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别小觑“呀”“哇”“啦”“哩” |
范文 | 李录山 人物对话中,常常带有喜怒哀乐的各种感情,这些感情,除选用不同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不同的句式表达外,“呀”、“哇”、“啦”、“哩”等语气词,也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不可小觑。 鲁迅先生看出我的窘态,连忙掉转话头,亲切地问:“你真个姓唐吗?” “真个姓唐”,我说。 “哦,哦,” 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说着就呵呵的笑起来。 这段对话里,鲁迅并不因自己替唐弢挨骂而生气,而像一家人一样亲切,通过“吗”、“哦,哦”使平和的气氛以及鲁迅先生平易近人的特征突显出来。 长征路上,当周恩来副主席得知他的警卫员是一个翻身农民时,便问: “你家分了多少田呀?” “分了二十担谷的田。” “哦哟,不少哇。这下够吃了吧?” “吃不完哩。” “你看红军好不好呀?” “当然好啊,我就是为这个来当兵的。” “好的还在后头哩。” 在这段对话里,周副主席亲切的询问,兴奋的神情,谆谆的教导,以及警卫员翻身后的自豪感,通过“呀”、“哦哟”、“哇”、“吧”、“哩”等语气词,更突出了。 有个同学,写了一篇《我见到了“小画家”》的文章,其中有一段对话,后来在修改时,在必要的地方,加上了几个语气词,用括号表示: “你几岁(啦)?”我问。 “七岁。” “(唷),只有七岁,画画的这么好,真不简单(呀)!” “我们画室里比我小的还多(哩)。” 加进去的这些语气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感情就更加的充分。“啦”表示亲切的询问,“唷”表示惊奇,“呀”带有赞美的色彩,“哩”透露出小画家谦虚的精神。这些都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当然语气词不可用的过多。过多了,文章反而会起疙瘩,咿咿呀呀,无病呻吟,显得不自然。因为人们平时对话不会句句用上语气词的。 另外,表示语气的词很多,如“哎”“唉”“嘛”“咦”“呐”“哼”“噢”等等,我们细致观察,处处留意,揣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下,他们会用不同的词表示各种复杂的感情。写作时,使用恰当,能使文章增色。 (作者单位:商南县高级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