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建筑园林环境与城市设计浅谈 |
范文 | 刘秀晨 在城市建设中大家一致认为城市规划是龙头,它以法规的形式提出对城市建设的规定和约束,然而法规带来的后果又往往有其局限性和被动性。北京金融街的楼房一律压红线,为争取最大容积率,后果是整齐划一的高度,老老实实的“排排坐”,除建筑形象有所变化,千篇一律的呆板,雄伟壮观的大道变成一座座高厦围合的扩大了的胡同。当然,在法规的要求下,城市规划也有好的作品,也有创作的空间,不少规划师的劳动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国内除天安门广场外,近年来北京奥林匹克区域内鸟巢、水立方、奥森公园的空间环境的城市设计,建国门立交桥的周边等等,也都成为世界级的成功的城市设计范例。 城市设计则是由建筑、道路、绿地等构筑成的城市三维空间的综合设计,创造完美的城市环境始终是规划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的共同追求,它决定着城市综合环境的形象和特色,要解决的是城市环境杂乱无章或千篇一律的乏味、单调,把活生生的富于历史、自然特色的城市内涵体现出来。老城的城市设计任务是改造整治,它涉及到部门和群众利益,新城的城市设计则是再塑空间。城市设计者必须有驾驭三度空间的实力,必须有较高的思想文化修养,用匠心去组织城市空间。 园林绿化是组成城市空间的最重要元素,它占据整个城市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园林绿化在城市设计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必须呼吁园林介入城市设计,让风景园林师来主导城市空间并和其它专业共同合作完成。 一、园林介入城市设计大有可为 北京王府井商业街北部的八面槽,有一个教堂,教堂周边是一片绿地,在商业街整治中取消了教堂围墙,优化了周边的园林,把教堂和王府井大街融为一体,成为游人、顾客购物之余的休憩乐园,一下子让匆匆的路人停下脚步体验购物环境的人性化和“慢”生活,无形中教堂变成了购物之余的“公园”。园林改变了一条街,游人把购物的生活方式改变为休憩和興致。王府井大街的西侧,拆迁建设了皇城根公园,一下子变闹市为安静的绿地,彻底颠覆了这条街的嘈杂环境。 北京建国门外立交桥周边,大片的立交绿地与周边的中国社科院、外交公寓、宾馆和古观象台融为一体,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亚运会期间北京最美丽的城市设计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北京”景观,这组环境的照片被广泛用于北京市的宣传,成为北京的标志性景观。 奥林匹克体育公园把标志性的斗拱大门和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与绿荫覆盖的奥林匹克大道、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起构成最具魅力的国际北京。这其中绿荫是主体,园林是手段,成为用园林手段改变北京的经典。 上海浦东新区的陆家嘴、天津滨海新区的于家堡都是新时代城市设计的典范。这些地方的园林绿地一直是高厦、立交相融的绿色空间,成为城市中心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上海浦西的“延中绿地”,用大片树荫替代了旧中国遗留的杂乱楼群,成为世界“都市改造”的光辉典范。 我国传统规划、传统建筑、传统园林中有世界城市设计最光辉的典范,以天安门广场 、故宫和北京中轴线为例。以英雄纪念碑为中心的天安门广场把周边的天安门、大会堂、博物馆和纪念堂,从尺度到体量,从建筑形象和高度到广场绿地的统一协调,使她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广场。从永定门沿中轴线向北依次是前门箭楼、正阳门、天安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越过景山万春亭、寿皇殿、鼓楼、钟楼,让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这条北京城的脊梁,鲜明地突出了九重宫阙、唯我独尊的思想。