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类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
范文 | 韩璐 摘 要:对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类专业的设置情况、地理分布、招生数量、就业率、人才培养目标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类专业设置与广东省区域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总体相适应,但还存在着培养目标模糊、培养规格类似等问题,提出进一步明确各专业边界、确立专业特色等建议。 关 键 词:体育类专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8)04-0110-06 Abstract: The author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setting situatio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recruited student number, employment rate, talent cultivation objectiv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found that the sett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was overall in conformi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ports industrial economy in Guangdong province, but there were problems such as ambiguous cultivation objectives and similar cultivation specifications etc,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such as to further specify various major boundaries and to establish major features etc.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major setting;applied professional training 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就是针对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要求,灵活设置和调整专业,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发展结构相适应,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1]。 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朝阳产业,近几年有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划及路线都逐渐清晰。廣东省是中国的经济强省,也是体育大省和体育强省。广东省的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均位居全国前列,体育产业的总量和规模也位居全国第一[2]。当前广东省经济增长面临着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等问题,因此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成为广东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3]。在体育产业的各个领域中,广东省都表现出较为抢眼的实力,体育经济发展比较均衡,在全国起到引领作用。高速发展的体育产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迅速增加,同时对人才的规格和技能也有了新的变化和要求。本研究对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类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高职院校体育类专业发展与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1 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类专业建设现状 1.1 专业设置情况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文件的要求,高职院校体育类专业主要包括运动训练、运动防护、社会体育、休闲体育、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民族传统体育、体育艺术表演、体育运营与管理、体育保健与康复等10个专业[4]。此外,广东省有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体育教育专业,虽然不在上述专业目标之列,但开设数量和招生人数都较多,因而一并进行研究。 根据国际体育产业发展相关数据分析,当人均GDP达到5 000美元时,该地区的体育产业将会呈现“井喷”的发展态势,体育消费会有大幅度的提升[5]。而我国在2011年人均GDP就已经达到5 577美元,在这样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体育产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和类型都在不断增加,许多高职院校都看到了市场的人才需求状况,纷纷开办体育类专业。 通过对2013—2017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招生目录进行分析,目前在全省79所地方高职院校中,共有16所高职院校招收体育类专业。其中,专业体育院校2所,普通高职院校14所。 根据国家教育部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目录,广东省开设了10个体育类专业中的8个,其中民族传统体育和健身指导与管理2个专业没有开设。同时还有6所高职院校开设了属于师范大类专业中的体育教育专业(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有10所高职院校开设了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是开设院校最多的专业。其次是社会体育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从调研结果来看,本次调研与李贞晶[6]在2015年的调研情况相比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当时体育教育专业的布点数量较多,而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原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则相对较少,只有3个高职院校开设。 近几年,广东省的体育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已经开始进入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时期,相关体育营销、场馆管理、赛事运营等岗位的人才需求上升较快,而产业的发展必然催生了相关专业的调整。