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
范文 | 王芳 摘 要:“少年强则国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学校在孩子教育中,班主任角色非常重要,班主任对小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小学后进班的班级管理成了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后进班;管理策略 随着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由于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学校里出现了后进班级,这些班级的管理对班主任老师来说是一项挑战,如何管理好这些学生,促进他们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是每一位班主任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的管理策略 (一)完善学校的管理评价体系,加强老师的培训 一个学校的健康发展,一定程度上还是依赖于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后进班的班级管理,更是需要学校着眼考虑的重点,基于此,学校必须要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想管理好后进班级,老师的素养是关键,一定要设法通过培训来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 1.小学管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坚持民主管理的原则 学校必须要依据相关的法规来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制度,实现科学、规范管理。管理中要以人为本,坚持民主管理的模式,听取后进班级班主任的管理意见,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做出科学管理的决策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2)坚持发展智育的原则 一个学校存在下去的前提是教学质量,这是学校生存的根本所在,所以学校中的一切管理制度的前提要以教学为中心,在强调老师上好课的同时,对后进学生的辅导也是不容忽视的,要重视培养后进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3)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学校工作的重心是管理,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在管理中要强调人既是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学校中的人包括学生和老师,在学校管理中要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一切制度为人服务。 2.完善后进班级管理制度 (1)健全后进班级德育制度 “教书育人”说明智育和德育同等重要,尤其后进班级的教育中德育是關键,要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德育,把德育纳入班级管理中进行评价,以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2)评价体系要多元 学校要注重学生素质方面的考评,对于后进班级管理要灵活多变,由于后进班级里的学生往往在学习上找不到自信,学校要想方设法安排好课外活动,成立兴趣小组,让他们通过自我才能的展示来获取自信,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同时,后进班级的考评要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为主,让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评价内容不能单一,除了成绩之外,注重非智力因素的表现,建立后进生成长记录袋,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激励他们找到自信,获得成功的喜悦。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1)后进班级老师的考评要灵活 要给后进班级老师有一套独立的评价体系,帮助他们实现“减负减压”,从学校层面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和评比,多采纳一些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民主作用,凝聚人心。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和评价体系,让老师与学校共同发展。比如在学校考评中要考虑后进班级的进步程度,在原来的基础上有哪些长足发展,老师在课堂上是不是真正关注了后进学生,学生是否参与了课堂学习,老师的职业奉献精神的表现如何。同时学校要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对后进学生从心理上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2)建立竞争机制 一般来说后进班级存在的客观问题比较多,工作起来难度大,后进班级的班主任往往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学校要考虑这些因素,建立奖励机制,形成竞争上岗的局面,包括从精神和物质层面进行激励,让更多的老师愿意付出,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4.重视培训,切实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1)学校要强化班主任老师的管理培训 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后进班级在学校发展中的意义,加大对班主任老师的培训力度,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一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班主任的管理,而管理必须要依托于科学的管理理论。后进班级班主任在工作中需要结合培训来提升自己的管理理论和水平,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并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去。学校要给后进班级班主任提供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学习其他学校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同时鼓励班主任老师要多读管理方面的书,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以便很好地胜任班主任工作。 (2)重视校本培训,调动全员力量参与管理 后进班级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同舟共济,协同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管理局面,学校管理中最小单元就是班级,在这个单元中人人都是这个家庭中的成员,所有参与后进班级教学的老师要认识到自己也有管理方面的责任,大家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这个班级管理好、建设好。