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生物深度学习课堂观察研究 |
范文 | 骆丽清 任山章 摘? ?要:深度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课堂观察应从观察传统学习课堂向观察深度学习课堂转变。文章选取浙江省杭州市新锐教师Y教师和Z教师一节“种群的特征”课为观察对象,运用质性分析和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学生行为(S)和教师行为(T)两方面开展比较研究。结果显示:①知识体系维度:S1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学习;课堂观察;同课异构 作者简介:骆丽清,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任山章,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师,副教授。(浙江? 杭州? 310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杭州师范大学“‘十三五师范教育创新工程”项目(序号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91?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5-0059-03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要以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课堂教学中,[1]而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深度学习来实现。[2]在信息时代,教师不能停留在“教学即传递”这一维度,而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是教师落实核心素养的主要方式,课堂观察也应从观察传统课堂向观察深度学习课堂转变。 一、概念界定 深度学习也称深层学习,最早是由哥德堡大学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教授在《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中相对于浅层学习的概念而提出的。[3]我国学者安富海也曾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是一种学生以发展高阶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以整合知识为内容,积极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学习。[4]将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进行不同维度的对比分析,张浩、吴秀娟指出这两种学习方式在记忆方式、课堂知识体系、课堂关注焦点、课堂投入程度、学习反思状态、知识迁移能力、思维水平、学习动机这八大方面差异显著。[5] 本研究指出深度学习的操作定义为: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主动学习,以整体性知识为学习内容,关注核心概念,注重知识间内在联系和知识迁移,致力于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学习。 二、研究方法和工具 根据张浩、吴秀娟关于深度学习的八大维度和五大特征,考虑课堂实际教学过程和本研究对深度学习的操作定义,笔者选取知识体系、关注焦点、投入程度、迁移能力、思维层次五个维度编制了课堂观察量表,每个维度从学生行为(S)和教师行为(T)两方面设置观察点,共计29个观察点。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分为很不符合、不符合、基本符合、符合、非常符合五个等级,并对应1~5分进行赋分。各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教师和学生在此维度深度学习程度越高,各维度大于3分则认为教师和学生深度学习渗透得较好。以该课堂观察量表为研究工具,笔者从质性和量化两个角度对浙江省杭州市新锐教师Y教师和Z教师“种群的特征”的同课异构教学录像进行分析。 1. 量表信效度。所用量表是根据张浩、吴秀娟关于深度学习的文章而编制的,且经过杭州师范大学学科点专家认可,具有专家效度;笔者邀请三位教师使用该量表对Y老师和Z老师的课堂实录进行评分,并利用SPSS软件对三位教师的评分进行肯德尔和谐系数(W)分析,得出W=0.811,大于0.8,表明三位教师具有评分一致性,即该量表具备评分者信度。 三、研究对象 案例研究选用的两位授课教师资料如下:Y教师,女,浙江省杭州市主城区某中学生物新锐教师;Z教师,女,浙江省杭州市郊区某中学生物新锐教师。学生为杭州市某中学高二年级选考班(该校采用平行分班),因此,两个班的学生在本研究中具有同质性,可以作为对比案例进行研究。新授课内容均为一节“种群的特征”。 四、结果与分析 1. 课堂实录质性分析。对两位教师的授课视频进行简单的质性分析,笔者发现两位教师的授课风格存在异同。两位教师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主线突出。在教学策略方面,Y教师利用从相关文献中获取的大熊猫数量变化数据来创设生态学情境,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通过建模,学生体会到数学建模的优越性,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自身的科学思维,Y教师授课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对学生要求定位较高。Z教师重视情境创设,利用直观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富有激情,逻辑严谨,课堂气氛活跃,但学生参与形式较为单一。 2. 课堂实录量化分析。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渗透深度学习、落实核心素养最主要的方式。教师在课堂中对知识体系、关注焦点、投入程度、迁移能力和思维层次五方面的渗透程度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是机械的浅层学习还是高阶的深度学习。三位教师根据笔者提供的深度学习课堂观察量表对Y教师和Z教师的课堂实录进行观察,将五大观察维度分成学生行为(S)和教师行为(T)两方面进行分析,如将Y教师课堂中的学生行为记为S1,教师行为记为T1;Z教师课堂中的学生行为记为S2,教师行为记为T2。 在学生行为方面,笔者将收集的数据用EXCEL处理,结果如图1所示。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观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学生的“学”。[6]由图1可以看出在Y教师的课堂中,学生深度学习的各个维度得分比较均衡;在Z教师的课堂中,学生在投入程度维度得分较高,达4.67分,但在思维层次维度得分较低,仅有2.33分,表明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浅层,不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创新或进行批判性地思考,未达到深度学习的要求。具体来说,知识体系维度S1 在教师行为方面,笔者将收集的数据用EXCEL处理,结果如图2所示。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深度学习发生的先决条件是教师的自觉引导,[7]因此,在课堂观察中,观察教师的行为可以反映学生深度学习的程度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由图2可以看出Y教师在知识体系维度、关注焦点维度和迁移能力维度得分较高,分别为4.83分、4.56分和4.67分;Z教师在知识体系维度、投入程度维度和迁移能力维度得分较高,分别为4.50分、5.00分和5.00分。具体来看,知识体系维度T1>T2,说明Y教师更注重创设生态学情境,将新旧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重视理论来源于实践,并能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关注焦点维度T1>T2,说明Y教师在教学中更关注问题解决的核心论点和核心概念。投入程度维度T1 五、讨论与建议 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应该只挂在嘴上,而应该落到实处,深度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对Y教师和Z教师的课堂实录分析,笔者发现学生的深度学习程度与教师的引导有关,学生在深度学习各维度的得分情况与教师在各维度渗透程度基本一致;相较于其他维度,两位教师在思维层次维度得分都偏低。结合课堂观察结果,笔者对教师在课堂中渗透深度学习理论提出以下建议: 1. 明确课堂主体问题,落实核心概念。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提问和深层提问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调动课堂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因此,在利用提问来引出核心概念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主体问题,问题要有主次之分;其次,学生的生成和概念的生成要匹配,即引出概念时不要太直接,教师可以采用设置问题串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度把握核心概念。 2. 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利用好学生资源,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增加师生之间的深入互动,让学生多讲一些,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教师可通过分析学生的发言来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理解。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活动和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丰富学生的课堂参与形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基于整体教学,促进知识有效迁移。整体论认为单个系统只有形成整体结构才能有效发挥其功能。深度学习的课堂是以整體教学为基础的,其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可以有效迁移的。[8]PPT的过度使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知识的完整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现代媒体与结构化的板书要同步形成,以便帮助学生厘清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3-4. [2] 康淑敏.基于学科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研究[J].教育研究,2016,(7):111-118. [3] Marton F.&Saljo R.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learning:Outcome and proces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76,(46):4-11. [4] 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57-62. [5] 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7-11,21. [6] 阳巧玲.深度课堂观察的重要性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1):70-71. [7] 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25-32. [8] 朱晓燕,张罡,解凯彬.深度学习理论在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实践[J].生物学教学,2019,(4):21-23. 责任编辑? ?胡甜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