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反现代化”理论假设对举国体制的思辩 |
范文 | 赵 均 许 婕 摘要:以钱承旦先生提出的“反现代化”理论假设为基础,提出举国体制“反现代化”的命题假设,通过分析举国体制与国家主义、国家主义与反现代化的逻辑关系,以及竞技体育的终极目标来论证举国体制的“反现代化”之嫌。与此同时,还对举国体制改革与反现代化关系进行辨析,目的在于通过对举国体制的反思,对中国竞技体育现代化进行监督和矫正。 关键词:体育社会学;举国体制;反现代化;国家主义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5-0008-03 Contemplation and dissection of the nationwide system based on hypotheses in the theory of “anti-modernization” ZHAO Jun,XU Jie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jiang 212003,China) Abstract: Based on hypotheses in the theory of “anti-modernization” put forward by Mr. QIAN Chen-dan,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such a proposition hypothesis as that the nationwide system is an “anti-modernization” system. By analyzing the logic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nationwide system and nationalism, as well as between nationalism and anti-modernization, and the ultimate objectives of competitive sport, the authors argued that the nationwide system is the suspect of “anti-modernization”. In the mean time, the authors also dissec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reform of the nationwide system and anti-modernization in order to monitor and rectify the moderniza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 in China through self retrospection on the nationwide system. Key words: sports sociology;nationwide system;anti-modernization;nationalism 所谓的“反现代化”,就是揭示这样一种现象:“他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他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从而为避免不可避免的现代化挑战寻找一种有效的途径。”“‘反现代化并不反对现代化,它只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统价值及社会存在,以‘变而维护‘不变”。本文即以此理论假设为基理来思考和辨析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反现代化”。 “反现代化”理论假设的逻辑起点是现代化理论的一个争论,即现代化是不是只有“西方”的模式,存不存在“非西方”的其他模式?其实,各个国家现代化的道路是不同的,其模式也是多样化的,只是现代化的方向是相同的,即都是从“传统”走向“现代”。如果举国体制是表面上接受现代化,但它实际上只是接受现代化的形式,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统价值及社会存在,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那么我们可以判定举国体制是“反现代化”的体制。同样假设的另一面,如果它接受现代化,并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来促进中国体育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维护现代价值及促进现代社会发展,它的价值取向是向前的,那么举国体制是现代化的体制。 1举国体制“反现代化”分析 1.1举国体制与国家主义的关系 分析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价值取向,首先需要我们了解举国体制的本质属性,而判定它的价值取向的对照物是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对比举国体制与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异同是判定举国体制价值取向的先决条件。郝勤[2]认为“举国体制”是指“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中国竞技体育迅速提高,在国际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国家实施以政府为主导,以行政手段管理体育事务,以计划手段配置体育资源,形成包括以体委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专业运动队为中心的教练体制、全运会为中心的竞赛体制这样一个三维一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梁晓龙等[3]认为“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是指我国为了在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国际竞技体育大赛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在发展竞技体育过程中采取的一种发展方式,一种制度设计。这种发展方式和制度设计本身就表明国家对发展竞技体育高度重视,把竞技体育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加以对待,作为一项特殊事业加以发展,这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一个具有基本意义的内涵。”栾开封[4]在深刻分析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政治内涵时提出“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建立,正是为了国家利益的需要,集中人力物力发展竞技体育的体现,是许多国家想做而难以做到的。”查阅诸多有关举国体制的定义、内涵、功能的文章,对举国体制的论解重点无不是国家意愿的需要,强调的是国家的主导作用,强调以国家为本位,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等,所有肯定举国体制的论点无不建立在主张国家具有绝对的价值的论据之上的,而这一点恰恰是国家主义的本质体现。 本文所指的国家主义是以个人为参照系的国家主义,也可称为国内政治意义上的国家主义。这种国家主义推崇国家理性,认为国家有独自的利益,为了追求和维护国家的利益,国家(或国家的代表)可以采取任何手段、形式。国家的权威是毋庸置疑的,它拥有全面的、最高的权力[5]。国家主义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现代化要求国家提供政治上的保障,国家是推进现代化唯一有效的社会组织形式。目前,尽管国家主义呈现出相对弱化的趋势,但只要现代化进程还在继续,国家的历史使命就不会终结,国家主义也就必然存在。中国正在大力且快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国家主义的存在为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反现代化”的论证提供了基础。 1908年伦敦奥运会开创了以国家为单位记录体育成绩的历史,它按照国别统计奖牌数,并在运动会结束时公布和印发了各国得奖统计表,这一开创性的举措刺激了各国运动员竞争欲望的同时,也引发了奥运会和竞技体育的国家主义,尤其是历来把国家民族的荣誉放在首位的中国,国家主义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奥运争光计划”可以说是中国竞技体育国家主义现阶段重要的产物。