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父母教养方式对孤独症患儿行为特征的影响
范文

    王淑娟 姜丹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 ?孤独症患儿? ?行为特征

    儿童孤独症也称为孤独性障碍或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患儿主要表现为情感淡漠、认知特异以及“凯纳三联征”(即语言发育障碍、社交障碍、 兴趣和行为刻板),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1]。大部分孤独症儿童的预后较差, 一般生活不能自理,多数到成年期仍然属于精神残疾者,为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该病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但其疾病机制尚尚不明确。父母教养方式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行为倾向,包括实施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与形式[2]。研究发现患儿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孤独症患儿的治疗中有重要影响[3]。对此本文进行深入探讨,具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将80例在我校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孤独症儿童纳入此次研究中,其中男57例,女23例,年龄2~8岁,平均(4.15±2.42)岁;其中农村户籍36例,城市户籍44例,独生子女61例,非独生子女19例。患儿父母年龄25~43岁,平均(31.35±5.63)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46人,初中及以下34人。

    (二)方法

    由研究者自行編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表格内容主要包括患儿的年龄、性别、家庭所在地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等。

    (三)观察指标

    ⑴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特征量表(ABC)从5各方面(共57个条目)评估所有患儿的行为特征,包括儿童的交往能力、语言能力、感受能力、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躯体运动能力;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进行评估,总分≧53分即表示患儿存在孤独感,总分≧67可判定患儿为孤独症,评分越高表明患儿的孤独症行为越严重。由抚养人或家长填写患儿的基本情况。

    ⑵采用父母教养方式中文量表(EMBU)测评,共81个条目,15种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母亲量表中包括惩罚严厉、情感温暖与理解、拒绝否认、过度干涉保护以及偏爱被试5个因子;父亲量表中包括惩罚严厉、情感温暖与理解、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过分干涉6个因子。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评估,每个条目自“从不”至“总是”,频率逐渐上升,评分越高提示父母表现为该因子上的行为越多。该量表由患儿及其家长共同填写完成。

    (四)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n,%)以X2检验,P<0.05提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二、结果

    (一)孤独症患儿行为特征ABC量表得分

    儿童的交往能力最小分值为4分,最大分值为21分,平均分值(15.27±5.13)分;语言能力最小分值为3分,最大分值为22分,平均分值(17.15±5.94)分;感受能力最小分值为3分,最大分值为11分,平均分值(9.13±4.36)分;生活活动能力最小分值为5分,最大分值为16分,平均分值(15.76±4.26)分;躯运动能最小分值为4分,最大分值为18分,平均分值(12.35±4.05)分;总分为(68.17±14.45)分。

    (二)不同人口学资料患儿父母教养方式EMBU量表得分

    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的孤独症患儿,其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如下:

    不同性别:男性患儿的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父亲过分干涉以及母亲惩罚严厉、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度干涉保护、母亲偏爱被试评分为(1.36±0.36)分、(2.75±0.34)分、(1.65±0.46)分、(1.53±0.38)分、(2.06±0.63)分、(2.22±0.53)分、(1.16±0.41)分、(2.83±0.51)分、(1.46±0.35)分、(2.04±0.44)分、(1.64±0.60)分;女性患儿的上述评分为(1.20±0.20)分、(2.85±0.46)分、(1.73±0.62)分、(1.27±0.31)分、(2.39±0.47)分、(1.91±0.44)分、(0.87±0.23)分、(3.16±0.55)分、(1.36±0.34)分、(1.83±0.36)分、(1.79±0.37)分。

    不同家庭所在地:城市患儿的上述评分为(1.29±0.28)分、(2.93±0.36)分、(1.75±0.52)分、(1.59±0.38)分、(2.15±0.53)分、(2.14±0.51)分、(1.27±0.34)分、(3.23±0.28)分、(1.46±0.38)分、(2.26±0.52)分、(1.79±0.52)分;农村患儿的上述评分为(1.23±0.32)分、(2.71±0.22)分、(1.52±0.45)分、(1.35±0.48)分、(2.21±0.42)分、(1.25±0.30)分、(1.21±0.36)分、(2.85±0.16)分、(1.44±0.27)分、(1.95±0.45)分、(1.54±0.45)分。

    是否为独生子女:是独生子女患儿的上述评分为(1.28±0.24)分、(2.85±0.41)分、(1.61±0.46)分、(1.46±0.52)分、(2.27±0.23)分、(2.19±0.65)分、(1.29±0.27)分、(2.92±0.32)分、(1.37±0.51)分、(2.19±0.65)分、(1.49±0.56)分;不是独生子女患儿的上述评分为(1.21±0.37)分、(2.76±0.34)分、(1.73±0.38)分、(1.21±0.43)分、(2.06±0.39)分、(1.93±0.63)分、(1.26±0.21)分、(2.83±0.25)分、(1.42±0.33)分、(1.92±4.36)分、(1.32±0.58)分。

    三、讨论

    本研究显示孤独症患儿的行为特征得分为总分为(68.17±14.45)分,这表明与正常儿童相比较,孤独症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执行功能、情绪理解能力等均明显较差,提示患儿多存在感受能力差、交往能力缺陷等行为问题[4]。

    此外研究还发现对男孩父母干涉较多,管教严厉,而对女孩则惩罚措施较少,保护意愿强烈,注入了更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针对男孩与女孩,父母采用了不同的教养这可能与不同性别孩童的性格特征差异有关,一般来说女孩性格温顺,男孩则性格调皮[5]。此外非獨生子女得到父亲过度保护低于独生子女,这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占有较高的地位,易得到家庭的保护和宠爱[6]。另外城市的患儿父母的干涉、偏爱等评分均高于农村患儿父母,这可能与城市儿童的学习竞争激励,压力较大,父母对子女要求高,往往忽略子女的感受;同时由于城市生活条件更好,父母对子女的偏爱程度更严重[7]。

    此外研究过程中还发现父母采用情感温暖等负惩罚的积极教养方式,有助于培养患儿形成良好的行为,提高患儿的感受行为与社交能力;而父母采用正惩罚、偏爱、过分干涉等消极教养方式则会对患儿的正常行为造成抑制,直接影响其正常运动、语言以及自理能力。因此,医护人员需要采用多种传媒途径对孤独症患儿父母加强疾病相关信息指导,使其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以提高患儿的治疗与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孤独症患儿孤独症行为受到父母的教养方式的影响。因此应指导父母开展积极教养方式,以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培养患儿正常行为能力,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何瑜玢.儿童孤独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6,(06):1343-1346.

    [2]贾高鼎,曾明,王爱平,等.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自尊的独特贡献:儿童气质的调节[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03):535-539.

    [3]左阿珠,陶兴永,陶芳标.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6,(10):1598-1600.

    [4]李婷婷.父母教养方式对孤独症患儿行为特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03):63-65.

    [5]潘雯,杨晓丽,徐文明,等.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6,(03):366-368.

    [6]张喜转.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式比较[J].现代商贸工业,2014,(09):146-147.

    [7]赵静,严保平,连文仙,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式、成就动机及自尊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5,(06):423-425.

    (作者单位:长春市绿园区星光特殊教育学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