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冠肺炎疫情下学校心理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探索 |
范文 | 王秀娟 崔彦凯 摘 要: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容易使青少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文章针对新冠疫情特殊时期青少年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从学校心理教育与家庭教育进行整合的层面,提出解决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教育;学校;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整合;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G44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0-0023-02 随着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全国人民正常的生活,全国上下投入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中。疫情不仅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它带来的紧张焦虑氛围也影响着公众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学校停课,青少年学生在居家环境中上网课,不能与教师、同学面对面地互动学习,甚至有的家庭会出现亲子冲突,这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心理教育与家庭教育需要紧密结合,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一、疫情期间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1)紧张与恐慌。突然出现的新冠肺炎,使得学生被迫宅家、取消娱乐活动、隔绝同伴、出门戴口罩……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紧张、恐慌的情绪,甚至在认知、情绪、行为、人际交往和躯体方面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2)压力。中学生的压力主要源自学业。随着网络教学的开展,中学生感觉网课没有学校的面对面互动式教学生动活泼、参与性强。他们虽然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自学能力和自律性不是很强,在网课学习中容易出现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同时又担心自己被同学落下,以致出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导致压力增大。 (3)焦虑。中学生在家里使用手机能够浏览各种网络信息,加之缺少同学的陪伴、人际交往的支持,容易陷入焦虑状态。学生身体出现不舒服会担心是新冠肺炎,家长外出购物会担心其被病毒感染,再加上境外感染人数的增长、境外输入病例的出现,学生容易过度关注疫情,即使远离疫区,也可能产生“替代性创伤”。 (4)孤独。学生居家隔离,不能外出活动,生活空间狭小,容易出现孤独的心理。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如果受到家长批评,或者控制他们对手机的使用,就容易加剧亲子冲突,使学生产生无聊、孤独等情绪。 二、解决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学校的重视与关注。学校首先要做好心理健康摸排与筛查工作,可以通过班主任、家长、调查问卷等途径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然后,对学生进行疫情教育和心理健康自助资源的推送。比如,通过微信公众号为学生推送心理学知识,让学生积极看待新冠疫情和今后的生活。对于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学校要有针对性地主动做工作,为其构建稳定的心理支持体系。同时,学校还可以为学生开设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课程。 (2)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的引导与教育。班主任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等,组织学生了解疫情,了解同学及家人在疫情期间的反应,让学生知道自己产生的负面情绪是正常的,是身体自我调适的“正常化”反应。心理健康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教授一些适合他们放松身心和情绪管理的心理调节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 (3)心理健康教师对家长的辅导。居家期间,家长负责全面监护孩子,在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家长的知识水平和对孩子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学校应承担起辅导和教育家长的责任。心理健康教师无法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因此可以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教给他们一些正确的心理辅导方法。比如,可以向家长推荐阅读心理健康辅导书籍,如《直面“黑天鹅”——危机时刻的青少年心理疏导》等,让家长学会发掘家庭既有教育资源,尝试新的亲子沟通技巧。 (4)家长的陪伴与支持。在网络教学背景下,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落下功课,会反复叮嘱学生好好学习。对于“不听话的”孩子,家长更是批评不断,使本就存在焦虑心理的学生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在疫情期间,家庭氛围特别重要,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技巧性的沟通方式来开导学生、鼓励学生,而不是一味批评和指责。这时候的学生更需要陪伴和倾听。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中要肯定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也要给出一些建议,如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等,与孩子共同寻求积极的内心体验。同时,家长要做好榜样,积极调整心态,理性对待疫情,保持乐观情绪,给孩子传递信心。 (5)学生的自我调整和成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社会、学校、家庭的疏导与调节都是外部因素,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只有注重自我调整,自我成长,才能更好地面對现实生活。1)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做情绪的主人,掌握正确看待问题的方法,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情况特殊,计划有变,我要重新制订计划”“疫情短期内不能完全消失,但是我可以保护好自己”“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要学会等待”……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下,学生能够变得更加勇敢、坚强,拥有乐观的情绪和走出阴霾的信心。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发展大有裨益。2)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康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学生要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每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力争使锻炼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家长可以以钟南山院士等抗疫英雄为例,讲述他们锻炼身体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身体不仅能够增强自身免疫力,还是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前提。3)要拥有善于总结和反思的思维。疫情带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灾难,还应该有醒悟和反思。在灾难面前,要认识到自己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更加热爱祖国;通过全国人民同舟共济抗击疫情的壮举,明白个人融入集体之中,力量会更加强大;保护野生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对比中外民众对疫情的不同表现所引起的不同后果,看到规则意识的重要性……面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有助于学生快速成长。 三、结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在疫情期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重视提高学生的心理弹性、生命的韧性和自我疗愈能力、在多种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使学生有勇气、有能力积极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不确定的情况,是学校和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胡振开.应用心理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佟荣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互动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 [3]王媛.家庭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J].甘肃高师学报,2016(0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