社会体育专业是为了满足群众体育、大众健身市场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而设置,属于体育高职院校最早设立的一批专业之一,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基本一致,开设面也比较广;体育教育专业则是为了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属于师范类专业,大部分由原来的师范学校升级的职业技术学院开设。 1.2 专业设置的地理分布 开设体育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在广东省各地区分布并不均衡,相对集中。广东省共有21个地级市,开设体育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分布在其中8个地级市。在这8个地区中分布也有较大差异,其中广州市有8所,占全部体育类招生高职院校的50%,其他8所高职院校分布在汕头、河源、湛江等粤东、粤西等7个地市。 1.3 招生情况 1)各类专业招生总量分析。 通过对以上16所学校2015—2017年招生简章整理发现近3年间体育类专业招生总数为11 861人,招生生源包括普通高考生、自主招生、五年一贯制和三二分段。招生人数最多的是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2 642人,占到体育类专业招生总人数的22.27%;第二是运动训练专业,2 513人,占21.19%;第三是社会体育专业,2 018人,占17.27%,第四是体育教育专业,1 962人,占16.54%。而体育保健与康复、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体育艺术表演、休闲体育和运动防护招生人数较少,与前4个专业差距较大。 招生人数的多少与专业布点数量是向对应的,大部分布点多的专业相对招生人数也较多。然而在这9个专业中间,运动训练专业布点较少,只有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但是近3年的招生数量却达到了2 513人,位居招生人数第二。由此可以看出这两所学校在人才培养的方向上与其他几所学校有较大的差异,以培养专业竞技体育人才为主要目标。 2)主要专业招生趋势。 本研究将招生人数最多的4个专业即体育运营与管理、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作为重点分析对象,进一步分析2013—2017年的招生趋势。从图1看出,近5年招生人数基本呈现出比较稳定的态势:2013—2016年总人数上下浮动不超过5%,除了2014年外,其他几年都处于增长的趋势,到2017年各专业的招生人数增长率较大,达15.2%。 图2是各专业招生人数的变化趋势:运动训练专业和社會体育专业在近5年招生人数比较稳定,有小幅度的提升;体育教育专业招生人数则逐步下降;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不断提升,尤其在2017年提升速度最快。从专业的招生情况就可以看出人才供给方对市场需求的预期。 1.4 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进行调研时对各个高职院校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总体来说,部分传统专业如运动训练、体育教育等培养目标基本一致,培养人才的就业岗位和职业技能也趋于相同。体育艺术表演、运动防护、休闲体育3个专业目前只有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以纵向(即时间轴上)看,人才培养的目标一直未变,但是在就业岗位和培养规格上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了微调。还有一些新发展的专业或是行业变化较快的专业如社会体育、体育运营与管理等,各个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千差万别(见表2)。 1.5 就业情况 在广东省招收体育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中,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学校招收规模比较大,2015—2017年的招生人数分别占到了总数的34.81%和22.05%。因此,选择这两所院校体育类专业学生近3年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 1)初次就业率。 两所高职院校的初次就业率比较稳定,体育保健专业总体就业率最高,平均初次就业率将近97%,高于2016年广东省高校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1个百分点;休闲体育和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原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率也较高;而体育教育和体育艺术两个专业初次就业率较低,均不到90%。就业率能够基本反映出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程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艺术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不够清晰,大部分学校以培养俱乐部团操教练为目标,与部分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混淆、课程相似、就业岗位相同,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 2)就业对口率。 高职院校体育类专业设置是否真正与区域产业良性对接,就业对口率是指标之一,能够反映出各专业对体育产业的满足程度,同时也能够判断学生对体育产业就业意愿。 两所高职院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情况:体育艺术82.00%,运动训练76.41%,休闲体育69.00%,体育教育66.50%,体育保健64.90%,社会体育59.22%,体育运营与管理57.05%,高尔夫球运营与管理52.32%。其中,最高的体育艺术专业仅是82.00%,而最低的高尔夫球运营管理专业只有52.32%,就业对口率普遍不高。 3)工资水平。 根据两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对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工资水平进行统计,发现与近两年日益火爆的体育产业形成反差的是各类专业的工资水平并没有明显提升,工资水平能够达到4 000元以上的只有体育艺术专业;体育保健、社会体育和体育运营与管理在个别年份能够达到这个水平;而大部分的毕业生工资水平都在3 500元左右。 4)就业地点。 就业去向能够更直接地反映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正在为哪个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服务。两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集中度较高,80%都选择在珠三角就业。就业地点在广州的占总毕业生的50%以上;其次是深圳,占15%~20%。