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虚空
范文

    刘凡

    摘 要:我国教育家叶圣陶给语文学科正名定性曰:语是口头语,文是书面语,把口头语和书面语结合起来就是语文。至此,语文才有了比较统一和规范的定义。语文教学常讲听说读写四方面,听和说侧重于口头语言,读和写偏向于书面语言,听说读写涵盖了语文教学的所有内容,所以究其根本,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教学,学语文就是学语言。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欣赏 写作 习惯

    一、美学教育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会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惑,这就需要我们时常跳出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思考。语文教学我们应该时刻把握住语文的两大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中,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沿着轨道各自前进,鲜有交集,而且两方面的落实均不到位。

    具体教学中该如何落实语文的人文性呢?我觉得需要始终贯彻审美观,用美学教育思想来引领语文教育。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们以大量的文学作品为载体进行教学,文学艺术是非常注重审美功能的。教学中务必做到让学生多读,反复读,以读促悟,很多作品的语言美感当我们用手术刀一个个切割开来,进行详细解剖的时候,就会丧失掉文学的审美性。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山寨》这一课时,初读发现这首诗歌基本没有什么可讲的,因为整首诗歌没有一句写景,却又在句句写景,如羚羊挂角一般,无迹可寻。作者通过去往山寨前的心情变化、路上见闻反衬山中景色,虽无实写,却句句有物。这给我的教学带来极大困难,该怎么教,该从何入手?最后把握住想象二字,创造集体春游的情境,用老师的课堂语言,音乐,大家的想象营造出课堂情境,孩子们能够想象出山涧泉水叮咚,枝头蝴蝶起舞,草丛中露水晶莹欲滴……师傅在教学古诗的时候一直强调朗读法,唐诗宋词语言凝练,无一废字,且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当你能读出情来时必是心中早有所悟,所以古诗教学决不能逐字解释,翻译成白话文,翻译地再美,也失去了意象之凝练,意境之深幽。

    作品重在学生整体感悟,培养丰富的语感,驱遣自己的想象,从优秀的作品中接受美感的经验。而语感不是在课堂上培养出来的,是学生通过海量阅读积累的,这也就是吴忠豪教授所提倡的加强读书实践。仅仅通过课堂上的阅读训练,是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培养欣赏能力这一目标的。只有大量接触文学作品,对好的作品,反复读,反复揣摩,并且系统性的阅读,就会对文章形成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在欣赏中接受美感经验,所谓“能读千赋别善赋,能观千剑则晓剑”,得到人生的受用,进一步用写作表现美的生活,抒发美的情感,创造美的社会。

    二、知所不豫,行且通焉

    根据索绪尔的观念,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构件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体系。而言语则是人们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将语言转变为言语,在生活中实践,这也就是语文的第二个特点——工具性。语文既是思维的工具又是人际交流的工具。语文教学需要做到知行合一,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二者是相互促进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终点在“行”,学会“行”,才算具有生活能力。

    1.要养成敢说敢话,敢于表达的好习惯。还记得学习人教版教材时,每个单元都有口语交际,老师将所有口语锻炼机会全部放到单元练习上来做,其他课文讲解时老师说为主,学生只听只记,老师课文教学时也不会联系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口语交际本应渗透在每节课上,我们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课堂生本化”了,学生才有表达的机会。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我们的教学设计就必须用大框架架构课堂,而非细枝末节的小问题分解课堂。第一、二次练兵课的时候,都选择到了诗歌,两次教学设计都太琐碎,牵引性太强,答案太固定,思维难以得到训练,在老师指导下直接将问题设置为“读了第一节,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有话可说,且言之有物。其次,学生的口语表达我们要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引导和示范。只有当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规范性,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性,学生的表达才会更加准确。

    2.要养成阅读和随时写作的习惯。阅读的重要性已在第二部分进行论述,海量阅读促进写作的早起步、高效性,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也是吴老师所强调的“实践经验的积累比规律方法的指导更为重要”。规律指导过多,便会千篇一律,粉饰造作,毫无思想可言。在一小已经听过很多的打写课,方老师用实际的心理经历引导孩子学会心理描写,师傅用影后般的演技上演了一场“拔顶针”的方法大战,孩子在事件面前,不仅学会了写作,更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完美地一箭双雕。无需细致的规律指导,而是提供具体的事件,学生有了经历,有了切身体会,就会言之有物,且言之有趣。“小作家售卖”是一场融“生本”“作文早起步”“阅读海量化”、德育培养四位一体的生动的写作练习。

    3.要让学生形成自学的习惯。学无止境,只有自己具有随时学习,时刻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形成“自求得之”的能力,教育的目的也达成了。

    预习是锻炼学生自学的好方法。通过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对课文形成认识,而不是静坐在课堂上等待老师带着一句句讲解,通过熟读,对文本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进行课堂讨论的时候,学生自然有话可说,这样老师就可以静坐一旁,让学生互相讨论切磋,体会思辨的快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由于课前充分的准备,课堂上的讨论便会向四面八方扩散,达到无法预知的边界,此时就需要老师做好“预设”和“生成”的准备,课堂的生成无法预估,对老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引导学生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師生在争辩、讨论中共同学习,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我们以预习和课堂讨论作为出发点,然后在历练中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这样“精读”了一篇课文,就可以带读许多的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会扩大。

    语文教学是门大学问,一个问题常常可以牵动整个教育体系。“我听了会忘记,我看了会记住,我做了会理解。”教育不仅要增强学识,更应以行为本,指导实践。身为老师,更需在具体实践中参透理论意义,只有经过训练的智慧才是力量的源泉,因为只有不断致力于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教育别人。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