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范文

    罗茹月

    

    

    

    摘 ?要: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国家先后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如美国、韩国、日本等。这其中,以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最为突出和具有代表性。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角度,通过分析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总结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经营造成的五个方面的影响,同时,结合中国自身的情况,预测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的发展趋势,为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转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影响分析

    1 ?美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和经过

    (一)美国利率市场化是市场“倒逼”的结果

    二战结束之后,出于对商业银行的保护,美国出台了著名的“Q条例”对银行存款利率实施管制。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不断走高,一度高达20%。尤其是70年代历经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之后,经济增速放缓,通胀更是加剧。在此情况下,由于利率受到压抑,不能反映市场的供需情况,市场利率远远超过Q条例规定的存款利率上限。此时“金融脱媒”现象开始凸显,资金大量由银行流向货币市场。此外,投资多样化,直接融资体系和影子银行体系的快速发展,以及其他的金融创新,也对存款机构的资金来源造成了冲击。这就导致商业银行在与其他不受管制的金融机构竞争中处于劣势,无法应对高通胀高利率的经济环境,银行资金来源紧张。利率管制从早期的对银行利润的保护,变成了对银行正常经营的制约,传统银行业务急剧萎缩,一些存款性金融机构甚至出现了生存危机。为了挽救处于竞争弱势中的银行业,美国开始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

    (二)美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与我国类似,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曲折而漫长,从1970年开始,美国多次出台政策放松对存款利率的管制,前后历经16年,直到1986年才彻底完成。改革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酝酿准备阶段,前后历经10余年;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历经5年左右。

    从利率市场化的具体过程来看,美国在70年代共推出了四方面的改革措施。一是开始逐步放松对利率的管制;二是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设立支票账户并允许对交易余额支付利率;三是允许开发可转让的活期存款账户和将储蓄余额自动转存的服务;四是建立了货币市场基金。但是,这些放松利率管制的办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Q条例”限制带来的现实问题,短期资金仍然大量从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流出,“金融脱媒”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还形成对存款小户的利率歧视。这些措施只是利率市场化的开始,迫切需要从制度层面彻底实现利率的全面市场化。

    1983年10月,美国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委员会取消了31天以上的定期存款以及最小余额为2500美元以上的极短期存款利率上限;1986年1月,取消了支付性存款的利率限制,同时取消了所有存款形式对最小余额的要求。

    2 ?美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一)存贷款利率均上升,净息差先抑后扬

    在美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几次利率改革政策的颁布都导致存款利率上升。从长期来看,在利率市场化前期,随着大额、长期的存款利率限制放开,存款利率大幅上涨,带动贷款利率一同攀升;此后在利率市场化的后期,存贷款利率随小额、短期存款利率的放开而逐渐下调。就存贷利差而言,美国在整个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存贷利差并非如大多数观点认为的那样大幅收窄,而是呈现震荡向上的趋势。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利差再次回升,可见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存贷利差总体是呈上升趋势。

    国际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之后,净息差、存贷差不一定收窄,只是波动加大。但由于目前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不同,贷款利率的上限是放开的,而存款利率管住了上限。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存款成本进一步上升是大势所趋,因此留给银行调整信贷结构、提升信贷定价的时间已越来越少。但我们相信,在信贷定价上具备优势,且小企业、零售业务较为成熟的银行,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的市场地位。

    (二)利息收入占比下降,非利息收入占比上升

    由于存款利率的上涨提高了存款成本,使得利息支出增加,因而净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下降。如图1所示,自1970年美国开始实施利率市场化措施以来,净利息收入占比就持续下降,从1970年的81.12%到95年的65.20%,下降了约20%。而与此同时,非利息收入则上升了约20%。这表明,利率市场化使银行的盈利模式发生了改变,从利息收入逐渐向中间业务收入转变。

    数据来源 FDIC-Commercial Bank Report

    由于存款利率提高造成的银行经营成本提高,商业银行主动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提高了贷款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如图2),从70年的52.30%到90年的62.27%,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同时,在贷款结构中,商业银行增加了收益较高的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比重,农业贷款和个人贷款趋势都较为平稳,而利率市场化之后,工商业贷款占比降低,房地产抵押贷款比重则大大上升。

