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提高学生体育课学习的质量
范文

    邵伟德++李姗姗++李启迪

    摘 要:学生学习方式是影响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摆脱传统的以教师灌输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愿学、乐学、会学等目的,进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本文重点探讨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含义、种类与策略,并认为:体育课“自主学习”主要是指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师精心设计的、以运动技术学练为本体的体育学习活动。

    关键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体育课;教学质量;运动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1-0010-03

    查阅体育教学有关“自主学习”的前期研究成果发现,体育课的“自主学习”既存在一些理论研究缺失,如自主学习的概念、本质、特征,方法、策略等研究不足,没有达成共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如自主学习目标“模糊化”、自主学习内容“盲目化”、自主学习形式“自由化”;“自主学习”成了“自己学习”“放任自流”等。[1]因此,无论在理论层面上还是在实践操练层面上,有关体育课的“自主学习”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深化的研究,新课程实施以来大力提倡的自主学习方式依然将处于表面化与形式化,这对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是有害无益的。本文着重探讨从学生自主学习视角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之策略。

    一、体育课“自主学习”的含义

    1.什么是“自主”?

    与“自主”相近的概念有自主、自由、自在、自觉、自愿、自立等,而与“自主”相反的概念是自流、自由主义等。因此,容易与“自主”相混淆的几个概念有:(1)自主——自己做出决定。(2)自由——①法律上规定的随意活动的权利;②哲学把运用客观规律于实践中称为自由;③无拘无束。(3)自在——没有约束。(4)自愿——出于个人的愿望。(5)自觉——自我感觉;自我觉悟。(6)自立——凭借自己,不依赖别人。(7)主体——①事物的重要部分;②与客体相对,指对客观事物有认识与实践能力的人。(8)主导——①居主要地位并引导事物向一定的方向发展;②主要作用。(9)自流——①自动地流淌;②比喻在缺乏管理约束的情况下随意发展。(10)自由主义——①19世纪和20世纪初一种政治思想,它反对任何宗教、政治、社会的束缚;②一种错误的思想作风,无组织、无纪律,个人主义。[2]

    结合上述几个概念的含义,笔者认为具有“自主”的人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自由的人、自在的人:有随意活动的权利而无拘无束;②独立自立的人:不依赖他人;③自为、自决:自己作决定。

    根据以上三个基本特征,我们又可推断人“自主”活动的几个条件:①在做出决定时没有受他人的暗示,不需要他人的诱导;②是一种自愿的行为而不是被迫的行为;③有最后作决定的权利,即决策权。

    2.什么是学校课程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自主活动”的一个方面,它主要针对的群体是青少年儿童学生,因为青少年儿童学生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关键时期,其主要的活动与任务就是“学习”。随着终生教育的广泛影响,“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已为广大人群所接受,但就业之后的学习活动与青少年儿童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青少年儿童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以学校课程的形式完成,而就业后的各类学习活动主要以培训或自学的形式实现。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学校教育的需要,“课程”概念的外延也逐渐得到了扩大,由原来只内含课内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活动,因而,学校课程的“自主学习”既包含课内的自主学习,又包括课外活动的自主学习。其中课外活动学生“自主”成分更大,因为课外受教师的管控较少;而课内的自主学习则需要教师的预设、指导、反馈、评价等环节,即在教师帮助下完成的自主学习。因此,学校课程的“自主学习”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自主”,不同于成人化的课外“自学”,它是在教师合理的指导下进行的学生学习方式。

    3.什么是学科教学的“自主学习”?

    学科教学主要是指课内的教学活动,其教学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始终是一对处于变化之中的矛盾,正确处理这对矛盾是搞好学科教学的根本。随着新课程大力提倡学生新型学习方式以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在各个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彻底决裂,进一步说明了学科教学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新课程理念倡导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式实现学习的目的,同时也证明了学生的学习更需要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实践,这样的学习才会更有效。但学科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决不是“自学”,而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活动,因此,学科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同于课外活动的自主学习,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将会失去方向与意义。

    4.什么是体育课程的“自主学习”?

