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探索:教育公平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差异教育”
范文

    俞向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包括德智体美劳多方面,所以,有了体育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高质量的体育教育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石。当下,我们在探讨公平教育的同时,如何尊重学生的差异,笔者认为差异教育就是在基于学生共性基础上,尊重本性,发展个性,保留天性。多年来,我和我的体育团队一直致力于“为每个学生身心健康而教”,我们无意寻求一套因材施教的具体模式或方法,重在讨论在教育公平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作为——关注差异。

    一、基于共性,让各类学生接受优质的体育教育

    目前,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现象一:“残障学生”不作为教学对象,可自由活动,甚至可免修体育课。

    现象二:体育课“见习生”或坐在场地边,或留在教室内,长期生病的免修体育课。

    现象三:“体育学困生”受老师、同学语言、行为等歧视。

    现象四:调皮的“熊孩子”被罚站、做作业等。

    现象五:文化课侵占体育课,搞活动、下雨天、考试前一段时间不上体育课等。

    以上几种现象无形中剥夺了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长期以往,我们的老师、学生和家长也照单全收,心安理得,觉得就应该这样,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深刻的反思,或考虑可能引发的“蝴蝶效应”。课程标准强调每个学生的自尊是平等的,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未来优秀人才必备的重要条件,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少数尖子生,还要关心体育学困生,更要关爱残障生。2014年10月我去加拿大进修,参观一所公办小学,一位体育老师在组织游戏时,将游戏方法和规则告知学生后,就让他们自己玩,他独自去辅导一名“智障”男孩。课程结束后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正常孩子都有能力完成这个游戏,而“智障”学生更需要关怀,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让“智障”学生有所提高和改变。

    二、尊重本性,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体育教育

    公平就是在开放、民主的教学情境中尊重每个学生的天性,不伤害任何一个学生。“课堂教学改革不是对传统课堂的修修补补,而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性改革。要求我们真正树立崭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课堂观和教学价值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我们要让课堂观念的改变真正发生,让尊重差异真正落地。归结到课堂,就是要将“关注差异”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适合的教学目标

    当前,老师们设置课时学习目标时,习惯或流行用“百分之多少学生能够……”来描述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方面的预期结果,剩余的百分之多少学生就没了下文。有时会在学练过程中,在组织教学时提到“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困生”。而大部分的课堂也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关注或个别指导。以足球脚内侧传球为例,将技能目标设置为“85﹪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脚内侧传球,其余学生能在帮助下完成动作”应该更为妥当,对15﹪的学生没有忽略,由此,我们根据学习目标要有分层的意识和相应的教学策略,在组织教学中要做出更多的分层对待的考虑。这样,分层目标要求达到了,区别对待的教学方法也会自然生成。

    (二)适合的教學评价

    因为学生的差异性这一事实和体育学科的自身特点,体育教学过程评价更多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的各种即时性评价,或教师对学生最终评价中所体现的非考试因素。不以一次终结性考试的分数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而是注重学生在学练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情况、努力程度和进步情况等。从这些评价角度促进学生差异化发展会是一项有效举措。近几年,我们努力创造“过程公平”条件,在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上报的基础上,测试的成绩作为参考数据,而学生平时上课的态度、努力和进步是老师评价或褒奖的重要依据,学生也获得更加强烈并逐渐内化的学习动机。教学中体育学困生容易被忽视,而这部分学生往往最需要关注和关爱,教师要善于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从不同角度作出不同层次的评价,更多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发现他们在技能或体能取得进步时,可以说“你的进步很大,加油。”“加强练习,这个动作会越做越好。”等等;当发现他们学习方法有突出表现时,可以说:“你是怎样做到的?了不起。”“这个方法很有创意,加油。”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多一份耐心和细心,就一定能让这些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学习热情。

    (三)适合的教学方法

    纵观十多年课改课堂,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中既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也能做到区别对待,但仍有不少教师在二者关系上处理不当。如:对课堂中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问题缺少有效策略,这就需要我们联系实际,创新教法。