校本培训对于全员参与管理是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培训促进老师的理念更新,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管理责任,同时在培训中达成共识,在今后的管理中班主任要和科任老师多沟通交流,协同管理,促进班级的进步。 二、社会层面的管理策略 (一)改善育人环境,提高人文素养 个体的教育离不开社会的影响,后进生出现的一个原因就是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要从社会层面上根治不良环境,减少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改善育人环境,尤其是在学校周边容易对学生造成影响的那些不良的风气一定要制止,通过环境的改善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他们健康向上发展。 (二)完善法律制度,严惩不法行为 有关部门应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对未成年人造成的伤害的一定要严惩不贷。由于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小学生接受的外界信息前所未有的丰富,尤其是小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网络对他们的吸引力较大,一些网吧没有规范经营,对小学生进行诱导上网,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对这些黑网吧一定要严格取缔,或限期整顿,还给小学生的心灵一片蓝天。同时在学校的周围也有一些不法商贩售卖一些不健康的对小学生身心伤害很大的商品,地方政府一定要出台一些法律法规遏制这些不法行为的发生。 三、家庭層面的管理策略 (一)在家校合作中要提高家长的认识 1.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在后进班级管理中时常会遇到,一个班级中会出现一两个调皮的学生,这样的行为习惯总是不太好,做事拖拉,对学习中的事往往不太上心,丢三落四,而家长对此往往无法改变,轻则呵斥,重则打骂,其实这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时候班主任要适时抓住机会,引导家长认识自己管理上的问题,促其转变观念。有人说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在上面画什么就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尤其家长的言行更是孩子模仿的榜样,不少家长的不良习惯就会导致后进生的形成,这就需要老师及时和沟通,正确地引导家长形成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让他们改变和注意自己的言行,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好榜样。 2.引导家长学会倾听 比如,笔者所带的班级就有这样一个孩子:王×是一个单亲家庭孩子,原来家庭很和睦,父母感情好,她还有一个弟弟,后来家庭遭遇变故,父亲车祸丧生,母亲外出打工,王×就承担了家里的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那年她十一岁,可是有一天孩子的母亲跑来哭诉说,孩子不理解她,最近常闹情绪。我耐心听她讲完,然后根据她所说的情况,就是对孩子太溺爱了,对她进行了孩子教育方面的话题引导,我告诉她,孩子的感恩之心必须要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之下才能形成,家庭发生了变故,孩子一定受到了很大的伤害,那个时候就要得到家长的正确引导,适时培养她为别人愿意付出的意识,要学会与家人分担困难,比如做家务就是这种意识的形成,所以家长在平时多锻炼她分担一些家务活,然后在平时和孩子做好沟通和交流,让她释放自己的情绪,不要把成年人的情绪转嫁给孩子,徒增他们的心理压力……经过和孩子母亲的一番交流,她认可了我的分析,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孩子明显发生了变化,开朗了许多,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与同伴交流,也把家里的事告诉了老师,后来家访中妈妈说孩子懂事了…… 当今社会的孩子好多只懂得索取,不愿付出的事例很多,其实原因还在家长身上,就是包办过多,过度溺爱,因此在学校管理中一定要重视家校合作,面对孩子家庭中的一些突发事件,老师要学会倾听,倾听家长和学生的心声,然后在理解的基础进行合理化的建议,让家庭和学校产生关联。其实好多后进生的转化也是这样,在教育中,家长要把思想摆正,老师要让家长懂得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和引导孩子,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召开家长会,倡导爱的教育 后进班级的管理与家庭的沟通最为重要,要定期举办一些家校合作活动,进行家庭与学校的双向交流,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动态,也让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动向。家长会的目的就是让家长知道学生在学校的相关表现,让班主任了解学生在家作业完成的情况。同时可邀请一些家长参与经验交流,老师要给家长提供一些能够提升孩子教育方法的书报,让家长们进行学习,提升他们的教育水平。通过家长会班主任老师可以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孩子的管理提供参考。 家长会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 1.介绍班级近况 后进班级管理方面的问题比较多,在家长会上不能只报喜不报忧,存在的问题要直面,家长都有知情权,学生的近期表现要一一道来,让家长心中有数,以便于更好地配合学校、班级教育。比如,近三周孩子的表现很差,不交作业,字迹太乱,家长的监管不力,学生贪玩等。 2.明确家长的责任 作为家长不能推脱自己的教育责任,不能只把孩子推到学校或辅导班就了事,其实家庭作业才是家长了解学生发展的主要根据,有的家长连名字不给孩子签,这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3.陈述学校的责任 作为学校管理,最基层的单位是班级,班主任现面对一班四五十个个性不同的学生,确实责任巨大,可能众口难调,管理严格了家长责怪老师管得太死,管理宽松了家长抱怨放任自动流。所以家长要理解老师的难处,在学校的统一协调下,做好家校的互动交流,多给学校的管理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学校的领导、老师要俯身倾听这些意见或建议,让学校的管理上一个台阶,为孩子们的发展创设出更好的前景。 总之,最大的教育环境是人,无论是学校、社会、家庭都是人类生活的集体,后进生的出现有其必然性,所以在后进生的教育上需要反思的是人本身,作为教育者要放宽眼界,接纳这些后进的学生,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其健康向上发展,成长为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郭金秋.“后进生”转化问题的研究与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孙跃.有关后进生的教育与管理[J].文学教育(中),2012(11):52. 编辑 鲁翠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