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石壕吏》教学设计 |
范文 | 马晓霞 2020年的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中新增加了杜甫的《石壕吏》,这首诗仅用120字,便展现了石壕村官吏的凶横残暴、老妪的苦难重重而又智勇双全,构思巧妙,语言精练,是杜甫现实主义叙事诗中的杰作。马正平教授在《生成主义教学观:中国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第三条路》中指出了21世纪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三条路:一方面强调对语文课文进行多种阅读,在感知熏陶中积淀文感、语感的语文主体人文素养,另一方面也强调通过科学的思维、思路(文感)、措辞(语感)的训练形成语文思维操作模型,依靠这些语文思维操作模型来生成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交际能力。“字、词、句、篇、言、思、善、美”的“新八字宪法”语文课程观的提出,为语文课堂教学指引了方向。在语文课堂教學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语文人文素养的培养,又要通过适时的思维、写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交际能力。基于此,笔者对《石壕吏》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能准确翻译全文。 2.通过合理联想和想象补充故事情节,理解以侧面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3.理解杜甫在诗歌中所传达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翻译疏通全文;通过合理想象补充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理解以侧面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及其表达效果;理解杜甫在诗歌中所传达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在成都杜甫草堂的诗史堂,可以见到这样两幅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而郭沫若先生的对联高度概括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两个方面,内容深刻,对仗工稳,书法潇洒而富激情,历来为世人所推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杜甫的代表作品——《石壕吏》。 教师以视频方式介绍相关的文学知识,让学生了解杜甫其人及其创作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是综合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课程,学生应在大量的学习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日常语文学习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读书、积累和感悟,注意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以优秀传统文化感染学生,开阔视野,提升语文素养。 二、读解诗意 1.自读:读通文意 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扫除语音障碍,注意不要误读破读。 用“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我读懂了________,我对________不太理解,请大家帮我解答。”的句式,展示预习成果,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备做的古汉语知识积累卡片以多媒体形式展示供学生参考。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课前教师应明确预习的任务(自读全文,用圈点法勾出文言常用实词虚词及句式,并尝试背诵)与预习方法(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自行解疑),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切实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2.听读:视频朗诵,感悟诗人在其中蕴含的情感。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朗诵中重读的字词:一何、怒、苦等,揣摩诗人在其中蕴含的情感。 3.再读:读清结构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老妇致辞的内容,对文章的主要情节进行概括,并尝试背诵。 (1)老妇致辞: 故事的结局:谁去前线了? (2)主要情节概括: 投石豪村—老妇致词—老妇应役—作别老翁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身处信息化社会的时代特点和初二学生“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借助小视频、多媒体课件等多种信息化手段激趣,用说故事、讲故事、画思维导图的方法引入新课、创造性地翻译课文,梳理课文的主要情节。 三、读悟诗情 思考一:诗歌中的反常 在安史之乱期间,唐代百姓的社会生活陷入了窘迫之境,因此也出现了许多的怪现象,《石壕吏》中杜甫记录了哪些不合常理的事?还有哪些不合常理的细节?你对此有怎样的解释? PPT展示诗歌中的反常: 反常一:“暮投石壕村”与“昼住旅店” 反常二:“夜捉人”与“昼征兵” 反常三:“逾墙走”与“老翁” …… 学生讨论内容摘录如下: 关于“暮投石壕村”: 生1:“暮投石壕村”可能是作者白天赶路时需要躲避叛军和战火,所以一路风尘仆仆,夜晚赶路又危险又困乏,所以不得不停下来。 关于“有吏夜捉人”: 生1:可能白天大家都外出干活或者躲出去了,晚上要回家睡觉,所以要晚上来。 生2:“征兵”是大家主动去报名,“捉人”是被动服役,可见当时战争形势的紧迫。 关于“老翁逾墙走”: 生1:老翁年纪很大了但还是能越过墙头逃跑,说明他逃跑的愿望特别强烈,说不定看到过村里有人来不及逃跑就被捉走死在战场上的事情,他知道如果自己不拼命逃跑被送上战场就难逃一死了。 生2:也可能是因为他已经像这样跑过很多次了,有经验,所以能“逾墙走”。 生3补充道:“我觉得他可能不仅仅想着保全自己的命。如果他被官兵抓走,他家里的老妇、乳下孙和乳下孙的母亲可能都会被饿死,所以他的去向关乎整个家庭的死活。” ………… 思考二:诗歌中的留白 1.在这首诗中,老妇的致辞占了很大的篇幅。思考:老妇的话语是一口气说完的吗?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