另外佛山、东莞、惠州等地区也占到20%左右,基本能够反映专业设置的高度区域适应性,也反映出两校办学模式有较强的地域联系性。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培养目标模糊,培养规格类似 目前各专业之间的培养目标有交叉和重叠,如有的学校社会体育专业以教育教学类的岗位作为培养目标,与体育教育专业相同;有的学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培养民族传统体育的工作人员,与体育艺术表演类民族传统体育方向相似[6]。广东省高职院校虽然没有开设民族传统体育和健身指导管理这2个专业,但是都通过在社会体育专业或体育艺术专业下设置方向来完成此类人才的培养,这就会为日后开设专业造成困扰。究其原因,与整个体育类专业没有统一的专业标准有关。各个院校根据自己的师资特点和市场需要,在已有的专业下设立不同的方向,导致专业本身失去了应有的基本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 2.2 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不匹配 在体育产业的众多行业中,竞赛表演业和健身娱乐业是最重要的核心产业。未来广东省的各类体育赛事及活动将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包括竞技类的职业联赛和大众参与的群众体育活动。此外与休闲健康相关的活动也会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升而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将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运动防护、休闲体育、保健康复等需求则随之大幅度提升。从目前的专业开设情况来看,这几个专业的开设数量都非常少,运动防护和休闲体育都仅有1个学校开设,明显难以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这一情况与教学师资、实训条件以及政策引导都有一定的关系。 体育教育专业作为体育类教师培养的要求逐步提升,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师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则要求更高,省市重点学校一般都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历,还有部分学校有博士研究生任教。随着广东省各地区经济均衡化发展,对于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教师的学历水平和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转向由本科院校进行培养,而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体育教师则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困境。因此,是否要继续在高职层面开设体育教育(师范)专业,则需要办学者对各地情况做深刻的调研和预期才能确定。 2.3 专业培养缺乏亮点和特色 高职院校体育类专业建设中没有形成非常突出的特色和亮点,没有形成专业品牌,人才培养方案大同小异,就业岗位基本相同,导致专业同质化严重。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立项的第1批和第2批高职教育重点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的统计,全省共有228个专业获得此项目的立项,但体育类专业无一上榜。这一现状清楚地说明了各体育类专业在内涵建设和特色提炼上的能力薄弱,进一步反映出在专业调研、市场人才需求分析以及与地区产业对接上的不足。 2.4 部分地区专业设置前瞻性不足 各个学校在设置体育类专业时,大部分仅仅考虑当下需求,没有充分调研当地体育行业或体育产业的规划及发展趋势。比如大部分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学校都在粤东或粤西,这也反映了当地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需求情况[7]。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体育产业尚未成为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还没有产生对体育产业的人才需求。同时,大部分人对体育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教育的领域范畴,认为体育专业就是培养体育老师,对专业理解的狭隘造成了专业设置的单一性和趋同性。 开设体育运营与管理、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休闲体育这些新兴专业的学校大部分都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远远高于其他地区[8]。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这些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程度和对体育产业人才需求的类型及数量。但没有开设体育类专业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体育产业人才。相反,根据广东省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粤北山区如韶关、清远,粤东粤西沿海地区如茂名、湛江都将成为休闲体育的重要基地,体育小镇、南粤古驿道、绿道网、户外营地的范围将越来越广,当地对以休闲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服务业将会产生新的人才需求。 2.5 人才培养缺乏核心竞争力,就业对口率不高 高职类体育专业就业对口率总体较低,经统计近两年平均对口率只有65.93%,广东省2017届高职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为73%,体育类专业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同类型的民航、水利、交通等专业类院校相比更是相距甚远。在体育类的各专业中一些老牌专业如运动训练、体育教育相对较高,新兴专业如体育运营与管理、高尔夫球运营管理相对较低。这样的情况一是反映出个别专业就业面窄、就业岗位少,另一方面也说明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上与市场需求有较大的差距。此外,高尔夫球运营与管理专业的就业还受到了政策的影响,从2014年开始国家对高尔夫球场的管理政策开始收紧,球场数量减少明显,整个行业面对的消费群体也出现较大的变化。行业的变化势必会影响高尔夫相关专业人才需求,而专业培养也没有及时根据政策变化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 3 建议 3.1 进一步明确各专业边界,确立专业特色 专业设置应能够体现出各专业的独特优势,不要出现每个专业培养出的學生都具备相同或相似的能力。社会体育专业作为老牌的体育类专业,开设时间长,覆盖面广,就业主要面向为群众体育活动服务的岗位。但是随着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形式及内容都在增加,其就业岗位也在不断扩展,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大而全的专业,与体育艺术、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有较明显的重叠。