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刍探
范文

    朱路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校的德育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实效性;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材观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1-0024-02

    2016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出通知,将原来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这一重大改变,体现了道德与法治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的国家意志,是我国“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在学校教育中的课程实践方式。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时间较短,所以如何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是当下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笔者通过教研发现这门课程的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多为兼职,主要精力和时间多放在主学科上,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教师习以为常的授课模式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教师对该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缺乏深刻系统的认识,课堂教学存在明显的位移现象;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确立;课堂教学“知识中心”和“教师中心”依然深刻影响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呢?

    一、转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综合性、活动性、开放性的特点,这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别于其他课程。游戏、讨论、辨析、调查、参观、表演等都可以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的思考。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冬天在哪里”这节课是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变化,欣赏大自然的美,初步理解自己的生活变化与季节的关系。首先,教师可以运用《三字经》中的“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导入新课,同时让学生欣赏四季的图片,引入四季轮回。接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以下三个活动。活动一:“冬天真美丽”。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发现的冬日美景,然后出示一组冬景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冬天的美丽和神奇。活动二:“动物巧过冬”。教师先播放动物过冬的视频,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动物过冬方式有哪几种,然后将准备好的动物过冬方式分类表发下去,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填写,再让各组派代表上讲台展示表格,师生共同评判。最后,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活动三:“冬天在哪里”。教师先让学生自读小诗,接着引导学生理解“冬天在哪里,我去问妈妈,妈妈不说话,指指我衣袖”这一句,并自由讨论冬天还在哪里。学生们说:冬天在奶奶晒过的香喷喷的有阳光味道的被窝里、在小朋友呼出的热气里……关于冬天的美,学生的视角会非常宽广,很有生活气息。最后,让学生仿写这首小诗,通过仿写进一步发现冬天的美。这样的设计突出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性、开放性的特点,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感受到冬天的美丽和神奇。

    二、转变“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学习搭建平台

    传统的品德课教学,长期存在“灌多悟少”的弊端,使学生处于被“管制”的地位,严重阻碍了学生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来的知识,印象更深刻,所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依赖于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小组合作、探究体验、问题解决等学习方式都应成为主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让学生由过去“静态地听”转变为“动态地学”。

    例如,教学“大家排好队”时,为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还是排队好,教师可以设计体验活动,先让学生同时上讲台拿作业,且不提任何要求,观察学生如何表现,并记住被挤的学生,让其谈感受。接着,让学生排好队重拿作业,结果是又快又不拥挤。这样的体验活动比简单说教效果要好得多。教学“哪些地方要排队”时,教师可以先播放配乐课件展示排队场景,并明确“公共场所”这一概念,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要排队,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排队的好处。为了突破“排好队,护公平”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买早点”情境,由教师扮演“插队阿姨”,并采访被插队同学的感受,让学生评价“插队阿姨”的行为。体验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懂得“排好队,护公平”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动脑能力、交流分享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三、转变“教材观”,将教材作为学习资源和引导学生活动的线索

    道德与法治教材所选择的素材是有限的,具体教学时,教师需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开发教材内容。

    例如,教學“上学路上”时,教材选登了一些典型的上学方式,如步行、坐校车等。考虑到学生们上学的方式可能不止这些,教师便先对班上学生的上学方式做了调查,发现一半以上学生是由父母骑电瓶车送其上学的,可这种方式教材上没有呈现,因此教师调整了教学内容。教师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的上学方式,并相机板书:骑电瓶车上学、走路上学、坐汽车上学。教学“上学路上的安全”这一环节时,教师将骑电瓶车上学作为重点,先让学生说说骑电瓶车上学的路上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危险的事,待学生充分交流后,再用视频播放交警叔叔的话,通过交警的介绍加深学生对骑电瓶车的危险性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小组讨论怎样上学才安全。为了加深学生对安全知识的印象,教师选取安全的或不安全的9种上学方式制成一张安全飞行棋棋谱,先让两个学生上黑板玩,边玩边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安全则前进,不安全则停止或后退。最后,让学生四人一组玩飞行棋,直至课堂结束。这节课的选材全部源于生活,教师不再是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创造者,上课不是讲教材,而是将教材作为学习资源和引导学生活动的线索。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丰富多彩的生活模型为依据,以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利用有趣的情境教学及鲜活的实践,让学生走进生活,让道德与法治知识融入生活,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以促进学生在道德品质及法治意识方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俞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教师,2019(03).

    [3]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