    1.水平不同的分层

    案例:六年级“趣味投篮”游戏,某教师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在设定不同距离的同时,设定不同的“分值”,水平较高、较弱、较差的投中一球分别得2分、3分、4分。教师还提出相互学习和帮助的要求,水平高的学生可学跳投,水平较差的模仿投篮等,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得分多。

    这样的设置,从学生差异出发,满足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要求,让学生在开放、自主的游戏空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同时也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教学中,教师要让信任的种子扎根课堂,用规范的行为引导学生,用巧妙的方法诱导学生,克服困难。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年龄采取分层教学(同质、异质分组),有效弥补运动技能的不足,通过“练习超市”模仿练习、变化练习、拓展练习,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2.兴趣不同的教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不同的运动项目,学生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点,这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由不喜欢到喜欢,由一般了解到逐步掌握,再逐步产生兴趣,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是教师自身运动水平的过硬,是学生兴趣的源泉,小学生向师性特点,从教师的示范动作中能找到学习的力量。二是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用真情感染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需卖力展现,有时要故意示弱,有时用音乐渲染,有时用口号激励,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是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科融合,科学体育、艺术体育、生活体育、趣味体育、未来体育等,激发起学生探求的欲望和动机。四是以学生兴趣爱好为突破口,给课堂教学“留白”,给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3.个性不同的态度

    体育教学的特点,通过运动能发现学生的不同个性,这样的差异才会使体育课堂更加有趣、生动。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不同层次的提高,需要体育教师了解不同水平段学生的人性差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不同需求。如:多一点宽容和理解给调皮的孩子,多一点督促和要求给慢性子的孩子,多一点鼓励和信心给孤僻的孩子,多一点帮助和关心给残障孩子。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大拇指、一个肢体动作都是给学生肯定、鼓励、信任,教师的态度往往是课堂的润滑剂和催化剂。

    三、发展个性,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体育学习的机会

    公平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一刀切”“齐步走”“标准件”的说法是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当前体育教学还受“大班额”“小场地”等现实问题的“绑架”,难以脱身。去年,来自英国的一位大学教授在南京观摩体育课,他对中国体育教师组织教学能力赞不绝口,但却说老师们课堂控制欲望太强,不能放手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运动。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为课堂公平松绑而努力,如:課堂教法微创新、创新体育器材、小骨干培养、合作学练等。我们探究多种“使学生在自己的水平上努力体验成功”的方法,让更多“学困生”都能体会到运动的乐趣。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差异和差距的关系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需要我们既尊重差异,又要正确看待差距。教学中,力求按学生各自特点培养出不同的模样,根据学生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并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处理好全面和片面的关系

    全面发展体育不是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运动项目都要全面掌握。一名学生原来运动基础较差,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后,与体育素质强的学生相比仍然有差距,但他却能在发展中走向全面。

    (三)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需要我们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教学中,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合”,又要有兼顾不同学生的“分”,力求做到内容安排有梯度、教学要求有层次、教学方法有区分、教学实施有弹性、教学评价有目的。

    四、保留天性,让每个学生享受到优质的体育教育

    何谓学生的天性?我认为那就是想玩、爱玩。正如扬大体育学院潘绍伟教授所说:“我们的学校体育应该让每个学习者都能。换言之,受过正常体育熏陶的学生,不论其天分如何,都应该有参与人体活动、发展适合自己年龄特征的适当技能的机会,并且身心健全和健康快乐。”多年来,我们努力构建参与平台,如:丰富的体育大课间、全员运动会、校园体育节、一校一品特色项目、体育走课、校园体育吉尼斯、校园马拉松等多项举措,体育特色学校、传统项目学校、体育联盟学校、体质健康监测点校等发展平台健全,校园足球成为体育工作重要抓手,教师培训更有力度,教研成果不断积累。

    “十三五”中,体育教学如何建构文化传承、体质改善、精神培育的“三位一体”,如何直面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应重新定位自己,把准工作方向,寻找突破方法,以持久的行动力捍卫体育学科自信,为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体育教育环境,让每一次付出都有方向感和成就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