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段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与阅读提升研究 |
范文 | 华雯 【摘要】本文通过对语文阅读面临问题的归纳,明确了开展语文阅读的目的。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引导,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语文阅读;阅读方法引导;阅读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我国语文教学倡导的方法,但长期以来,受教育水平以及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阅读的实际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如何让学生课内得法、课外延伸,将阅读在课内外有效衔接,是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阅读面临的问题 阅读之所以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学层面,老师的重视程度不够,重心仍然放在课堂教学和整体教学进度上,难以有精力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做辅导;二是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自我学习能力和管控能力不强,阅读往往是被动的;三是有的家长态度不端正,把课外阅读作为一种功利性阅读,以提高成绩为唯一目的,而不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的目的 (一)课堂学习的延伸 阅读,只依靠课堂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我国教育大师、文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不过是些例子,教师应从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课堂学习的阅读时间和教材内容有限,通过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强化课堂知识。 (二)培养终身受益的兴趣 兴趣与好奇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的内驱力。孩子的兴趣是课外阅读的最大动力,只有孩子的兴趣有了,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才有阅读的积极性。当今社会,手机、电脑等诱惑充斥着孩子的课余时间,让阅读兴趣的培养变得更难。对于老师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变得至关重要。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 三、阅读的引导 (一)坚持课内外结合,多角度拓宽知识面 学生的求知欲望强,课文里延伸出的一些问题是他们渴望了解的。作为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寻找和把握这样的契机,抓住孩子的兴趣点,以此切入,推荐适合的课外阅读材料。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课为例,九月九日这天为何要“登高处,插茱萸”?这些传统习俗从何而来,有什么意义?教材里是没法解答的,我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去解答疑惑,他们从《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绘本·重阳节》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这样的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又让他们在阅读中增加了历史和地理方面的知识。 (二)依托新兴技术手段,多媒体获取兴趣来源 前文提到,诸如“手机”“电脑”之类的媒体工具,正在越来越多地占据孩子的课余生活。如果仅仅是老师和家长严格限制的话,效果并不好,而且也失去了这些媒体工具对孩子学习的帮助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我也经常利用课件通过电脑等工具进行教学,这些课件大大丰富了教材中的知识,有益于孩子对知识的理解。 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到课外阅读中。平时,很少有学生会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阅读积极性也不高。而学生在观看电视节目时,有了问题往往就会主动寻找答案。例如,一些少儿科普类节目播出时,孩子受其影响就会对《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书产生阅读兴趣。这样,兴趣的产生也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例如我在教授《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时,要给学生解释“什么是光年”以及“原子核世界是怎样的”,原本这些都是教学中的难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已经通过看视频带动课外阅读而掌握了知识点。 (三)创新阅读方法,多维度提升阅读效果 作为教師,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引导者,除了要定期为孩子寻找合适的课外阅读外,还要为孩子的阅读找到正确方法。我在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小学部四年级一班开展了“四读”阅读活动,即:师生齐读、亲子共读、名师导读、情景悦读。在每周的阅读课上和课余时间,师生齐读同一本书,并制作了“小蜜蜂采蜜卡”,随时记录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好的词句、读书心得等。我们还不定期举行阅读交流会,鼓励孩子们和老师、同学、家长分享阅读后收获的知识和快乐。也鼓励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有些家长还会写写陪伴孩子读书的经历和收获,到班级参加亲子读书交流会。我们还邀请了一些名师和孩子们进行面对面的阅读交流,对孩子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指导,加深孩子们对阅读的理解和感悟。读完一本书后,我也会让孩子们选取某个章节或情景,鼓励孩子们分小组扮演角色表演出来,寓教于乐,也让孩子们加深了对所读作品的印象和理解,这就是“情景悦读”。 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孩子一个人的行为,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同样,习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通过这些阅读方法和活动,长期的潜移默化,加上家长在家庭里的督促和配合,孩子们就容易形成长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们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陪伴孩子的成长。 总之,阅读是语文的根本,教学应让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注意方法的指导,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思考,突出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荫.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4). (编辑:张晓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