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诱思探究”在技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何丽 【摘要】技工学校的语文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作为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吸收更多实用的知识,做有创新思维的技能型人才,从而体现出语文教学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进而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目标。 【关键词】技校;语文教学;诱思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在技校教育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除了工具性的作用外,还可以发挥语文中的人文性以及综合性的特点,更好地在技校教育中肩负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重任。因此,语文课堂可以作为技校学生的精神乐土,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提升他们的灵魂家园。但是,技工学校在开展语文教学实践中,却陷入尴尬境地,即有的教师按部就班向学生讲解课文内容,使得语文课堂缺乏活力,自然也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基础差等原因又造成其学习时不善于思索和回答问题,使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成了老师个人唱独角戏,教师也因而失去教学兴趣。如何走出困境,有效提高技校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笔者通过十几年的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认为“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主体,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精髓和发展——“诱思探究”教学方法 作为教育者我们历来不主张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提倡“启发”教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仅仅是“启发”已经不能完全显示学生的主导地位,彰显学生个性,也就不能使课堂教学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实现。经过多年探索研究,陕西师大张熊飞教授创立了“诱思探究”的语文教学理论,这一理论把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教学原则变为具体化,在诱思探究中教师坚持做到:变教学为诱导、变学为思,通过诱导达到思辨,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以说“诱思探究”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同时使我国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更加科学化、理论化、系统化、具体化。在诱思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考虑自身如何教的问题,而且还需要把学生的学习情况放在首位,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以和谐的教学氛围,保证教学价值实现。 二、在技工学校实施“诱思探究”教学法的必要性 参与技工学校学习的学生,他们大多数都有失败阴影、中途辍学等经历,其语文素养相对较差,他们认为通過技校掌握一技之长,从而使得学生忽视基础学科知识的学习。阅读面窄,课外读物的内容偏于庸俗化。课堂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作文内容空洞无物,陈词老调,缺乏想象力和新意。 针对这些状况,诱思探究理论的应用更显出必要性和困难性。必要性是因为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对职校学生今后的创造性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诱思探究理论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特长,特别对其活跃课堂气氛、增加阅读量、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生今后的创造性发展作用举足轻重;困难性是因为职校学生语文素养不高,很多情况下会出现诱而不思,引而不发的现象。所以诱思探究理论应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诱思探究”教学理论 技工学校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这时教师在语文中需要当好课堂的“导演”角色,积极地创建语文学习环境,充分地调动技校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的认知,通过诱导以及激发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完成课堂知识传授。 (一)明确培养目标 作为课堂总导演,我们要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作为目标。因此,在技校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一般的教学规律(从语言、文字开始,然后阅读中的内容;在此基础之上掌握文章的思想,进而体会语文语言、文字的特殊内涵)程序,帮助学生在语文学科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结合语文教材特点,把握好学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蓝本,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更好地积累、感悟以及运用材料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较好地帮助技校学生利用好语文教材。第一,教师需要考虑语文教材内容,与技校学生的情况是否适合;第二,教师还需要考虑教材中写作的手法;第三,从语文教材中文章的内容难易程度进行把握,教师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把握语文教材,促使优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达到更高的层次,而对于语文学习中的后进生,他们可以掌握语文中的基础知识,不管处于哪一个阶段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语文知识学习进入的方式。因此,离不开教师熟悉教材,合理利用教材,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步步设疑,各个击破,有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热情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中等层次的学生除指导他们细心观察外,还要引导他们思考其所以然;优秀生则必须要求他们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并说明这个结论对今后的帮助……其间还可以由学生按照由高到低的层次,相互间进行诱导,以最大限度发挥每个同学的能动性,以达到调动全体同学“练就一双敏锐洞察力的眼睛和善于深邃思索的大脑”之目的。 1.思维诱导 ①手段 主要是设计问题情境,目的在于让技校学生可以较快地进入语文学习的状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述的语文知识,同时激发学生渴望探求问题解决途径,通过语文知识这一载体,使得教师可以和学生之间达成共识,提升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能力。 ②在创设环境中,方法比较多,例如在复习语文知识时进行提问、小组竞赛等手段,有条件的还可以播放录像、录音等,通过这些手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热情。 2.开展探索与研究 ①进行假设与讨论 当教师创造问题情境时,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指导而掌握与讨论语文学习的内容,再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或多个假设,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对于课文讲授来说,还可以通过课文场景的假设,使学生更深刻理解作者的意图,达到深化主旨的作用。 ②自发研讨 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新知识之后,可以较好地开展讨论,进而确定答案正确与否,此时,教师不必做出评价,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查阅资料、相互探讨。这样的教学安排,一般情况下,需要经过假设、讨论,进而得出结论与信息反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也体现学生在学习中主体性的作用。 ③通过启发,深化学生的认识 启发深化是学生通过学习要达到的较高目标,既训练了学生求同思维能力又训练了求异思维能力,同时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A.通过朗读课文,知晓大意,清除生字词的障碍 在这样的教学步骤中,教师可以在创设情景或者是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帮助中,更好地启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充分阅读、了解,初步感受课文的内容。 B.再读课文,围绕目标进行局部研读 学生对学习文章的质疑分为三层次:第一,在初读文章中发现疑难处;第二,初读之后,找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第三,提出見解。教师可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将学生的众多问题纳入课文的教学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研读文章,有效解决文章中的疑难问题。 C.通读文章,加深理解,达到赏析的目的 理解语文文章之后再读文章,此时可以是熟读或者是记诵,从而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及赏析能力,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使学生有更为明显的收获。 D.思索探究,启发深化。 在对课文认知基础上,对文中问题进行深层次思索探究,使其成为今后生活和工作的借鉴,起到促进创新思维的作用。在思索探究中,学生能更好地思索人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你自己高兴》通过自发研讨,理解了“为自己平凡而充实,问心无愧的存在而高兴”的含义后,启发深化,引导学生畅谈感悟,对其树立自信心,培养热爱生活的激情和扎实工作、学习的态度极其有利。 五、运用“诱思探究”应注意的问题 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主。所以必须树立起人本主义的理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师生应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合作,教与学的合作关系,既反映了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又体现了技工学校的教育特色。因此,教师需要创设一个宽松、自由以及生动有趣的语文教学情景,满足学生的内因需要以及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效果。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个体与群体相互学习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较好地激励技校学生的个体参与群体学习,更好地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在学生中设置群体,使得学生个体可以在“场”中发挥作用,通过个体影响群体,而群体更好地对个体产生影响,在这个合力中,学生可以共同进步。 (二)在和谐师生关系中促进学生的学习 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可以是“合作伙伴”,首先,教师需要用真诚态度以及平等的交流对待学生;其次,教师需要尊重学生意见;最后,教师能够与学生多交流,掌握学生的内心活动。 (三)建立和谐心境 在技校的语文教学中,和谐心境是研究性学习重要的基础,学生只有摆脱了传统教育束缚,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畏惧权威,同时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探讨这些不同的想法。 技工学校的语文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作为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吸收更多实用的知识,做有创新思维的技能型人才,从而体现出语文教学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进而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目标。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