    如上所述,体育课程的“自主学习”包括课内的“自主学习”与课外的“自主学习”。体育课程与学校其他课程既有共性,更有差异性,其差异性形成了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本质区别:体育课程既有大脑的思维活动,又有身体的操练性活动,且两者密不可分。其中身体操练性活动是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也是体育课程所特有的。这个特点决定了体育学习的本质:仅靠思维活动不能完成体育学习的任务,体育学习除了前期的大脑思维活动,更需要学生的身体练习,才能学会与掌握以“本体感觉”为本质的运动技能,并运用于实践,促进身体的发展、心灵的升华。

    就体育课程自主学习的外延而言,课外体育活动中大量存在着学生的自主学习,其中既有组织的体育课外活动,也有学生自由的体育活动。有组织的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补充与延续,对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外体育活动虽逐渐被列为学校体育的整体规划之中,但与课内的体育教学不同,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更强,自由度更高。隨着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活动的深化,我们相信,课外体育活动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的自主学习也将成为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话题。

    5.什么是体育课的“自主学习”?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最小单位,由于体育课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双边活动,因此,体育课内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体育课整体教学活动的一个部分,该部分是否需要?需要多长时间?如何实施?这些问题应是体育教师与学生共同关注的。传统体育教学主要的弊端是体育教师的教压倒了一切,学生变成了被动地学、机械地学、被迫地学,从而产生了厌学现象。体育新课改追随了学校教育改革的大潮,大力倡导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收获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自主学习”的问题更多,因此,我们需要对体育课内的自主学习进行深入地探索。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对体育课的自主学习方式虽然有了一定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但对于什么是体育课的自主学习依然不是十分清晰,有的把自主学习理解为很深奥的学习方式,有的把自主学习理解为自学,有的把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混为一谈等等,造成了体育课自主学习多种理解与诠释的现象。从体育学科教学特点角度分析,笔者认为,体育课自主学习并没有玄妙之处,它实质上是一种我们身边最常见、最普通的课内学生运动技能自我操练及其运动诀窍感悟的过程。其理由如下:一是,运动技术操练是学生体育学习的本体,运动知识与原理则是辅助。如果仅仅依靠运动知识与原理的学习,缺失学生亲自参与的身体练习,运动技能是无法掌握的。二是,课内学生的运动技能自我操练需要体育教师一定的指导,它不同于课外完全自由的自学。体育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忽略了“教师的教”等同于放羊式教学,其效果与质量就会下降。三是,课内学生的运动技术操练不能过于依赖体育教师,更需要学生身体的自我反复操练与体悟。在学生进行运动技术操练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练习空间、练习次数、练习密度与强度等,且不能过分干预与影响,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才能学会与掌握运动技能,同时,学生在运动技术操练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大脑思维活动进行体悟,领会运动技術的技巧与诀窍,这对于提高运动技能掌握的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四是,课内学生运动技能自我操练应是“自愿的、自为的、自决的、自省的”个人自主学习行为方式。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练习决不能、也不可能由老师或他人替代,只有通过自身反复的身体操练,才能学有所成。其中学生身体练习的情绪与意志力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学生的身体练习是被动的、强迫的、受他人影响的,那么其身体练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学生的身体练习行为成为一种“自愿的、自为的、自决的、自省的”个人自主学习行为方式。

