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探讨 |
范文 | 刘梅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学水平的提升,小学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相关问题也渐渐的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如今,课程改革时代已经来临,基础教育阶段大纲也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有了创新性的要求。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其必须要合理的对其进行发展性评价,继而对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质量进行提升,同时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其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据此,本文立足于现有环境对小学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相关问题研究,希望能够对现实有所裨益。 关键词:小学 ? 数学 ? 发展性评价 提升学生对数学进行学习的兴趣是开展数学教学的基础,而在课程改革环境下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能够较好的促进学生投入到思考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让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到自信与学习的满足感,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据此,本文对小学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问题进行研究,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性评价的内涵 所谓发展性评价,主要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学生,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进而提升其积极性。具体的说,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对发展性评价进行应用,目的在于对现有的教学理念进行革新,对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进行考察,同时对他们进行激励,促进小学生能够全面的进行发展。 再从教师的角度看,其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创新,对教学水平进行提升,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所以,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对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二、小学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应用措施 (一)对发展性评价的作用进行明确 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教师就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性评价的作用进行明确。具体的说,教师在现实情况中通过发展性评价,能够使小学生树立自身的个性与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坚持自身的想法,坚持对真理的追求,敢于探索,进而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够树立自信。此外,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设计、开展,促使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1]。 (二)通过合理分组开展学生自评与互评 对于发展性评价来说,可以通过组织活动的形式来进行。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除了一对一开展活动之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进一步深化活动过程,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让他们相互评价,共同进步。此外,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还不够活跃,认知能力还不够强,所以通过合理分组,进行发展性评价较为合适。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自身对学生的了解进行分组,之后切入主题开展发展式评价活动,完善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的过程。 通过合理分组,毫无疑问能够对发展性评价的有效性提升,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在课堂上,学生数量较多,而教师只有一名,其很难完全的评价到每个学生,而对学生进行分组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在解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的进行了分组,让学生互相之间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中,教师就可以对各组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解题方法进行解题,之后进行总结。进行了总结之后,教师可以说出最终的解题结果,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的评价,这样就可以对学习效率进行提升[2]。 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一点,通过合理分组开展学生间的互评活动,虽然其能够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但是在合作模式下的学习,学生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些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更加主动,还有些学生比较贪玩,没能够认真的、主动的参与到小组活动当中,如果不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就会大大的削弱活动效果。据此,教师必须要持续加强對学生的引导,对学生的互评要引导,并能利用互评更好地激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互助性。 (三)教师应了解发展性评价的原则 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最重要的内容就在于发展性评价的原则,教师必须要遵守发展性评价的原则,从而实施发展性评价,否则就很可能导致评价过程不够合理,评价步骤不够完善,评价指标不够精确,评价结果缺乏意义。发展性评价的原则过程性原则、交互性原则、定性化原则等。先从过程性原则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指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生的学习结果,但学生的学习结果却不能掩盖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应该重视学生取得的成绩,还需要明确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际参与程度、求知欲望、探究实践性等等、此外,对学生合体的评价还需要包括不同阶段的进步情况,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的达到最终目的。 从交互性原则的角度来看,在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中,教师评价的主体必须要具备多元化的特征,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体除了教师之外,还应该让学生自己做评价主体,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自己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此外,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家长的合作,让家长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当学生、家长、教师三方都能够参与到评价中,那么整体的教学效率势必会有所提升。 从定性化原则的角度来看,整体的评价过程需要以定性描述为主,具体做法是,教师需要对分等级的定量评价方式进行采取,对学生学习评价结果的显现上需要多对其进行语言鼓励,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进行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另外,教师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了解教学中的优势和劣势,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加强对小学数学课堂实际情况的把握[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21世纪的今天,课程改革时代已经来临,基础教育阶段大纲也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有了创新性的要求。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其必须要合理的对其进行发展性评价,继而对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质量进行提升,同时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其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自身对学生的了解进行分组,之后切入主题开展发展式评价活动,完善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马海燕.小学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研究[J].学周刊,2018,(08):29-30. [2]黄敬波.小学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研究[A].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三卷)[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14. [3]于芹.论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J].教书育人,2008,(S3):8.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平阳小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