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发圈法旧时用以标记四声的方法。 在一个字的四角分别划半圈表示平、 上、 去、 入4声个声调。 左下角表示平声, 左上角表示上声, 右上角表示去声, 右下角表示入声。 如: R200606315.0134.11.18= (c)R200606315.0134.11.27= (ɔ)R200606315.0134.12.1= (ɔ)R200606315.0134.13.11= (\\CRFDPIC\\R200606315\\R200606315.0134.13.11.bmp口 (平)、c口 (上)、 口ɔ (去)、口ɔ(入)。如果每类再分阴调,阳调,阳调类就在圈号下加短横线表示。如: R200606315.0134.13.18= (\\CRFDPIC\\R200606315\\R200606315.0134.13.18.bmp(阳平)、 口(阳上)、口 (阳去)、口 (阳入)。调类在八个以上的可斟酌补充。如广州话除平、上、 去各分阴阳外,还有上 (阴)入、中 (阴) 入、 下 (阳) 入3个入声调, 标记符号可作如下处理: 上 (阴) 入口ɔ, 中 (阴) 入口, 下 (阳)入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