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零距离对接研究 |
范文 | 刘治国 黄丽霞 摘 要: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新型产业与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民办高校是我们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体学校管理建制灵活,社会接轨性高,人才培养的应用能力强,真正服务社会人才需求的原则,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零距离对接是目前民办高校的新视角,在有力对接与推动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会稳步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民办高校 大学生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与推动是国家综合竞争力发展的动力与源泉,是我国高等教育改育的发展方向之一,在国家强有力的支撑下,2015年颁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1],近10年来,创新创业教育从探索初期已逐渐向创新创业模式融合期转型,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管理内部机制与外部政策和社会公众保障的双重保障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会规范化、稳定化。 随着大多高校的创业型思路转型,国内民办高校已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结合国家政策开展校企协同育人。相对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办学机制有序、团队组建灵活、教育管理规范且高效,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与应用人才培养建立坚实基础。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本科院校,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学校在科研建设、教学改革管理建设,都紧贴市场需求,真正做到突出校企对接、产教深度融合,突破单专业发展定势特色设计高校教育发展体系。 一、内部机制 民辦高校为适应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发展,定位应用型人才发展为主方向,结合自身教育发展特色,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以推进协同创新为战略选择,不断提高师资双创能力、服务能力,加速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转型发展。 1.成立跨学科的创业机构 随着学科交叉融合趋势的不断增强,传统的直线职能制的科研管理组织结构难以适应时代社会的需求。“大学里哪些组织要素聚合到一起构成了创业型大学的适应性极强的特质?这些构成适应性极强的特质的要素是怎么得到发展的?大学又是如何保持这种适应性极强特质的发展的”[2]?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领导小组,对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进行立项、结题的评审,管理机制有效且扩展性强。 (1)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导小组(指导委员会) 由分管校领导、教务处、招就处、工程训练中心、团委、学工处、各二级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制定,整体规划、研究部署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2)二级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工作小组 管理中心设一名专职负责人(即中心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全面工作。主要负责中心的具体建设规划及落实,抓队伍建设,抓任务分解以及目标管理。建立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配备1-2名专(兼)职的高端人才服务人员,负责人才创新服务。配备1-2名专(兼)职的校企合作联络员,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2.创办创新创业学院 高校的创新创业管理机构,主要职能是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的教育、教学、实战、研究,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主要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促进科学成果转化,形成良好的高校创新创业氛围,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的创新创业学院的建立校内整合各学科建设资源,校外在政府的高校教育支持政策下,连接社会企业及公众资源,协同教育发展机制,对准市场资源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 3.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及孵化基地建设 (1)教育中心建设中心 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建设教育中心,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紧贴国家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合适分配创新创业课程学时与学分,在创新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依托校企深度合作,搭建协同育人平台的方式,促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可面向专业有:计算机类专业和机电类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计算机类专业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目前重点实践的专业为物联网工程专业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2)创设多元化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高校可根据学校场地的实际情况,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去平台,创办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学生创业孵化、商业谈判和公司注册等活动。高校以企业合作为引导,尽力推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实施。创新性构建起“互联网+思想”的智库式创新创业模式,该模式以创新为引领,以专业为基础,以学以致用、发挥所长为核心,将学校方、企业方、社会需求、资金方等有机结合起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目前建设有7个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有湖南省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型基地,真正构建具真实的企业环境,集生产实训、虚拟仿真为一体、具有科学性、工程性、技术性和应用型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4.创新创业学术交流与师资建设 加强校企合作,互通有无。校企双方创造条件,一方面学校为企业员工提供系统学习的机会,通过组织培训等工作,提高主要岗位人员的理论与业务水平。同时,合理安排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教师参与企业的扩建与改建及相关技改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聘请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保证实践技能课程有一定比例由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讲授和指导。加强校企科研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和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不仅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而且能达到培养人才队伍,提升整体技术研发实力的目的。合作采取“校企合作联合申报科研课题”“企业委托学校研究开发”“学校参与企业的科研开发”,学校科研成果进行“技术转让”或“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实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 5.建设丰富的项目案例库 以社会需求、企业技术应用、领域方向为基础,进行创新创业案例库标准化建设,形成组建灵活,可自由生长的案例库。 案例库组件类型可分为:模块型、实物型、单体型、实验设备型。在充分发掘已有创新实验设备潜力的基础上,针对性进行案例组件的选择和建设,既可以为项目团队进行项目选型提供参考,又可以为项目技能的掌握提供训练方法,同时形成具有校本特点的案例库体系。 6.建设人才培养新模式 由邀请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修订工作中来,结合市场需求,研究开发培养人才的教材,提升师资水平,实现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提高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外部保障 当前,中国民办本科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能否有效解决成为民办本科高校向创业型大学顺利转型的关键[4]。政府、企业以及社会能够为民办本科高校提供怎样的外部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民办本科高校的发展与前景,亦决定着其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速度与质量。民办高校为增强服务能力应通过加强与政府和企业关系,形成一个三螺旋机制,建立创业型大学体系,实现以知识为基础的区域经济的发展目标。 1.政府保障 高校創新创业教育发展落地实践,以对接实际产业链为前提,通过创业机会,创业环境来运筹,2010年,国家教育部颁发教办[2010]3号《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湖南应用技术学院近5年在政府的保障机制下,创新创业工作稳进推动。2014年起,常德市人社局在“大学生创业行动”中采取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搭建好大学生创业平台等措施扶持和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市计划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总额的70%(约2.5亿元)用于大学生创业。积极实施“三个优先”,即:优先入驻大学生创业者和创业团队、优先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咨询指导、优先向大学生推介优质项目。通过这些政策措施扶持,确保全市实现大学生成功创业2000人以上。 2.社会及企业保障 我国民办本科高校向创业型大学顺利有效转型除了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财政等方面的支持外,企业和社会民众也应给其转型创造良好的条件与氛围。 (1)大力推行企业合作力度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推动与实施,在政府保障先行前提下,更离不开社会大众与企业的关注与支持,一方面高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频率,对应用型高校而言可以帮助其提升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研发更多具有现实需求的产品,从而促进高校发挥其应用型职能,做到实至名归,也可以为应用型高校获取更多高水准的合作机会;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和地方获得更高层次的外部创新活动溢出效应,从而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建了辐射湘西北地带的300家企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协议,实施后期创业人才培养,与30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的软硬件、技术培养的战略合作协议,逐步实施塔形管理和双路管理混合模式,塔形管理即在学校而言,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通过创新创业云平台)的管理模式,而双路管理即为“校企联合培养”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中,学校与企业共同组成学校和企业都是培养人才的主体。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教育和培养任务,企业的中高层领导或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开展技术讲座及专业课程教学,并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邀请企业研讨构建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双方在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和技术的发展需求,合理调整课程体系,按行业内从业人员技能标准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开设,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建立共享平台,按照专业设置和岗位需求,重组校企双方优质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Z]. [2]郑文娟.众创空间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J].速读2017,(9) [3]杨炜长.民办高校须走地方化办学之路[N].光明日报,2009-10-14. [4]王翠霞.国家创新系统产学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4. 作者简介 刘治国(1978.9—)男,汉族,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讲师、网络工程师、双师型教师。主要从事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计算机网络基础、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WINDOWS?SERVER2012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等网络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方向为网络技术与网络思政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