    综上,根据学校课程、学科教学、体育课程、体育教学的逻辑关系,笔者认为,体育课“自主学习”主要是指以学生自愿自觉、主动积极为前提、以运动技术自我操练为本体、在教师引导后进行的身体练习与体悟或在身体练习过程中体育教师给予个别化反馈与指点的体育学习活动。此概念中有三个要点需要说明:(1)“学生自愿自觉、主动积极为前提”的含义是身体练习与体悟过程是学生的自愿自觉行为,没有教师的强迫与压力,使得学生的体育学习变成主动地学、积极地学,不是被动地学、消极地学。(2)“运动技术自我操练为本体”的含义是体育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运动技术,其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学生进行运动技术自我操练,其媒介是学生的身体练习。其中学生观察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展示、聆听教师的精到讲解、了解运动技术的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大脑思维活动,属于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不属于体育课学生自主学习范畴,因为仅仅依靠此类活动是完不成体育学习任务的。只有进行反复的身体练习与操练,学生才能学会与掌握运动技能。(3)“在教师引导后进行的身体练习与体悟或在身体练习过程中体育教师给予个别化反馈与指点”的含义是体育课自主学习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教师引导后进行的身体练习与体悟,即在体育教师动作示范、要领讲解之后安排的身体练习活动及在身体练习过程中学生感悟运动原理与诀窍。二是,在身体练习过程中,体育教师对于学生动作表现进行即时反馈,因每一个学生的动作表象各异,所以,体育教师给予的反馈与指导也各有不同。

    二、体育课“自主学习”的种类

    首先,以体育学习阶段的视角进行划分,体育课“自主学习”可分为:运动知识与运动技术学习之前的自主学习、运动技术操练进程中的自主学习与运动技术操练后期的自主学习。运动知识与技术学习之前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生根据体育教师的课前布置,查阅有关运动学习需要的知识与方法,为上课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该学习方式主要是以学生课外的自学为主,在目前情况下,此类学习方式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运动技术操练进程中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在体育课内学生进行的运动技术反复自我操练,并表现为学生的身体练习。其中运动技术的反复操练是体育课内学生最根本的自主学习方式,它不同于课外的自学,且需要体育教师一定的指导。但此时不能过于依赖体育教师,否则,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将会落空,这是不言自明的事实。运动技术操练后期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生经历了前期运动技术操练之后,形成了较为正确的动作概念、方法与本体感,但此时还不熟练,时好时坏,经常反复,因此,还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强化的自我身体练习,此阶段体育教师的指导越来越少,自我、自主练习的成份越来越多,同时还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练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思维,感悟运动技术操练的技巧,领会运动技能的诀窍。

    其次,以学习主体的影响程度视角进行划分,体育课“自主学习”可分为:教师帮助下的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下的自主学习。教师帮助下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课内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体育教师的即时帮助,这是青少年儿童学生体育课内学习的必须,因为大多的运动技能是抽象的,不为学生熟知,要让学生从不熟悉到熟悉、从不会到会、从学习到掌握,必须要依赖于体育教师的“教”,这也是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任务与责任。从学生运动技能“不会到会”的过程来看,初学者更需要体育教师的引导与指导,随着运动技术教学的深化,体育教师的指导越来越少,从指导过渡到提示与提醒,最后变成了学生完全自我管理下的自主学习。

    再次,以体育学习内容的视角进行划分,体育课“自主学习”可分为:运动技能的自主学习与运动知识与原理的自主学习。运动技能的自主学习比较好理解,即在体育教师有效指导之后学生进行的自我身体练习。运动知识与原理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学习有关运动技能内含的运动知识与原理。随着人们对运动学习的深入研究,运动技术不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无知领域,而是一种具有“知识内涵”的操练性知识、默会性知识。既然把运动知识上升为一种“知识”领域来理解,那么,我们的体育学科就有了与其他学科同等对话的待遇,这是体育学科进步与发展的象征。运动技术不仅包括了运动操练知识,而且还内含运动理论知识,其中运动操练知识需要学生反复的身体操练,运动理论知识与方法则依赖于大脑的思维活动。但运动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等同于室内的纯粹理论学习,它贯穿于室外运动操练性身体练习的全过程。因此,运动技能的自主学习是主体,运动知识与原理的自主学习则是穿插在运动技能自主学习整个过程之中的补充。

    三、有效开展体育课“自主学习”的条件与例解

    1.有效开展体育课“自主学习”的条件与策略

    如上所述,体育课“自主学习”主要是指以学生自愿自觉、主动积极为前提、以运动技术自我操练为本体、在教师引导后进行的身体练习与体悟或在身体练习过程中体育教师给予个别化反馈与指点的体育学习活动。其中运动技术操练更是体育课学生自主学习的重中之重。那么,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体育课有效开展“运动技术操练”的条件,这就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重点。

