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次不恰当的批评 |
范文 | 蓝宇芳 自己从教二十年,也当了二十年的班主任,从教过程中的一些往事时不时会呈现在眼前,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是使我教学生涯不断进步的动力。下面通过一个例子,谈谈我的一点教学体会。 那是十年前的事了,每当想起那年的六一节,我就难以释怀。 小梁当时是我班的班长,不管是学习还是管理班级的能力,都是相当出众的。因此,她是同学们心目中的榜样,更得到全体老师的认可。那年六一节,小梁已是六年级的准毕业生了,学校派了礼物给学生,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拿回家与父母或是兄弟姐妹一起分享,可小梁拿到礼物后,趁老师刚出教室门口,就把整袋面包丢进了垃圾箱,还边丢边说:“尽发些垃圾!”同学们马上跑来向我汇报,我听了之后很生气,想也没想,马上让她去把面包捡回来见我。当她拿着面包惶恐地来到我面前时,我很气愤地问她:“这些面包很差吗?”她用害怕的眼神望着我,摇了摇头,眼眶已充满了泪水,哽咽着说:“不差。”我的气还没消,大声呵斥她:“不差就当着我的面,撕开面包袋吃一个给我看!”她听后只好流着眼泪,当着我的面艰难地吃了一个面包才回家。因为当时我刚好看了一篇名为《中日孩子的较量》的文章,日本人都觉得中国的孩子如何娇生惯养、养尊处优,一看到小梁的所作所为与文章所提到的对中国孩子的负面描述简直一模一样,我就生发了恨铁不成钢的气愤。而小梁同学又是班长,同学们的榜样,居然做出了这么低素质的事情,孰可忍,士不可忍。可以说,小梁的行为刚好撞到枪口上,不教训一下怎么行?趁此挫一下她的锐气也好(我当时这么想)。 但事实证明,当时我的想法有点太天真了,自己不够冷静,甚至有点急功近利了。自从这件事以后,我发现小梁与我的关系明显疏远了,以前她对我的话是言听计从的,后来则有意回避与我见面,对班级的管理也不积极了,学习也不紧张了,甚至竟谈起恋爱来。 经过事后的反思,我发现当时自己的那种做法确实有点“过头”。对于性格要强的小梁同学来说,面对如此大的打击,无论是面子还是心理都是过不去的。发现这一点以后,我虽然仍对她的行为耿耿于怀,但为了弥补我的过错,我还是尽量心平气和、诚恳地与她谈话,表明我当时处理这件事情的不妥与冲动,希望她也理解老师的苦衷,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要这样自暴自弃,否则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虽然表面上她能听我的话,但其实骨子里已对我产生了叛逆心理。最后,当离小学毕业只有一个月时间时,不管我怎么与她说道理、谈心,都无济于事,她仍然我行我素,显然她对我已经恨之入骨了。 我对自己最终未能改善与小梁的关系而始终心存遗憾。一直到几年前大学毕业,听她跟同学们讲,因为这件事,她恨我一辈子。听到这些话,我没感到惊讶,因为也是意料之中,我也不怪她。但是自从这件事以后,我常常以它作为我教学工作中的一面镜子,时刻警示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后来,我在工作中也逐渐摸索到了一些方法: 一是当学生犯错误时,千万要保持冷静,不要意气用事,特别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自尊心比较强,有的叛逆心理很重,一言不合,就容易一发不可收拾,所以言词举止要更加谨慎。 二是非迫不得已,尽可能不要当着众人的面批评学生。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学生也不例外。制造适当的机会,让学生有台阶下,事后慢慢跟他(她)磨,他(她)也就更容易承认错误,接受教育,觉得老师真心为他(她)好。 三是跟学生交流时不要总是居高临下,讲一大堆大道理。像小梁的情况,事后她已经对我有了成见,而我还执著地跟她讲大道理,不但时间上已来不及,心理上也难以接受。当时如果改变策略,通过其他老师、同学或者是家长先跟她做思想工作,再作解释,可能会更好一些。 四是多与家长交流,双管齐下,有针对性地、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学生的了解往往都是不全面的,只有双方配合,多交流,才能全方位了解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教育也更有针对性和效果。总结近些年的经验,我认为加强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对教育、管理学生有很大的帮助,特别对双差生的转化工作,效果更为明显。 《学记》上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一段话就提到了师生之间要建立和谐的关系,老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不要抑制学生的个性。总而言之,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扼恶扬善。所以我们在发现学生的错误时,要尽可能想出妥当的处理方式,既要教育到学生,也要让学生心服口服,最终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