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自主性德育管理中做人习惯的培养
范文

    张艳萍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229-01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国现代教育在于以育人为本,面向的是全体国民和每个学生,着眼于整体人生和终身受用,教育就是培養习惯。那么良好习惯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它应该包括五个方面:做人习惯、学习习惯、锻炼习惯、审美习惯、生活习惯。而习惯并不是靠别人来约束,而是由个体、自己,自主自发的行为。

    古谚语有: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谚语深刻地说明了性格——实际上就是做人、做事习惯的形成的重要性。而五个习惯中最重要的是做人习惯!好的做人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与人的交往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使学生的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为学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要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久而久之才会成为一种习惯。要教育学生养成乐于助人、善于关心别人好习惯,坚持独立自主的好习惯,养成文明守信的好习惯,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养成理解沟通的好习惯,养成懂得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学生各种行为习惯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根据我校师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教师注重言传身教

    要教育好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教育者必须以身作则。因而要求我们教师从自身做起。如:教师良好的谈吐、亲切的笑容、端庄的仪表、高素质文化修养或是简单的在校园内捡起一张纸屑的小动作,这些信息都直接传递给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的转变、行为的改变。

    二、创设良好的校内育人环境,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

    一是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学校通过板报、广播、网络等力量进行宣传,配合一系列的活动展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坚持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学会感恩,培养诚信、学会宽容等品质,设立了“心灵辅导站”成立了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各种团体的力量,健全了学校的德育网络。

    二是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古风浓郁的校门、高大肃穆的孔子像、亭台曲折的尚贤庭、洁净宽阔的甬路,葱绿宜人的草坪,绚丽多彩的鲜花,处处彰显着百年老校厚重的文化积淀。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整洁,充满现代文明气息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文明素质的提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重在践行

    学校根据高中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各学年、各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德育活动,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及爱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组织,九歌音乐社、千红舞蹈社、青青草美术社、球迷协会、校园之声广播站、古塔文学社等等由学生自发创建,教师指导的社团活动模式让学生们不仅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同时也锻炼了组织、协调、沟通等能力,实现了“自主管理模式”的又一次提升。

    四、思想与实践教育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做人习惯养成的教育,需常抓不懈。思想、行为上两手抓,在思想上要常教育,生活中多组织学生慰问五保护、孤寡老人等,受到关心、爱护他人影响,有助于学生良好做人习惯养成。

    五、改变“评价学生只看成绩”的观念,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本着“自主管理”的理念,从高一的养成教育、高二的品格教育、高三的理想教育为三个梯次根据学生年龄、思想的差异进行自我思想品德教育。摆脱了“评价学生只看成绩”的局面。

    以德立校、以德兴校、以德促学、以德助教,德育不仅仅培养了一批批合格的学生,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教师。学生好学、乐学、教师敬业、爱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