故宫中轴的严谨和东路西路庭院建筑群的千变万化,使它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皇宫,每一个单体建筑都具有鲜明的与之功能相吻合的个性,共性普遍寓于个性之中,体现皇家集权思想的鲜明特征,它展示的是统一与变化,共性与个性的辩证思维,是极其成功的范例,这些就是城市设计的哲理。 二、不同城市环境运用城市设计手段的思考 (一)大尺度园林 园林进入生态修复大致有三个层面: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再塑,生态修复以自然修复为主,工程修复也是必要的。过去对园林较多关注亭台楼榭、曲径通幽、诗情画意,这些是必要的甚至是生态的一部分,现在更多是对准大园林、大尺度和大生态,原来的眼界和思路已经不够了,“人与天调 、师法自然”是园林的出发点又是归宿,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避免又可能伤害自然,因此保护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还要最小程度干预自然。 大尺度园林往往营造的是大地景观,大片的纯林混交林,但它又不是纯粹的林业,例如长江流域的“梅林梅海”,“竹林竹海”,香樟水杉;天津滨海大片的小叶白蜡,北京的国槐、垂柳、毛白杨。尺度大可能带来粗放,作为园林又要彰显其精细化,既要还原大自然又要高于大自然,即“大尺度、精细化”,这才是园林区别于林业的生态修复。园林生态修复要以大面积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竖向和水体则要慎重,那些几到几十平方公里动辄就挖湖堆山几乎是不可能的。水量充沛的城市调动景观用水不必吝啬,但是那些连喝水都成问题的干旱城市则要理性对待,不能大笔一挥几个亿的花销用来玩水,这是不合算也是不允许的。大尺度园林不是皇家园林,没有那么多的建筑,在简约设计的前提下设置与功能相关的少量建筑和设施,其节奏与韵律,序曲高潮尾声的布阵要准确合理,这也是城市设计的一般规律。城市设计的项目有大有小,哪些要注重简约,哪些要判断取舍,都要把项目放在大环境中加以判断,土木不可妄动。另外,天然林地只有纯林和混交林,最近看到不少城市造林,为了防止病虫害,栽成了不同树种小单元的组合林,我把它称之为“花布林”,事实上自然界没有花布林,要找到平原造林结合园林植物配置的新思路,还有大面积造林中是否运用微地形的手段也值得商榷,因为面积大不是靠地形丰富就能够解决景观。 (二)路口环境 20世纪60年代有人曾对北京的国家美术馆、民航大楼、华侨大厦的路口综合设计提出过批评,每组单体可能都是成功的,摆在一起则如同穿马褂的、扎领带的荟萃一堂。与那个时代相比,我们已经取得较大的进步,比如城市立交桥大路口的综合规划,注重大型建筑周围和空间的协调性,旧城改造注意改善路口、小区路口的环境。为了缓解交通和布置街景,一些大型建筑开始退出路口而让位于绿地,西单路口的预留地就是成功的一例,即使是高层大体量的建筑摆上去,也应该留出足够的绿地,为建筑穿上绿色的裙衣。当然,把角绿地的设计未必都是密林,疏密相间的植物搭配,开放式的布局,会给城市增加生机和美感,即使把角搞起建筑,也要在高度、体量、色彩、风格上寻找协调美和现代美。 (三)街景 由于城市用地紧张,几乎所有建筑一律压红线一字型布置,加上为了“强化”街景,好心的规划师在临街安排的几乎全部是高层或超高层,乏味、单调、缺乏生机,使人窒息。其实城市的街道有两个线型构成:一条是以建筑为主高低相间的天际线,这条线有大量的行道树簇拥着,形成城市绿色的裙衣,也是道路视野的聚焦。另一条则是沿街建筑与绿地构成的凹凸线,这条线打破了建筑一律压红线的单调,规划部门应果断地让出临街的一些地段作绿地,这样在街景上既考虑到建筑高度上的变化,又有平面上凹凸变化,让两条线型形成城市街道的主旋律。很多临街建筑在规划上都有绿地率的要求,把宝贵的绿地率让位给临街,既没有减少容积率又解决了城市街道景观,何乐而不为。二里沟临街绿地虽小,却代表着街景设计的一个方向,十分可取。街景绿化给风景园林师在设计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化断面的丰富性,背景树木的统一性,植物配置的多样性,这些共同构成街景园林的城市设计。 (四)居住区楼间绿地的城市设计 居住区是生活环境,它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安静、安宁,绿荫、宜居、和谐。居住区本身的平面布局虽然是规划师的任务,但千篇一律的成行成排和居住区周边的围合楼座应该加以修改,楼盘绿化不是公园,也不应该山水化。那些过多过繁的建筑小品、亭台楼榭、叠石理水,应该服务于居民的生活需求,小区多绿荫多花草重生态已经足够,独出心裁的建构筑物要少甚至尽量不做,让那些浓阴大树成为局住区绿化的主题。高级奢华装修,应该杜绝,目前尤其是南方某些居住区过于奢华的园林绿化的模式应该进行调整,为了形成植物配置的构图美,故意不在小区游览路上栽树,让游人晒着太阳观景,虽是一种时尚,却应给与关注和改变。 (五)大中型公园绿地 一座完整的大中型公园本身就是一部城市设计的作品,它由植物、道路、建构筑物、地形、水体及各种功能设施诸要素共同构成,这里重点谈谈颐和园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两种不同性质的造园。颐和园作为东方皇家园林代表,它的造园艺术简直是一部设计哲理的教科书,共性与个性,主景与配景,协调与对比,联系与分割,韵律与节奏,点景与借景,重复与跳跃,虚与实,动与静,收与放,主从次的构图关系都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它是由行政办公、生活起居和宗教神权三大部分构成的皇家园林,从东宫门、仁寿殿围合的朴素的行政办公区向南,经耶律楚材的树林,封闭空间一下子被打开,进入眼帘的是昆明湖、万寿山的湖光山色豁然开朗,这就叫“欲露先藏”。它还运用借景的手段,把远处玉泉山塔的绿色空间拉进来作为中观,一直延伸到远观西山,这几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借景技法,经玉澜堂、宜芸馆至仁寿殿的生活区,就进入七百三十多米长的长廊。关于长廊,当年梁思成先生有这样一段分析:长廊每间其柱式、开间、形式完全相同,形成一种简单的重复,或者叫千篇一律,给人以统一,但稍加注意你会发现每间配以不同内容的精湛彩画,使这一重复增添了第一层丰富的变化。每前进若干间又会跳出不同形式的亭子或楼榭(如对藕舫、渔藻轩、山色湖光共一楼等),这第二层变化给长廊带来了生机,在这里,重复与跳跃都给人以美感,是共性与个性、统一与变化的共存。假设没有重复,每间廊子的柱式、材料、工艺都异样:木头的石头的,方的圆的,雕琢的平滑的等等,五花八门,会把人逼到思维混乱精神异常的困惑中,而倘若没有前面所说的那些变化,将是无比单调乏味。长廊实在太美了,它的美就在于对立统一哲理之美,当然,长廊与佛香阁水平与竖向的对立统一也是哲理之一:进入排云殿轴线转向,攀高直登佛香阁、智慧海,着意突出了神权的威严,这些哲理如果较好地运用于城市设计和园林创作中将大有裨益。颐和园的布局在城市设计的理论指导下使它成为世界级皇家园林的一座顶峰,而园林在其中的微妙布阵正是我们向前人学习的重要创作手段。 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大尺度公共绿地,运用了现代园林的基本理论:大尺度的林地,公园与城市相联系的道路交通,中水和运用湿生植物的水体净化,利用建筑弃土充分展示的地形有哲理的起伏,“藤上结瓜”创造以人为本的休憩、健身和社交环境,设计者以其匠心和立意各自有新颖的追求。这里摒弃了千孔一面的重复,特别是提倡以自然绿地为主,摒弃了园林文化运用的过度符号化、过度解释化和放大文化等等弊病,都值得提倡。 海淀区以三山五园环境整治为例,那些过度注重恢复不同年代的园林建筑,故意制造“七山八园”的错误,终于被制止,替代它的则是烘托三山五园的林地和稻田,重新回到以生态、林地烘托主景,甘当三山五园的配角,成为北京西郊生态修复的样板,以上实践突出了生态、休憩、景观、文化和城市减灾避险的主体功能。 (六)商业街环境 目前商业街建设成为一种时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商业街除了购物、餐饮、娱乐这些功能外,都在开始重视园林元素在其中的运用,树荫、便民的休息座椅和洗手间、招揽生意的园林水法、营造购物游览慢生活的方式,开始注重商业街的人文关怀,创造以为人服务为中心的主线,这些是园林切入商业街开展城市设计的重要机会。