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优秀广播作品的必备要素 |
范文 | 邸玉玲 【摘 要】一篇优秀的广播新闻作品需要鲜活、有厚度、有温度,作品的主题选取、切入角度、音响使用等因素都是新闻报道能否成为优秀作品的关键。 【关键词】凡人善举? ?新闻标题? ?用声音讲故事? ?意境 去年,国家广电总局开展了全国广播电视作品季度推优活动,旨在加强和改进主题主线宣传,提高广播电视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创新语言表达。2018年第一季度,包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内的全国各级各类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共报送280余篇作品,辽宁广播电视集团(台)选送的广播新闻专题《保持通话》在广播类作品中排名第一。笔者作为《保持通话》的作者之一,以此作品的获奖为契机,浅谈优秀广播作品的必备要素。 一、主题明确 广播新闻专题《保持通话》主要关注了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120急救中心调度员蒋林平与煤烟中毒的求救者保持通话46分钟,最终与前方急救人员配合,成功救助中毒者一事。这是典型的凡人善举、小城大爱的故事,也是作品要表达的主题,作品中所有的情节都要为这一主题服务。 该作品中的急救中心调度员蒋林平、急救中心主任曲爱军、110指挥中心接警员孙衡崴和派出所民警郭文强都是最基层的公务人员,都属于“小人物”,但在陌生人出现紧急情况需要救援的时候,所有人都是以救人为出发点,分秒必争、敬业奉献,体现了人间大爱。蒋林平46分钟不挂断电话,其间不停地向煤烟中毒者喊话,唤醒他们的求生意志;曲爱军不顾危险,扒护栏爬窗户确认煤烟中毒者情况;郭文强踹门进屋以便节约救援时间……作品中的这些细节都生动地阐述着中国人生命至上、守望相助的大爱精神的主题,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友善”“敬业”的具体内涵。 二、用声音讲故事 广播是一门听的艺术,广播新闻更要用声音讲故事,给听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作品《保持通话》总时长只有7分多钟,其中采访对象的同期声以及求救电话的录音素材占到4分钟,即一半以上。除此之外,作品通篇铺垫的是求救电话的声音素材,使听众一直在新闻事件的情景当中,不容易“掉线”。 声音通常比画面更能有效地表现情节、推动情节,上面这些情节、场面,如果全部用语言叙述,不仅累赘冗长,更缺乏艺术感染力,因此广播新闻作品中,只有当音响无法讲清楚故事的时候才需要辅助旁白。 当然,声音元素既包括采访对象的声音,也包括音乐等元素,在作品《保持通话》中,作者也适当地加入了一些悬疑、紧张的音乐,使作品的可听性大大提高。音乐等元素的运用也为广播工作者拓展声音表现力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舞台。 三、文稿有意境 由来已久的典型报道理论仍然深深影响着今天的人物新闻,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写好人好事就是要塑造典型,塑造典型就意味要“拔高”。但在当下的时代,自由、平等观念越来越普及的前提下,刻意地树立脸谱化的人物形象已经很难立住脚跟,相反与小人物产生共鸣才更容易为听众所接受,《保持通话》的结尾部分很好的规避了刻意拔高的写法。 文稿内容: 屋内,这名女子和他的爱人已经双双昏迷,但是还有生命迹象。中毒女子的手里死死地攥着一部电话,依旧保持通话。 警方和急救人员合力将两人台上救护车。电话另一端,蒋林平听到救护车启动,才放心地挂断了电话,她看了一眼通话时间,正好46分钟,中毒的两个人,最终成功获救。 这篇报道摒弃了传统的以专家点评方式进行收尾,而是以两名煤烟中毒者获救作为结束,平实却温暖,余味无穷。这样的做法恰似国画创作中的留白,给人思考回味的空间,也增添了作品的意境。 四、标题吸引人 新闻标题,是在新闻正文内容前面,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作用是划分、组织、揭示、评价新闻内容、吸引受众,新闻标题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篇作品以“保持通话”作为标题,简洁明了,准确概括了接线员蒋林平在46分钟内一直保持和求救者之间通话的新闻事实。同时,与这篇作品的标题“保持通话”同名的有一部电影《保持通话》,主要讲述的是讨债人阿邦在偶然接到一个求救电话以后和悍匪霍德能之间斗智斗勇的一系列故事,电影本身属于悬疑类影片,因此借用这个标题,为报道增添了悬疑和紧张的色彩,增加了报道的悬念,成功地吸引了听众。 五、结构创新 讲好故事,是纪录片的强项,把纪录片的方法技巧手段运用于新闻节目的制作当中,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保持通话》这篇作品也在尝试纪录片的方式。 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纪实性,因此这篇作品通篇大量使用120急救中心提供的电话录音,力求原汁原味的还原当时的状态,减少主观色彩和人为干预,这也遵循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同时,纪录片的结构是可以创新的,在遵循事件发展的时间线索的基础上,作者又提炼出一条心理线索,记录蒋林平等救援人员的情感、心理变化,双线结构交替推进,也增加了报道的新颖性和可听性。 六、人文关怀 在采制这篇报道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缺少煤烟中毒者的声音素材。从传统意义上來说,这篇报道的采访对象是缺失的,但这恰恰体现了作者对被救人员的人文关怀。 在得到采访线索后,记者第一时间通过多种渠道联系了获救的煤烟中毒者,了解到二人都是外地到大连务工的人员,年龄较大,煤烟中毒后受到惊吓,情绪尚未完全平复。另外采访时正逢春节期间,二人已回老家和家人团聚,不希望被过多打扰。对于两名中毒者拒绝接受采访的请求,记者没有强迫其接受采访,避免了对中毒者的二次伤害,体现了记者对中毒者的关怀,也体现了记者对新闻伦理的尊重。 七、结语 总之,优秀的新闻作品需要不断的推陈出新,守正创新,同样一个新闻题材,只有写出新意、打破传统才能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也是新时代下对新闻从业者提出的新要求,笔者仍需要继续探索和总结。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集团(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