读吴寿章[6]《起草“奥运争光计划”的台前幕后》一文后,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和过程,能更清晰地了解到“奥运争光计划”是以贯彻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发展战略,“奥运争光计划”取其扼要就是“金牌战略”。不论奥运会的信念是“重在参与”还是“参与竞争重于获取优胜”[7]159,而我们制定的奥运争光计划是夺取金牌,争取奥运金牌数量“第二集团前列”。的确,2008年我们战绩辉煌,金牌数量远远高于美国。但要看到我们的每块金牌所投入的财力和物力,虽然美国受金融海啸重创,但我国的经济实力还是远不如美国,举国体制已把体育赛事与国民产值的对应关系颠倒。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独联体45枚金牌领先美国,1988年汉城奥运会,东德以33枚金牌紧追美国。苏联和东德也曾是穷国大办体育赛事,依靠举国体制竟然在很短时间内就将美国及欧洲各体育强国击败[8]。但十多年来,俄、德已实施市场经济整改,小政府而大社会,体育运作也不例外;先前的整体优势骤然消失,强大的基础正在土崩瓦解。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体育始终稳步前行,且迄今仍在享受举国体制的厚待[7]167。 1.2国家主义与“反现代化” “对于后发现代化的国家来说,国家主义通常有正负两面效应。一方面,它是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推动力量,另一方面,它又可能是抵制现代性(体现为世界性)的传统势力”[9]。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发展经济,需要国家主义的积极效用,这也是国家主义仍然存在的现实功用。但国家主义有其两面性,既有以“落后就要挨打”、“振兴中华”为号召的推动现代化的作用,又有由于抵制西化而可能带来的“反现代化”的作用。国家主义强调国家的认同感,包括创造国家认同的强烈愿望。因为,这个认同对象在向现代化技术和文化进行大规模外借时,却面临着拥有现代化技术和文化的国家的严重威胁;但迫于现代化国家的威胁,又必须引进现代化技术和文化,实现国家富强,消除外界的威胁。国家主义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初级阶段,是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的,此刻的价值取向是向前的;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持续进展、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国家主义又表现出了一定的障碍性,价值取向转变为向后的。总的来讲,国家主义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价值取向逐渐趋于“反现代化”的一面。 1.3举国体制与“反现代化”的关系 通过举国体制与国家主义、国家主义与“反现代化”逻辑推理分析,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长远发展来看,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是有碍于现代化的全面实现,体现出“反现代化”的一面。如果这一逻辑分析不足以证明这一论点,我们再从竞技体育的终极目标来分析。 如果没有奥运会,没有体育赛事,没有诸如此类的活动,是否仍然要发展竞技体育?回答是肯定的。首先,竞技性是体育的本质特征,不能避而独存。再者,竞技体育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体育发展的起点。回顾新中国体育发展的道路不难看出,我们发展体育的思路实质上是围绕着人民的根本利益来开展的,发展国民体育需要竞技体育为龙头来带动。在中国全面推进现代化的阶段,体育的公共利益是什么?体育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不是应该实现和满足人们的体育公共需求,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体育的精神的和物质的需求?竞技体育既然是中国体育事业的一部分,是不是也应该以此目标为方向呢?但在现阶段,这种公共利益在举国体制保障下仅仅表现为为国争光,提供给人们一种基本的精神愉悦和满足。现代化的中国竞技体育是什么样的呢?那应该是更快捷、更经济、更全面、更具活力,更好地为人们的体育需求服务的竞技体育。现代化的竞技体育发展方向应该以公共体育利益为导向,而不能以市场为导向,也不能以金牌为导向。从这一点我们再看举国体制保障下的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反现代化”的性质不言而喻。 2“反现代化”理论与未来中国竞技体育的建设 人们太容易把中国竞技体育现代化缓慢发展和过多挫折归咎于举国体制的保守性、落后性,认为只要通过举国体制的改革就能促进或加速体育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延误未必是由保守派一手造成的,革新也可以造成同样的结果[1]。孰不知举国体制的改革也有可能造成竞技体育现代化的延误,甚至阻碍竞技体育现代化的发展,成为“反现代化”的举措。如果举国体制是通过改革的手段来掩盖、掩饰其维护传统价值及社会存在的实质,让改革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那么举国体制改革的“反现代化”属性就自然显露出来;如果改革是接受并促进现代化,那举国体制的改革正是我们需要的竞技体育现代化推进剂[10]。 中国既然要全力推进现代化的进程,包括中国的体育事业也要全面实现现代化,那么对中国竞技体育相关体制持续的“反现代化”思考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没有对中国竞技体育现行体制的自我反思,中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就没有进步可言,它的价值就在于它对现存体制的矫正。对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进行自我反思,可以在现代化过程中给中国竞技体育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深刻的揭示与判明,从而对现代化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牵制,更有利于中国竞技体育现代化的发展。现代化体制是充分保障人发展的体制,在现阶段尤其要注重人的发展。因为对举国体制“反现代化”批判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现代化的反思,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现代化过程的反馈和矫正,其作用在于调节或缓和现代化过程所引起的种种社会矛盾,使竞技体育现代化与人的发展相统一。 参考文献: [1] 钱乘旦. 反现代化——一个理论假设[J]. 学术界,2001,4(4):63-66. [2] 郝勤. 论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概念特点与功能[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1):7-11. [3] 梁晓龙,鲍明晓. 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内涵及历史发展[J]. 体育科研,2005,26(6):13-18. [4] 栾开封. 论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深刻内涵[J].体育文化导刊,2004(1):13-14. [5] 蔡拓. 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J]. 中国社会科学,2003(3):16-20. [6] 吴寿章. 起草“奥运争光计划”的台前幕后[J]. 体育博览,2001(4):22. [7] 张洪潭. 体育基本理论研究——修订与拓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 凡红. 民族主义、东方主义、全球化:亚运会[J].体育学刊,2007,14(9):39-40. [9] 杨春时.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6(1):22-25. [10] 狐鸣. 建议停止“举国体制”的提法[J]. 体育学刊,2008,15(1):1-3. [编辑:李寿荣]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