因此,社会体育专业应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立足群众体育,以各类群体性体育活动作为主要内容。体育艺术专业则要立足表演,以体育舞蹈表演等作为培养重点。体育教育则应培养基础教育教师为主。三者应有明显的差异性,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还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并明确专业对应岗位及具体工作。根据对应岗位的工作技能及知识要求来进行课程的设置和实训的安排。 3.2 结合产业规划发展,专业设置要有前瞻性 根据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律和产业规划,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壮大,体育服务业将会在体育市场中占有较大的份额。而体育服务业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行业,同时也与其他行业或产业产生交叉。但是服务业最终的发展将会实现细分化、专业化。比如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目前基本上以对接体育服务业为主,但专业内涵大而全,没有十分明确专业定位。因此,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要根据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可将体育营销、体育经纪、场馆运营等内容进行分类整合,针对细分的体育服务业市场培养人才或者可以将以上几方面单列专业进行培养。 同时,随着体育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职业赛事和群体赛事的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快速涌现出的各种健身工作室以及俱乐部,对运动防护和保健康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目前广东省这2个专业开设数量非常少,人才培养不足以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因此,从宏观上,就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指引或政策对接;从微观上,各院校要对产业规划要有一定的敏感性,对市场需求有灵敏的嗅觉,用具有前瞻性的眼光来设置和建设专业。 3.3 结合区域体育产业比较优势,优化专业布局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地缘优势,要在产业周边形成人才供给。广东省各地市体育产业优势不同,各地区的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各地区的特点。如广州、深圳地区形成以赛事运营为主的体育服务业,粤北等地区借助良好的自然资源形成了以户外、登山徒步为主的户外运动休闲产业,湛江、茂名、汕头等地区则形成了以度假、水上项目等为主的滨海运动休闲产业。从宏观规划上,就要将广东各地体育产业进行分类发展;在专业设置方面,抓住各地区在体育产业的比较优势,形成赛事服务、户外拓展、水域活动等不同的专业特色,广东东西两翼及粤北地区就要调整目前以体育教育为主的专业设置,开设休闲体育、体育运营与管理等专业,为区域产业服务,形成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 3.4 以产业融合为前提,开设新专业 在广东省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将“扶持‘互联网+体育产业,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的融合,促进康体结合”[9]。产业融合是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随着互联网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体育赛事和体育服务业的运行方式也将发生改变。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体育产业中将会出现巨大的变革;体育和文化、旅游的融合也将产生新的消费形式和消费热点,形成体育产业中的新行业、新岗位。此类产业融合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教育部门应根据产业发展,指导设立体育信息、体育旅游专业,从产业需求的角度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根据岗位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培养新型体育产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万伟平,李森,王桂兰. 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的衔接与融合[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61-65. [2] 2016年广东省体育产业基本统计[EB/OL]. [2017-12-10].http://www.tyj.gd.gov.cn/5797342/5585437.html [3] 廣东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到2025年规模达9000亿元[EB/OL]. [2017-12-10]. http://www.chaozhoud. [4]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的通知[EB/OL]. [2017-12-10].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moe_953/201511/t20151105_217877.html. [5] 体育产业机遇期[EB/OL]. [2017-12-10].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5-12-28/doc-ifxmxxsr3835033.shtml [6] 李贞晶. 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专业设置现状调研[J]. 体育学刊,2015,22(6):80-83. [7] 肖荣华. 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发展现状研究[J].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116-117 [8] 邓红,陈德志. 珠江三角洲地区高职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现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7):97-99. [9] 广东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 [2017-12-10].http://www.tyj.gd.gov.cn/4294299/4317340.html.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