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
范文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同时当中富含德育教育材料,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显然有着先天优势,可在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本文在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两者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立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有着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基于语文教学角度而言,可有效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语文课堂气氛,让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逐渐成为兴趣浓厚的课堂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提高。基于德育角度而言,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实现德育与语文课程的融合发展,同时可借助语文教学平台,促进德育教育方式的创新,开拓德育新途径,为今后德育创新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注重德育的渗透。鉴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展开深层次的剖析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間的内在联系

    新时期下,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之外,还需要帮助学生在情感与态度、技能等方面有所学成。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在课堂语文知识与技能讲解之外,还需要注重德育活动的开展。需强调的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应该属于主体,语文教师在渗透德育时,不得过多渗透德育内容,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因此,语文教师在实际授课中,需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在保证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成功对学生进行有效道德教育,换言之,语文课堂中,德育不得像语文教学一般,逐句赏析,而是在语文课学习中,抓住时机,引导学生体会当中的情感,有效教育学生,让学生与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逐渐帮助其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与价值观。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一课教学时,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述基本的课文主要内容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在自身在日常学习中,也需要学会不懂就问,方可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除了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能之外,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上文提及到教师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为了德育而特意进行德育讲解,需要在语文知识讲解中,准确把握时机,从中挖掘出德育素材,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笔者以长期个人工作经验,在查阅大量与之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简要提出以下几点有效性策略。

    (一)课题揭示中渗透德育

    课题作为整篇文章的主体,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授课中,需要重视课题揭示,在揭示课题中渗透德育,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快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为后续语文知识的学习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开始学习初期具有更强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德育内容。例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一文中,学生在自由阅读之后,便可以快速掌握作者在小时候就脱离母亲,独立生活,直到母亲离世,也没有尽仁孝,从而感受到深深地自责。同时作者长期留在国外学习,长时间没有踏足中国,对祖国也甚是想念。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中,自然也会有着如同作者一般的心情。基于这一理解,语文教师在揭示课题时,需着重讲解怀念的具体含义,并且在揭示课题的过程中,注重德育的渗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情感,逐渐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身上应尽的责任,可促进学生孝心的成长,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情感。

    (二)课堂导入中渗透德育

    课堂导入通常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课堂教学是否精彩,绝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导入。良好的课堂导入,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掌握语文知识,自然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在此环节中,渗透德育,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实际效果。例如在部编版六年级《索溪峪的“野”》一文教学中,一旦语文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直接跳跃到新课教学中,势必会让学生感受到内容教学的无趣,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可见课堂导入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在此环节需要通过交流方式,向学生介绍索溪峪,同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展现索溪峪,让学生对索溪峪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一谈个人感受,提出问题,想不想与教师一起走进课文深入探索索溪峪,深入了解索溪峪。这种导入方式,可以让学生在领会索溪峪壮观景色之后,更加有兴趣探索课文内容,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与此同时,教师需在课堂导入环节渗透德育,让学生认识探索是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新授课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新授环节作为关键环节,也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课文重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并且在此环节突破,由此促进语文整体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语文教师在此环节,有着大量的时机渗透德育。例如在重点内容讲解时渗透德育,借助一些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渗透德育,可在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例如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文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授课之前,让学生观看与之相关的电影片段,通过电影片段牵动学生的情感,在学生观看电影之后,揭示课题,并要求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从中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自由朗读中,可跟随节奏,逐渐将自身情感融入课文描绘的情景当中,并且在情感自然表露的情况下,将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例如“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依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等,在学生画出感受最深句子时,语文教师可以抓住重点句子,并且及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根据詹天佑的事例,引导学生体会詹天佑强烈的爱国情怀,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当前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实践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刻认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抓住时机,有效渗透德育,真正意义上做到语文素养与德育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梦圆.德能并举,知行合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江西教育,2019(3).

    [2]苏海峰.润“德”细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做法和体会[J].小学教学研究,2018(8).

    [3]单晓宇.课本上启智,教学中立德——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J].江西教育,2017(24).

    [4]赵瑞萍.德育——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六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

    [5]曹占发.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甘肃教育,2017(1).

    作者简介:李晨,女,1987年生,江苏徐州人,大学本科学历,曾获徐州市泉山区语文基本功大赛二等奖,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4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