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错题分析 设计有效练习
范文

    孙丽华

    【摘 要】巧妙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作业应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优化练习设计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作为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错题资源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练习,使习题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错题分析;设计练习

    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的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作业再设计是很有必要的,能够让作业的作用发挥最大化。如何设计有效练习,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熟悉教材易错点——心中有谱

    教材的难点也具有相对性,它与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思维能力以及学习精神等有一定关系,在相同内容的学习中对一部分学生构成了难点,但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可能不是难点。当然,难点的形成与教师的教法也有关系。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易错点,才能对作业中的错误及时把握,在练习的设计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学生对于读数和写数都有一定基础的认识,对于万以内数的认识掌握得比较好,对于大数的读写法迁移得也比较好,另外由于作业本中的练习量比较多,所以在这个单元练习笔者只是设计了一个单元练习,只要把作业本中少量的错题订正好就可以了。

    第三、第五单元分别是《角的度量》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它们都是图形题和操作题,另外还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对于概念需要孩子们记住并理解,因而教师除了出填空题外,还需要出判断题、选择题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操作题是学生的弱点,特别是后进生,动手能力差,教师要及时跟进练习,设计练习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难点设计不同的形状让孩子画垂线。

    第四、第六单元分别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都是以计算为主,考查学生计算能力,学生计算的时候很容易出错,不是数据抄错了就是乘除弄混淆了,或者忘记退位和进位了,因而除了加强练习还要让学生多多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另外,学生对于计算的算理理解得不是很到位,因而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做到兼顾算理题。

    二、分析学生的错题——知己知彼

    学生的错题花样百出,但是仔细琢磨,无非是以下几种原因:概念错误、思路错误、理解错误和粗心马虎。不管哪种错误,基本都可以归结为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项基本能力,它是解决问题的基础。现结合学生作业本中的错题,分析学生在审题方面出错原因。

    1. 惯性思维导致出错

    惯性思维指人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思考问题,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惯性思维常会造成思考事情时存在盲点,且缺少创新或改变的可能性。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由于惯性思维而出错的情况不在少数。

    2. 受数字或语言干扰而出错

    在平时解题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计算题,利用数字的特点设置“路障”;应用题借助语言的丰富性,预设“陷阱”。在“危机四伏”中,基础不扎实和解题不灵活的学生极易受到数字或语言的干扰,导致审题不到位,方法出错。

    3. 不审题,急于做题

    审题,是做题的起步,是做题全过程的一部分,且是关键的一部分。它是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但是,有部分学生做题时,没有审题的习惯,急于根据自己平时的想法做题,从而出错率高。这些学生特别是成绩稍好的学生,对于一些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以为自己掌握得很好,产生轻视心里,看到题后,盲目解题。所以审题时就会粗心大意,经常会忽略题中的重要条件,导致审题出现偏差而出错。

    4. 没有生活经验,不能理解题目

    有些题目与生活中的问题息息相关,但是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导致做题错误。

    以上的种种因素,除了有思维难度的题目,大部分都是因为孩子粗心马虎造成的,粗心马虎又可以分为抄错的、看错的、算错的、理解错的等。

    三、设计相应的练习——有的放矢

    练习的设计,并不是每一课时都要设计相应的练习,教师要根据课本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而设计,有些可以两三课时设计一练习,有的可以单元设计练习,因而视情况而定。

    1. 概念题——巩固

    教师根据作业本中学生普遍的错误现象,对学生存在的薄弱点进行专项习题的设计,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使得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薄弱的知识点。练习内容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做到环环紧扣,逐步提高。例如,当学生对概念比较模糊或者不清楚的时候,教师把相应的知识重新包装设计成填空题、判断题或选择题,让学生能够深度的理解知识概念,或者在练习前面加点知识盘点,让学生记一记,加深理解。例如我们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知识概念比较多,大部分学生无法全面掌握,如果用拿来的练习做的话,很多练习是学生已经熟知的,因此笔者又重新设计一些填空选择题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在练习设计中,摈弃那些学生已经掌握的,以避免学生重复练习。

    2. 类似题——掌握

    学生往往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只知其一,不解其二。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似的题目,多加练习,加深印象。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作业本第36、40页画高的题目中,都有在平行四边形中的钝角这个角度画高的题目。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都很难画到位,那是因为学生画高时放尺子的方法不到位或者不熟练。如果同一类型的图形加以训练,学生就会掌握,于是教师可以设计类似的题型让学生操作,以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3. 变式题——提升

    针对有思维难度的错题,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设计出一系列相应的变式训练。比如设计一些相应的知识干扰题、正反逆叙题等以让学生巩固和应用。例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个单元中,作业本第55-57页中有关于商的变化规律性质的应用的题目,学生错误率很高。他们无法灵活运用这个规律,于是教师就设计了这样一组变式练习给学生做:

    两个数相除的商是15,如果被除数、除数同时乘5,商是( )。

    两个数相除的商是15,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乘5,商是( )。

    两个数相除的商是15,如果被除数乘5,除数不变,商是( )。

    两个数相除的商是15,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不变,商是( )。

    两个数相除的商是15,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除以5,商是( )。

    两个数相除的商是15,如果被除数乘5,除数除以5,商是( )。

    两个数相除的商是15,如果被除数除以3,除数乘5,商是( )。

    如果把这些题目都弄清楚了,再遇到类似的题型,学生也能迎刃而解了。

    4. 单元练习——检测

    现行教材的作业本增加了单元综合练习这一板块,它根据单元的知识块有侧重的设计练习,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每个单元练习都有选择题,而选择题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方面。筆者认为,教师设计的单元练习不能只看作业本的综合练习,而应该结合整个单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错题资源,将题目进行变式重新设计。

    由于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掌握点不一样,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弱,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强,设计时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化式习题,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向技能、智能方面转化。因而设计单元练习题组时,可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形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