    首先,“运动技术操练”需要充足的练习时间。众所周知,运动技能的掌握并没有什么诀窍,仅靠学生的大脑思维活动、体育教师的直观示范等方式是不够的,必须要让学生亲力亲为地进行反复的身体练习操练,它是学生学会运动技能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练习时间的保障,学生就无法学会运动技能。体育课教学时间本来就有限,短短的40分钟时间还要除去课堂教学常规、队伍組织调动、教师讲解、准备活动、整理活动、游戏活动等,因此,学生真正的运动技术练习时间所剩不多。因此,体育课中学生身体练习是非常宝贵的,应该加倍珍惜。另一方面,在评判体育课教学效果时,我们也产生了一些误区:为了追求体育课的“好看”,体育教师会经常变换身体练习,导致前一个身体练习没有掌握,后一个身体练习就已经开始。身体练习多样化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是通过不同的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身体练习的质量,但在学生练习初期,这样的方略是不可取的,因为学生对于每一项身体练习还没有固化,频繁转换练习方式,不仅对掌握运动技能没有帮助,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只有在运动技术教学后期,转换练习方式才对于巩固身体练习有积极的帮助。因此,我们在课内不要动不动就集中起来纠正错误、经常转换不同的练习等,以确保每一种身体练习反复操练的充足时间。同时,在体育课内还要始终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队伍调动,减少无关紧要的游戏,精简准备活动与放松活动等,以增加学生身体练习的时间。

    其次,“运动技术操练”需要足够的练习空间。运动技术练习空间主要是指学生进行身体练习时所需要的空间范围,这是由运动技术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如篮球行进间上篮需要一定的空间范围、排球发球也需要一定的空间范围等,如果缺乏身体练习的空间或身体练习的空间不足,那么学生的身体练习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其练习效果就会较差。一般情况下,如果学校场地器材较好,那么学生身体练习的空间不成问题,但如果学校条件较差或遭遇雨雪天,学生挤在一个空间较小的体育馆进行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教学,那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身体练习不仅拉不开空间,而且学生间的身体练习会产生相互干扰的现象。因此,在学生进行身体练习的各个环节中要想方设法地给予学生一定的练习空间,让学生在基本无干扰条件下实现身体练习的目的。

    第三,“运动技术操练”需要一定的练习密度、强度。身体练习的密度与强度也是影响身体练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练习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练习次数,而练习强度是指身体练习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常用生理指标表示其量值,如以心率衡量其大小,一般认为,120次/分以下为练习小强度;120~150次/分为练习中等强度;150~180次/分或超过180次/分为练习大强度。如果练习密度不足,那么身体练习的效果就会降低;同样,练习强度不足,身体练习给予人体的生理刺激量不够,也达不到最佳的练习效果。体育课教学不同于运动训练,不要求过大的练习强度,只要达到中等强度就可以了,但练习密度不能过小,否则就会减少身体练习次数,运动技能也就无法掌握了。另一方面,练习密度与练习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练习密度的提高会相应地加大练习强度,在确保体育课中等强度条件下,可通过提高练习密度的方法增强身体练习的效果。

    第四,“运动技术操练”需要体育教师一定的指导与反馈。体育课程是学校必修课程,在必修课程教学中,学校为学生专门配备了体育教师、场地器材、课时计划、教学要求等,因此,体育课教学不同于课外的自学或自练,青少年儿童学生需要体育教师的指导才能习得各类运动技能。所不同的是运动技能掌握的不同阶段,体育教师的指导力度不同:初学者需要体育教师指导的力度最大,随着学生初步掌握运动技能,体育教师的指导力度逐渐减弱,一旦学生掌握了自动化的运动技能,体育教师的指导基本消失。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运动技术学习的不同阶段施以不同的指导与反馈,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减少动作错误,高质量地完成身体练习。

