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课改下高效小学科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
范文 | 杨颖 摘 要:高效课堂的概念是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现象。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小学科学教师对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更加重视,也将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作为课程优化改革的目标。但是,从目前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能够看到,存在部分小学科学教师,不知道如何进行高效科学课堂构建的现象。基于此,笔者从自身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一系列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高效性实现的策略,希望能够与其他一线小学科学教师一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 高效课堂 教学目标 合作活动 问题 伴随新课程改革标准中对课堂高效性要求的提出,如何在当前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有效教学策略,实现课堂高效性的构建,成为小学科学教师思考的关键性问题。教师也积极采取多样的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细化目标设计,做好指导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开端,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先根据教材的内容指定教学目标,之后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用具的安排。在开展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对科学知识内容进行细致的解读,从而制定精细化的教学目标,为科学课程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进行《天气与生活》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标准对课堂的三维目标要求,以及教材中对本节课的内容安排,进行如下教学目标的制定: (1)知识与技能:能够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所造成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能够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科学结论;能够利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天气变化的影响等。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图表的分析,掌握利用图表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掌握合作对科学知识学习中的应用作用;[1]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天气和人类生活关系的分析,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能够激发自主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2] 显然,上述教学目标当中不仅对基础的小学科学知识做出了要求,也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和在学习《天气与生活》这节课中需要培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做出了要求,教师以上述教学目标为指导开展《天气与生活》这节课的教学,能够做好课堂的指导工作,从而实现《天气与生活》这节课的高效教学。可见,在开展小学科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细化设计,能够有效做好课堂指导工作,从而实现小学科学知识的有效教学。 二、应用合作活动,促进实践 合作教学策略是伴随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而进入小学科学课堂的,在当前高效课堂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小学科学知识的教学,教师也应当积极应用合作活动,优化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效果。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特色,在开展科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合作活动的形式开展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和帮助中,深化对理论科学知识的认知,从而提高学习科学知识的效果。但是,从目前的小学科学课程应用合作活动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往往存在最终实验效果不如人意的情况,归根到底是教师对学生分组不均造成的,因此,在开展小学科学课程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配。 例如,在进行《太阳能热水器》这节课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实验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配。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对班级中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其次,教师根据调查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层级的划分,分别是“科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較好,且对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原理的科学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科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一般,且对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原理的科学知识掌握一般的学生”“科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且对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原理的科学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等三个层级;最后,教师根据上述划分好的层级,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分配,使得每个小组当中既有科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较好的学生,也有科学实验操作能力一般和较差的学生;既有对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原理掌握较好的学生,也有对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原理掌握程度一般和较差的学生,从而使得学生在差异化水平的组员之间,更好地开展“太阳能热水器制作”的实验,提高实践进行的效率。 不难看出,在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合作活动中的小组成员分配模式进行优化,能够促进学生之间更好地进行互帮互助,实现科学课堂的高效教学。 三、使用问题引导,发展探究 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形式,在开展小学科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应用问题的形式,检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情况,学生也会使用问题的形式,向教师询问自己对科学知识的不解之处,从而实现小学科学课程的有效教学。但是,问题的应用功效却不仅限于此,在开展小学科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问题构建探究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实现科学探究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开展《水往高处走》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基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进程。《水往高处走》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认识水的毛细现象和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因此,教师向学生提出“从生活的经验中我们知道,一般水是往低处流的,生活中有哪些时候水是向高处流的呢?”“我们有什么办法让水向高处流呢?”等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在围绕上述问题的思考中,能够自主深化对《水往高处走》这节课中重点内容的理解,同时,发展自身的探究性思维,满足新课程改革标准对小学科学课程的要求。显而易见,在开展小学科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问题的形式构建探究情境,促进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中,深化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提高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线小学科学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应用多元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从而逐步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沈西安.浅谈如何实现小学科学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161-162. [2]王士春.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教学探究[J].江西教育,2018(21):8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