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化现象分析及有效对策
范文

    袁顾东

    【摘 要】语文课程肩负着传播知识、陶冶情操的重任,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应是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但在多数语文课堂上,低效化现象屡见不鲜,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最终事倍功半。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得不到有效体现,学生也无法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以提高语文素养。长此以往,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就无从体现。本文谨从“为什么会出现低效化现象”和“如何扭转这种局面”这两个问题入手,浅谈转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低效化;对策

    一、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化的常见表现

    (一)目标不明,效率低下

    一节高效的课堂,应具备“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特征。但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把握好教学目标,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环节,也没有针对教学重难点安排教学。教师只关注教学进度,忽视教学质量;只关注教学过程是否完整,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只关注教学环节的流畅,忽视学生的情感生成。教师没有按新课标的要求,落实听、说、读,写的训练目标,也没有很好地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导向,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杂乱无章,课堂变得支离破碎,学生自然无法有效发挥学习的能动性,课堂效率变得十分低下。

    (二)有“师”无“生”,气氛不浓

    “以生为本”是上好一节课的基本要求。但有的教师“指导过当”,把课堂的主动权牢牢握在手里,进行“填鸭式”教学。课堂变成“一言堂”,学生成了旁观者。缺少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显得被动、专制。学生失去参与的兴趣和思考的热情,渐渐丧失学习的能力。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变得死气沉沉。

    (三)方法单一,模式守旧

    有的教师习惯于采用一成不变的方法组织教学,或者把同样方法应用于所有的教学中。固定僵化的方式使学生日久生厭,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师生课堂交流与互动。时代在发展,各种新的知识不断涌现,要求教师能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的要求。但有的教师拒绝进步,不愿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组织教学,便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程,课堂教学也就难以提高效率。

    (四)重“教”轻“练”,训练不足

    有的教师着重于“说”和“读”的训练,而忽视“听”和“写”的实践,导致学生个个能说会道,写作时却无从下手。而有的教师以课堂讲解教学为主,没有安排学生进行目标训练,也造成学生眼高手低。训练量过少,使知识点无法巩固掌握,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诸多原因导致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的出现。这大大削弱语文课程育人的力量,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也不利于语文教改目标的实现。

    二、改变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的有效对策

    (一)落实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三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小的方面来说,学生在不同的学段会有不同的学习要求。这需要教师能明确教学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针对具体教学情况,认真组织教学。

    1. 钻研文本,分析学生,制定目标

    教师需要积极钻研文本,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安排教学。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抓住关键,直奔主题,在规定时间里实现效率最大化。同时,教师也要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学生知识构成和能力,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避免“打乱战”。如果吃透了教材和学生,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便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由此及彼,顺利完成目标教学。

    2. 分清主次,有的放矢,注重教学系统性

    课堂教学始终要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分清训练的要求,循序渐进。教师要把握好不同阶段的主要目标,在目标的引领下组织教学,才能根本上保证教纲的顺利实施,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原则。

    (二)注重人文关怀,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所谓“人文关怀”,简单来说就是指关心、爱护和尊重人。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高度统一的学科。要想课堂上出“语文味”,充满生机活力,避免机械枯燥、索然无味的局面。教师就应注重人文关怀,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最终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

    1. 尊重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有凜然不可冒犯的威严,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缺乏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勇气,这不利于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体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关系,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 关注细节,及时进行合理的课堂评价

    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细节,捕捉其优点,并给予及时的评价,从而丰富课堂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课堂评价既是教学内容延伸,也是价值观的引导,地位独特而重要。这更能体现教师对动态课堂的掌控能力,是教师“教学智慧”的显现。教师只有利用评价诱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声音、图片、视频于一体,可以实现生活情景的再现,具有强大的教学功能。无数个课堂实例证明,多媒体辅助教学确实有独到之处,只要运用恰当,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 创设情景,营造氛围

    语文课堂仅靠教师的语言讲解,难以营造出特定环境,也无法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比如在教学《我家门前的海》一文时,有的学生根本没有见过大海,又怎能感受海有一张“多变的脸”呢?于是笔者从网上搜集到海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温柔的海”具有阳光明媚、海波荡漾、沙鸥飞翔的特点;而“咆哮的海”却是波浪滔天、惊涛拍岸、奔腾怒吼的样子。通过两者对比,学生终于感受到“温柔的海”和“咆哮的海”的区别,从而充分理解语言描述的海的特点。如果没有这样一番情景的再现,哪怕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也难以达到这个效果。

    2. 及时点拨,扫清障碍

    在诗歌或古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补充讲解的知识点有很多。这些细枝末节的知识点,往往需要教师安排大量的时间去补充讲解。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整个教学进度,最终也会影响教学效率。因此,笔者利用多媒体,进行资料的及时补充、点拨,从而节省了时间。

    (四)关注课堂教学实效,拓展语文实践空间

    “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当然希望教学目标能落到实处。因此,教师需要关注课堂教学实效,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1. 创设成果展示平台,提高课堂实效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学生需要来自各方面的肯定,才能尽可能地挖掘其潜力,化被动为主动。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创设成果展示平台,肯定学生的努力付出。比如,在作文教学环节,笔者利用多媒体、黑板报、习作栏、校报等平台,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当看着自己的作品被公布,学生的自豪感瞬间被激发出来,无疑增强写作的信心;而对于那些写不好作文的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个学习和鞭策的机会。

    2. 连接课堂内外,积极拓展教学实践空间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应积极拓展课堂的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做到活学活用。比如笔者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巧写对联”“背诵名篇名段”“作文擂台”“啄木鸟行动”等活动,创设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此外还建立班级的博客,设置不同的主题版面,精心打造学生的学习家园,这也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总之,就目前情况来看,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化的现象较为普遍。一方面,学生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渐渐变得麻木;另一方面,教师也在年复一年的教学中消磨热情,失去探索的兴趣,照本宣科。这都不利于课堂教学,需要努力加以纠正。语文课程肩负着传播知识、育人心智的重任,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殚精竭虑、积极探讨,以找到更为科学的方法,从而打造出一个简洁高效、生意盎然的语文课堂。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