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抓住对话促进内涵动态生成
范文

    语文课如何才能上的轻松而又有乐趣?这一直是一个值得语文老师反复思考的问题。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操作,它既要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积累,又要体现自主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还要重视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和陶冶。要想让这些教学目标都得到实现,并且实现得自然而流畅,这无疑是在下一盘错综复杂的棋。棋无定路,文无定章,教也无定法。然而,无论怎样上,语文教学的精髓是不变的,那就是“趣味性”。而趣味性得依赖于“生成性”。什么是语文教学的“生成性”呢?简单点说,就是通过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产生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或情感体验。在实现语文课的预先设计之外,如果再产生了新的知识、能力或体验,那这堂语文课无疑是有趣味的。

    在进行北师大版八年级(初中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蚂蚁》一文的教学时,我们充分利用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题目展开思考讨论:看到“蚂蚁”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些什么?假若给你这样一个题目,你准备写些什么?在和学生七嘴八舌的对话交流中,我们自然而然地引入到了“作者南帆又会想到些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或认识?”等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引起了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通过认真读课文,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本文用细致入微的笔墨描写一只小蚂蚁爬上“我”的书桌,几经试探后,发现桌面上有一粒饼干屑,最终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由此引发了“我”的联想,慨叹蚂蚁的幸福货真价实及人在天地间的渺小,抓住了文章的主旨,掌握了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在北师大版七年级(初中一年级)上册第7课《农夫和蛇》第二篇同题寓言故事的教学中,我们在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之后,要求学生通过“讲故事”来汇报自读情况。学生讲完了故事,专心听“讲”的我马上发现,学生的话里有一些新的“创造”,也有一些不易发觉的忽略,甚至还有一些语言表达的小漏洞,比如:将“农夫前去恳求和蛇和解”说成是“农夫去要求同蛇和解”,把“守在蛇出入的洞口等着蛇出来”说成了“当走到蛇洞里的时候”,将“把石头劈成了两半”说成了“把石头劈开了”等等。这时,对他的发言我没有发表任何态度,只是禁不住要模仿他的腔调,郑重其事地重复了他刚才的话,一遍之后,学生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反应,再重复一遍,渐渐地学生好象越听越明白,不用提示什么,早已脱口而出“他说错了,不是‘要求而是‘恳求”,“是‘劈成了两半,不是‘劈开了”“人怎么能走到蛇洞里呢?”……我灵机一动,问“‘恳求和‘要求有什么不同呢?”“‘劈成两半和‘劈开了哪个更好呢?”教室里顿时平静下来,紧接着便是一阵喧闹,好象还有近乎喊叫的声音,当我做出举手的动作时,几名学生迫不及待地说:“恳求是态度诚恳、主动,而要求是态度傲慢、不主动,农夫事实上是诚心诚意地去和解的,照妻子的话说是不希望被毒蛇纠缠,‘以免后患无穷,‘劈成了两半说明农夫特别恨蛇,而劈开了不能表达出丧子后的心情,也就和前文的‘痛苦万分不符”……我的眼前突然一亮,思维似乎也敏捷起来,大概灵感快要来了。

    在概括形象时,我这样问:“在蛇和农夫之间,是谁伤害了谁?”这一点也不难回答,“你认为蛇和农夫各应该怎么做才对?可事实是怎样的呢?”这需要一点思考,但很快就有人回答:“蛇应该前去向农夫道歉,讲和的应该是蛇而不是农夫。”时机成熟了,我便接着问:“你认为蛇是个怎样的‘人?”答道:“蛇是一个狡猾狠毒的人,更是一个不知悔改的人。”问:“你觉的农夫这个人好吗?”答案—:“不好,因为他自己吃了亏,反而主动向敌人提出讲和,我觉的他是个懦弱的人,他给儿子报仇的决心没有坚持到底,半途而废,他是个意志不坚定的人,遇事容易妥协的人。”答案二:“好,因為他虽然吃了亏,但他有一颗宽容的心,给了对方一个台阶下,等于给了对方一个改错的机会。我们应该得饶人处且饶人,要不然‘冤冤相报何时了。”问:“我们是不是任何时候都要‘宽容?”答:“不是,要看对方做的是什么事?”“比如哪些事就可以宽容,哪些事就不可以?”“比如同学冲动时辱骂了我就可宽容,邻里间发生争吵就可以,当日本人侵略中国时就不可以‘宽容,就需要坚决抗争到底……”我接着问:“你怎么看‘妻子这个人?”答案一:“她太胆小,遇到困难就退缩,自己不勇敢,还教唆丈夫也放弃报仇。”答案二:“她很聪明,她只是让丈夫暂时‘放弃报仇的念头,以待日后寻机报仇,并非永远‘丢掉报仇的念头。”“那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学习她的这种‘智慧呢?”“遇到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可以,比如敌强我弱时,如遇到绑架或抢劫时,我们就不能‘强斗,而要‘智斗……”“课文中似乎还缺少合理的结尾,我们能否给它续上一个?”稍思片刻,举手的同学争先恐后,我灵机一动,提议写在本子上,教室里便迅速安静下来,传来的只是一阵沙沙沙的写字声……看着这些奋笔疾书的孩子们,个个涨红了稚气的脸蛋,我悄悄走出了教室,也禁不住心动起来。

    显然,在这种流畅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我们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课堂内产生了新的东西,不乏乐趣,更不缺少主动探究知识的动力。教学中,学生从师生、生生的对话中抓住了关键词的细微变化,从词义的辨析出发,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认识到“人物形象”的内涵,听、说、读、写的能力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学生不仅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得到了情感的熏陶,还得到了人生价值观的培养。

    语文课无论怎么上,都要注重课堂气氛的创设,都要充分展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魅力,要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突出对文本、对词句的理解与运用,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可以这么说,没有深层对话的课文课堂,就是没有趣味的语文课堂,是没有生成的课堂,也就是没有生命的课堂。

    (张冰花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中心学校 73401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