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
范文

    苏琪

    摘 要: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重要特征,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的根本,能够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实现人们精神世界的丰富,精神力量的增强,以及全面的发展。因此,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的,小学语文教学同样如此。首先将明确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然后探究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意义;渗透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被赋予了新的任务,帮助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吸收,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民族精神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重视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品性,强化学生民族精神,以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之一。对汉字进行学习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性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世界上最具有美学特征的文字便是汉字,小学生学习汉字的意义众多,可以帮助学生对华夏历史文明进行了解,对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更加能够对学生的民族自豪主义精神进行培养和提升。此外,古诗、成语、寓言故事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学习,能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行提升。此外,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高,对于今后语言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二)培养学生良好品性

    培养学生良好品性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之二。对于学生的培养应从小做起,小学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早期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性,帮助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成,促进学生今后的全面健康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勤俭节约、礼貌待人、孝敬父母、勤奋刻苦等都是重要内容,这些对于学生良好品性的培养都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因此重视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的,带领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美德进行继承和发扬,形成良好的品性。

    (三)强化学生民族精神

    强化学生民族精神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之三。只有对本国、本民族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才能够促使民族自信的形成,才能自发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民族精神。在小学这一接受教育的初期阶段,教师应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身为华夏子孙的自豪感,学生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民族精神,形成文化自信,热爱和维护我国的文化,避免学生对于本国、本民族文化不了解、不知道的现象,避免学生对文化存在崇洋媚外这一现象的出现。

    (四)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之四。教育是文化有效传播的途径之一,因此重视渗透传统文化,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此外,学生并不是教育产生影響的唯一对象,教师和家长甚至其他人也会受到教育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会对包括学生在内的众多对象产生巨大影响,使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措施

    (一)优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领悟传统文化

    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探究和渗透传统文化,优化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通常较为简单易懂,且包涵丰富的民族美德,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教材中一些古诗词的时候,便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其中,让学生进行感受和领悟。如在教授《题破山寺后禅院》这一古诗时,该诗作为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之一,主要对清晨诗人游览破山寺,并于庙宇后禅院感受到的清幽脱俗景致进行描写,诗人将对所游览景色的喜悦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之情寓于诗中。该诗所用字词较为简单易懂,但是感染力强,艺术性十分完整,小学语文教师应对诗人的生平以及当时背景进行补充说明,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学生一起对传统诗歌文化进行赏析和领悟。

    (二)通过民族风俗,促使学生继承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风俗众多。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民族风俗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进而继承传统文化。如在教授《元日》这一诗时,该诗主要对新年热闹、欢乐的景象进行了描写。小学语文教师应补充讲解一些关于春节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进行充分感受,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猜灯谜、对对联、编中国结、剪窗花等相关的民族风俗活动。又如在教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诗时,教师该诗将重阳佳节时期,游子身居他乡,异常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寓于其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对重阳节这一节日进行补充说明,让学生了解到为何游子在重阳节这一节日尤其思念家乡和亲人,可以带领学生去登高祈福、赏菊等。通过民族风俗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并对其进行继承和发扬。

    (三)讲解传统故事,激发学生传统文化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传统故事,其包涵了丰富的语文知识,同时还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蕴含其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对传统故事进行讲解,深度挖掘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实现思想道德修养的锤炼提升。如《沉香救母》这传统故事,该故事主要讲述沉香历经千辛万苦,坚持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解救母亲。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拓展一些关于宝莲灯的故事,引起学生在感情上的共鸣,让学生对沉香救母这一故事更好地进行理解。又如《孔融让梨》这一传统故事,该故事主要讲述年幼的孔融主动将大个的梨让给哥哥的故事,赞扬了其遵守公序良俗的美德。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补充孔融的生平,展示其精彩的一生,让学生明确在小时候养成良好品德的重要意义。

    (四)创设教学情境,优化传统文化渗透路径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多媒体这一工具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将教材中的文字变成直观和生动的图像,优化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如,在教授《忆江南》这一词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图片或是视频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象进行再现,并辅以背景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江南好”,理解诗人为何对江南念念不忘,以及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又如在教授《守株待兔》这一寓言故事时,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再现画面,使得学生对故事内容产生深刻印象,时刻警醒自身要懂得变通,不能死守教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实现传统文化渗透方式和效果的优化。

    (五)开展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文化的根源是实践,小学语文教师要将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接受、继承传统文化,便不能够仅仅依赖课堂教学,而应该多多开展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感受。小学阶段的学生较为年幼,好奇心较强,且活泼好动,因此他们对于实践活动有着极大的热情,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理解和记忆。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节日时开展实践活动,如清明节时带领学生外出踏青,向学生讲授介子推的故事;重阳节时带领学生去往养老院,让学生向老人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春节时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包括写对联、对对联等,让学生对于春节的魅力进行切身感受。通过众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丰富,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和发扬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在党和国家大力强调文化自信的当下,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小学这一学生接受教育的初期阶段显得更为关键,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从教学内容、民族风俗、传统故事、教学情景、实践活动等方面着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参考文献:

    [1]王丽艳.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神州,2016(36):100.

    [2]张玲.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7(5):93-94.

    [3]范剑南.播下一粒种,收获一份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J].考试周刊,2013(75):32-33.

    [4]孙永志,张晔.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J].课外语文,2018(10):180.

    编辑 段丽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5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