    (三)金融工具创新加快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为了适应市场变化需要所进行的创新与改革活动。美国的金融创新按其主要内容可分为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技术四个方面。金融市场创新主要是一些新金融产品交易市场的产生,提高了借贷者的风险规避能力,增强了筹措资金的灵活性,也降低了借贷资金的成本。

    以1980年正式启动利率市场化为界,可看到在此之前,由于存款利率处于管制状态,美国的金融产品创新除了转嫁各种风险的资产类工具创新以外,还有大量为突破管制而设计的存款类金融创新。而1980年以后,随着存款利率的逐渐放开,存款类金融产品创新基本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以新型债券品种、证券化和衍生品为主的资产类工具逐渐成为金融产品创新的主流。可见,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制度相辅相成。对中国而言,尽管我们尚不清楚创新的品种或创新的工具,但存款创新、贷款创新、衍生品创新是必经之路,例如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的银行理财产品就是一种存款创新。

    (四)行业集中度上升

    银行机构的数量变化是反映银行业稳健性的一个更加直接的指标。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不少中小银行破产倒闭,商业银行机构数呈下降趋势。但银行业的总规模却在持续增长,其总资产、总存款、总贷款和总负债都呈稳步上升趋势,这说明银行的兼并重组加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利率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竞争加剧,盈利模式出现变化,并购重组不断出现,行业内加速洗牌,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倒闭数量增加、集中度提高。在美国的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的数量是不断上升的,从1970年的13511家上升到1986年14210家,但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银行总数随即锐减。尽管银行倒闭增加、银行数量下降,但银行业的规模却在持续增长。日本也是类似的情况,银行数量从1980年的157家下降到2000年的136家。与此同时,银行的集中度逐渐提高,CR1从1989年的6.6%上升到2000年的10.4%,CR4由最初的25.4%上升到33%,CR8由42%上升到53.3%。

    而就我国来说,大型银行由于规模优势、网点优势和人才优势,尽管盈利能力会受到影响,但还不至于受到根本性的冲击。但部分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其主要依赖传统的存贷业务,业务模式单一,客户资源较少,中间业务难以扩大。一方面利息收入大幅收窄,另一方面非息收入又难以扩大,盈利状况会显著恶化,因此这类银行将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可以预见的是,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将会被大型国有银行收购兼并,从而导致银行数量减少、银行集中度提高。

    (五)银行盈利能力短期承压,长期受益

    银行盈利能力变化也是衡量银行稳健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图3为1970-2000年美国商业银行ROA和ROE的变化趋势,从1970-1985的十几年间,两个指标虽有波动但幅度都在2%以内。而在利率市场化彻底完成的后一年,ROA和ROE突然大幅下降,随后几年都波动剧烈,直到1993年才逐步恢复稳定。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的均值都比之前大,说明利率市场化在短期内可能造成银行盈利能力的波动甚至损失,但如果银行能够经受住考验,从长期看,利率市场化将有助于银行盈利能力的提高。

    数据来源:FDIC-Commercial Bank Report

    3 ?结论

    从美国的经验可以得出: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以及完成之后,无论是价格手段还是非价格手段,商业银行的竞争将加剧。商业银行竞争的加剧将体现为存款利率的上升、中间业务的扩大、创新工具的增加、服务质量的提升等方面。竞争的结果是,有些银行规模扩大、竞争力得到提升,而有些银行则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由于利率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同时净息差波动加大,使得存贷业务的收入下降,而中间业务短期内还难以取代存贷业务,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但从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将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志英.美国处理储贷协会危机的经验教训及借鉴[J].南方金融,2001(04).

    [2]韩汉君.美国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J].世界经济研究,1992(03).

    [3]肖欣荣,伍永刚.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1(03).

    [4]陈剑,谭莹.浅论美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及其影响[J].黑龙江财专学报,2013(0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