那些独出心裁的明清一条街、唐宋一条街等,已经很少有人问津,过去那些商店前脸压红线,挨门排户,一律的小二层,公厕无处找,汽车无处停,无消防通道,无绿化空地,造型单一缺乏个性的老一套也基本结束。决策者、设计者本人也是顾客,就应该以顾客的行为心理学为出发点进行设计。商业步行街应有浓郁的商贸特色,店铺高低错落有致,前放后移成景,较大商场应后退红线,开辟人流聚散和车辆停放的场地。商业街绝不应只考虑一条街线,而是一定范围的三度环境,最好能把购物、餐饮、娱乐功能分地段设置,留出适当的绿地,充分利用铺面、便道和屋顶搞些垂直绿化甚至屋顶花园以此留住顾客,即使是为提高营业效益这些也是必要的,国内几乎所有城市都在建设公园式商业街,而且各有特色,争先恐后,应该突出哪些摒弃哪些,各有选择。 (七)大城市超高层地区的城市设计 近年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一批以写字楼为主的超高层建筑群,这也许是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上海的浦东陆家嘴、浦西虹桥高新区、深圳的地王大厦和京基100、北京的国贸中国尊和央视以及广州、武汉、长沙、宁波东部金融开发区等等。园林如何介入超高楼群的城市设计,一直不被人关注,美国纽约曼哈顿是百年高厦老区,几乎没有行道树,面对大西洋、哈德逊河和东江形成的优越海风和高厦窄路不需要遮阴的现实,却还集中建设了3.7平方公里的中央公园,它应该不是今后高厦群落的典范。陆家嘴高厦相间疏密得宜,面对黄浦江和东海以及世纪大道和世纪公园,成为现代超高层地区的范例。一句话,高厦绿荫相间得宜是超高层地区城市设计的新模式,它可以形成都市气氛、丰富城市空间和取得节约土地的多赢,但是造价高、管理难度大、耗能多、安全忧患等弊端,使其发展也受到限制。上海虹桥高新区在高层上栽植大树设置屋顶花园垂直绿化添加园林元素的尝试,在赞扬和质疑声中成为特例。超高层区的城市设计要统筹考虑空间关系,要想把生态、景观、文化、安全避险、人流物流以及高厦之间相互依托借景,形成主从次的构图和绿荫簇拥的城市新地标,园林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八)城乡结合部环境 北京市郊大片绿化隔离带形成的片林具有独特的优势。市区与郊区间的大片林地成为重要的绿色空间,形成多层次多色彩和疏密相间的植被群落。这些绿色空间既有大片的绿量,成为最好的郊野公园,具有很好的休憩功能,还可以建成导向市区的楔形绿地,把清风绿波导入市区。 (九)城郊风景区和生态功能区 这里说两条意见,一是对自然风貌完整的风景区要采取完全保护的态度。香山的红叶、八大处的山桃、山杏已经衰老,还有门头沟、昌平、延庆山区等等,如何复壮植被是亟待解决的。二是这些风景区都是生态功能区,应该画出生态红线,在风景区之外需要建设的项目,要极其慎重并尊重原有风貌和限高。国内大批风景区内的千孔一面的琉璃瓦顶宾馆,与当地文脉毫无关联,应该逐步取缔,宾馆等各种服务设施都应该放到核心风景区之外。 城市综合环境的历史演变往往是经济社会生活、传统文化历史长期积淀的产物。新的城市设计首先要把握认识主体是人,在能动的实践中挖掘提炼新的空间环境,在统一中寻求意境、个性、文脉和哲理,把握深刻的创作意识。北方城市的浑厚,南方城市的纤细,西部城市的质朴,东部城市的开化等都要有鲜明的创作手段。青岛和大连,广州和厦门也都有各异的城市文化,当然也不排斥相互的融合,京味城市文化也可以在现代建筑语汇中寻找归纳,这些新语汇应从更深层次更高角度提炼并升华,既是“北京的”又是“现代的”。园林在城市设计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人是城市空间的主人,又是城市空间的缔造者,园林、建筑、城市规划、市政设施共同构成城市环境,要在新的城市设计中找到全新的追求,既要强调科学合理又要有新的视觉形象,突出人对环境的使用和体验,两者互补缺一不可。在新的城市设计的潮流中,创作出生动的、深刻的、有哲理的甚至艺术的新的城市空间,园林在其中大有可为,我们期待着。 (责任编辑:王珊珊)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