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充分利用校园景观 培养地理实践力 |
范文 | 张建 彭黎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地理实践力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形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 最新修订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并列为地理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戶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就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并会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具体来说,就是学生能够从地理学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并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和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本文讨论的校园景观在地理实践力培养中的作用主要是在地理观察和测量、野外考察和生活中定位等方面的作用。 二、目前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 在对高中地理教育的现状调查和观察中发现,多数学校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全面,尤其是在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上存在较大问题。新课标提出以及实施已经近3年了, 但从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来看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虽然也有一些学校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开展了不少“研学行”,但受制于经济水平,家庭收入,家长重视程度等因素,其参与程度并不高。 2.覆盖面不够广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独有的教育理念,是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研究现实世界人地关系的钥匙。培养地理实践力的一个有效方法是走进户外真实情景研学实践。但研学实践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由于各地区教育资源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城乡收入差别大,很多地区条件不足,户外研学实践并不能在所有地区大规模推广。即使是在一些有条件组织研学实践的地区和学校,也不能照顾全部同学。 3.与实际生活相脱节 地理实践力作为一种实践运用,难以用纸质化的试题呈现出来,从近三年的全国卷来看,真正考察地理实践力的题目占比较少,并且多是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工具、材料来“抓”字眼得出答案或者在想象中考查学以致用能力的试题。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就题论题,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仅限于课堂上的“说教”。带学生到真实复杂的野外去探索耗时耗力,组织困难,还担心安全问题,鉴于这种种困难,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学校流于形式,与生活严重脱节。 三、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尝试 1.校园景观概述 校园景观作为全面发展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业和素质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学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经济、自然等因素的结合,反映了它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价值。校园丰富的景观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校园景观中的花草树木、水系岩石、道路土壤、建筑物走向和构筑的空间与地理学科的植被、土壤、岩石、水文以及地理方位等自然要素和学科知识契合度高,同时硬化的地表、塑胶跑道、通风走廊等设施可以模拟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是唾手可得的、廉价便利的教育教学资源,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现成素材。校园景观位于校园内,位置和教学场所临近,便于组织学生全方位、长时段的观察,且不用担心野外考察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时方便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保证全员参与。 因此,利用好校园景观资源,对其进行充分、深度的开发,有助于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和培养,利于地理实践力的真正“落地”。 2.地理实践主题及内容设计 笔者所在的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坐落于济宁市太白湖区,新校区(图11)在景观设计上理念先进,景观类型多样,这为校园景观开发与地理实践力培养相融合提供了前提,笔者根据学校景观特点设计了六个主题(表1)。 四、问题及反思 以上主题的设计是基于要素的设计,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将几个要素的内容糅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经过一个阶段的实施后发现,通过这样设计,确实能够充分开发校园景观在地理实践力培养中的作用,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参与度有所提高,但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亟待探讨和解决的局限。 人为设计的校园景观与真正的野外环境仍有较大的差别,学生在校园景观这种人造环境中获得的能力,在真正的野外考察中能否有效发挥,还有待验证。 目前,受校园景观本身特点的限制,校园景观与地理学科的自然地理部分融合度较高,而与人文地理和国土整治内容的融合点还需要开发。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