格局,使教育客体拥有平等自由的话语权利,在网络空间内,教育客体能够充分彰显自我利益兴趣需求,社会意识形态“话语”交锋及多元化的价值诉求日益凸显。

    第二,阶级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层次分明的系统性理论,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志,它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蕴含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和目标要求,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质。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1]因此,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权构建过程中,要充分把握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权构建的最新成果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凝聚共识的过程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第三,时代性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当代中国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接入国际互联网的20多年件,我国已有7亿网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及“十三五”规划都对网络强国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等网络战略行为作了具体部署,网络话语体系作为互联网络的重要特征和组成部分,同样应其采取与时俱进的态度,认真研究、合理利用。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力军的“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眼界开阔,是网络话语接受运用及践行互联网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力量。因此,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权构建过程中,要积极结合大学生实际话语特征,从他们日常生活学习中汲取新的话语来源,用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话语形式、话语内容和观念来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理论,在突出国内外重大事件,或者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新成果的过程中,将网络语言、信息语言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全过程,在回答时代前沿问题的同时满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话语需要。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权原则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涵着我国社会当前条件下不同群体和阶级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其本身就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之上的。而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具体行动,只有尊重大学生的主导地位,有意识地从他们自身的实际认识情况和需求出发,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筛选、自主意识的抉择激发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此外,随着大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不断增强,他们对各类社会思潮及其相关理论知识的获取已经不再囿于简单地灌输和重复,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具有独特性、耦合性和丰富性,因此,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权的构建中,要注重大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自觉用发展的观点、系统的思维来分析显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第二,注重把握规律

    列宁曾指出:“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2]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权的建构是由多种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一方面,它有着自身特殊的内在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它又受到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思想形成规律的影响。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应当透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权建构过程中各种纷繁复杂的关系,在把握我國现阶段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及其所呈现出新指向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探求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主体、客体以及网络这一介体等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深入挖掘影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性矛盾,引导大学生将自身的价值实现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

    第三,加强主流引领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国家的利益及其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加快对我国的“西化”、“分化”步伐,尤其是近些年以来,他们凭借着在网络媒体中的技术资源优势,打着“网络自由”的幌子,大肆兜售“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一些思想,鼓吹西方民主制度的先进性,并借助网络“大V”和学术公知等有利身份,通过“人权问题”、“自由问题”等一些特定的网络事件宣扬各种“资本主义化”论调,这种“颜色革命”背后所隐藏的是改变受众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消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使中国“西化”,并最终成为其主导世界附庸的目的。因此,我们应通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权的构建,牢牢把握互联网等大众媒体的主阵地,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在实操层面和舆论监控等领域实现党对网络阵地的占领,帮助大学生走出因缺乏社会实践而产生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价值困境,从大众媒体中接受社会主义的政治价值、文化理念。

    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权建构路径

    第一,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网络话语权建构和网络生态环境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话语权发展的前提,而话语权建构的不断完善又是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保障。因此,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权建构的过程中应做到,首先,大力推进网络文化尤其是校院网络文化建设,通过编制《高校师生网络素养指南》以及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来约束网络生态环境,净化网络空间;其次,拓宽网络数据和信息发布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充分利用高(下转272页)(上接238页)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优势,并将其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打造一批校院网络优秀作品,推动建设“易班”和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工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进校园活动,引领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正向发展;再次,要加强高校广大师生文明网络生活养成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引导师生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3]

    第二,健全管理组织体系,优化网络管理教育理念

    健全高效的组织体系以及先进的网络管理教育理念能够有效保障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权建构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及“柔性管理”的教育管理思想。找准符合大学生思维模式和话语特征的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在现实实践和网络环境中遇到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困惑做到积极回应,同时,灵活应对大学生复杂多样化的思想情况,激发大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潜能,引导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判标准来审视网络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尊重大学生对网络管理建设过程中提出的建议要求。另一方面,形成决策、咨询、信息传递三位一体管理体制。设立校院系沟通平台,优化组织架构,避免管理中的随意性,实现教育网络信息沟通的顺畅性,通过教育管理、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等机制,发散式控制信息网络,以校院网络及红色网站体系来引导学生思想行为规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话语方向。

    第三,创新理论话语体系,增强教育主体理论水平

    当代“90后”大学生话语体系很容易在网络拟态环境中遇到了思想碰撞和价值冲突,呈现出创造性发展的趋势,而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因其政治方向较强、词语更新较慢等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社会实践和学生网络话语体系发展,从而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和系统性把握上有所欠缺,甚至导致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质疑。因此,要通过“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等措施的实施,不断增强教育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网络应用能力方面的素养,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汲取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能够反映时代要求的零散话语的价值,把握高校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模式、内容、构建主体和传播效度等多方面新规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引导。

    參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2]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28.

    [3]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OL].

    作者简介:

    1.王欢,女,1983年出生,山东人,副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北京市朝阳区外馆斜街5号,64217711-2815,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冯英,女,副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北京市朝阳区外馆斜街5号,64217711-2815,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