    第五,“运动技术操练”需要分层自主学练。从理论角度而言,异质分组可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互动交往,但在体育课教学中,这种理论假设可能会导致不良的学习效果,运动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运动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了,相反,如果把基础较好的学生分为一组,那么,可以促进他们共同提高技艺;把基础较差的学生分为一组,他们也可以在降低条件下实现运动成功的愿望。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与技能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落实因材施教的策略。

    2.体育课“自主学习”例解

    1.教学案例:笔者例举了以下一节常态课教学过程。

    (1)教材内容:正手、反手发网前球(羽毛球)

    (2)教学对象:高二女生40人

    (3)教学场地:室内羽毛球馆(有四片正式的羽毛球场地)

    (4)教学过程:宣布课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持羽毛球拍的准备活动——教师示范与讲解本次课的动作技术要领(正手、反手发网前球技术)——两人一组隔网进行正手发网前球技术练习(一人发球、一人捡球后发球)——教师集中指导、纠正错误动作——两人一组隔网进行反手发网前球技术练习(一人发球、一人捡球后发球)——教师集中指导、纠正错误动作——两人一组隔网进行正手接发网前球技术练习(一人发球、一人接发球)——教师集中指导、纠正错误动作——两人一组隔网进行反手接发网前球技术练习(一人发球、一人接发球)——身体素质练习。

    从教学过程的设计角度分析,该课基本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进程,但在观课者看来,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由于人数较多,一片羽毛球场地至少集中了五组学生(两人一组),每组学生之间空间很小,学生做练习时经常会“撞车”;(2)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基础较差的学生分成一组很不协调,导致基础较差的学生经常捡球的现象;(3)前一个动作技术没有掌握好就开始了后一个动作技术的教学,到最后,學生的动作技术掌握程度不高,只有教学的痕迹,却没有教学的实效;(4)教师的指导缺乏针对性,看起来指导很多,但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水平不同,其指导的效果不高。

    2.对策与建议

    首先,灵活利用室外场地,发挥体育教师的教学智慧。羽毛球活动既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室外练习,在上例中,上课当天没有下雨,也无大风,而室外正好有一片空地,此时,体育教师可利用该有利条件让部分学生到室外进行羽毛球练习,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练习时间、练习空间,让他们的身体练习不受他人的干扰与影响。

    其次,身体素质练习与运动技术练习可以交叉起来进行,以解决室内场地受限的问题。如果的确遭遇雨雪或大风天气,那么体育教师可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进行羽毛球练习,另一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在羽毛球场地周边进行或室外走廊进行),这样,在场地上练习的学生人数就会减半,相对而言学生之间的身体练习相互干扰与影响就会减少,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策略。

    第三,结合运动技术操练过程,让学生领会教学内容的原理与技巧,如该课羽毛球发网前球的技术原理是:羽毛球运行的轨迹是抛物线,应如何处理好抛物线的高度与球能过网之间的关系,这需要体育教师去引导,更需要学生在身体练习中去体悟。

    第四,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分层练习。在调整第一、二条建议的基础上,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练习,让基础较好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练习,使得他们的运动技术切磋更有针对性(也可以让他们进行比赛),练习次数会大量增加,练习时间会大量延长,从而提高身体练习的效果;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把他们集中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单个动作的反复练习、强化练习,从而为掌握运动技能打好基础。

    第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反馈与指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采用提示、提醒、点拨等方式进行指导,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体育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矫正性练习、辅助性练习、降低要求练习等,这样才能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成身体练习的实效。

    第六,减少队伍调动与集中时间,提高学生身体反复练习的次数。在学生进行身体练习过程中,不宜经常进行集中指导,因为这个过程比较费时;另一方面,学生刚一开始进行身体练习或身体练习次数不足就停下来观看,就很容易遗忘刚刚获得的身体感觉,这对于学生动作本体感的建立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体育教师可采用巡回指导的方法实施对学生身体练习的反馈。总之,体育教师应成为学生身体练习与掌握运动技能的辅助者,而不是干扰者。

    参考文献:

    [1]邵伟德,曹舒晴,李启迪.体育教学“自主学习”研究评述[J].体育教学,2015.4:16-18.

    [2]新华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