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数字化转型的人才之困
范文

    袁超+唐乘花

    

    近年来,随着对数字出版认识的日渐加深,传统出版正在积极尝试数字化转型,但因受产品创意设计人才匮乏、传统编辑重案头轻技术、引进的技术人才水土不服等因素影响,转型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缘由,人才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数字出版人才需求结构与传统出版数字人才现状

    1.数字出版人才需求结构

    数字出版人才大体可分为三个模块:

    第一是内容模块的人才,即能够进行选题策划、内容整合、编辑出版的专业人才,主要包括内容编辑、责任编辑、美术编辑等。这部分人才是传统出版社最大的优势。

    第二是技术模块的人才,即能够进行数字技术研发、数字产品生产,针对不同的传播介质进行内容传播的人才,主要包括程序设计与测试、网站维护、技术维护、格式转换、内容拆分等人员。这部分人才是传统出版社最匮乏的。

    第三是运营模块的人才,即能够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确定本企业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盈利模式的人才,包括项目管理、经营、信息网络管理等技术编辑、网络营销人员。这部分人才也是传统出版社所缺少的。

    纵观当前在转型上有所成效的数字出版,无一例外是按照这三个模块来搭建人才队伍的,如外研社的“爱洋葱”就是按技术、运营、内容三个模块搭建人才团队的;人民邮电出版社的数字产品开发部门也主要由策划、研发、营销推广人员等构建团队。

    2.传统出版企业数字人才现状

    第一,传统编辑对数字出版的整体认知度不高,转型主动性不强。传统出版社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出版流程使得从业人员已经步入惯性思维,对新技术不敏感,对数字出版的认识整体上较为滞后,在传统出版社现有盈利能力和经营管理模式下从业人员向数字化主动转型要求不强烈。从湖南传统出版社走访所知,各出版社虽成立相应部门,但编辑转型主动性不强,主动开展数字产品策划和设计的编辑不到30%,仅有少数出版社少数编辑尝试图书的数字化转型。

    第二,传统编辑对数字技术理解力有待加强,技术人才匮乏。由于传统出版专注于纸质书的内容出版,传统编辑对数字技术理解力不到位,技术人才匮乏,给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的方向、技术判断带来障碍,甚至在与技术公司合作中缺乏话语权,严重影响传统出版社转型积极性。传统的编辑应主动研究优质内容和技术呈现形式,加强对新技术、移动通信、电子商务、终端格式等的理解,为技术人员研发和设计产品提供需求。

    第三,数字出版人才能力结构发展不均衡,复合型人才缺乏。当前数字出版人才的能力结构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编辑人员不了解产品技术,二是管理人员不了解新媒体整体运营,三是技术人员对出版专业知识相对缺乏。数字出版人才既要精通数字出版物内容,又要熟悉数字技术特性和出版流程。传统出版社最急需的是对传统出版流程和数字技术及经营管理都比较熟悉或精通的复合型人才。

    传统出版数字人才匮乏原因探析

    1.数字出版发展方向不明,对编辑人才的转型缺乏引导

    目前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可谓处于探索阶段,“内容为王”“终端致胜”“技术为先”“服务至上”等抽象提法使企业感到迷茫,加之出版社目前的效益尚可,企业持有不想大力向数字化转型前进的观望态度,涉足的数字出版也停留在建网站或与运营商签订委托数字化协议阶段。如湖南出版集团的数字出版虽然在全国已形成初步影响,但依然存在“集团主动推,子公司不动”的怪现象。出版社受传统思维方式和体制制约,对人才的需求导向仍偏向于传统型,尽管成立了数字出版部门,但在传统的赢利模式和守旧的用人模式下,数字出版部门在某些出版社甚至被视为“边缘部门”,从业人员大都是计算机技术人员,他们缺乏编辑理论知识,也没有选题策划和市场营销经验,难有作为。

    出版社数字化发展方向不明,加上企业内部数字化水平不高,数字化工作流程尚未建立,没有产品作为载体来引导编辑转型,编辑人员核心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出版,缺乏双向或多向的跨媒体交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传统编辑对数字出版的陌生,传统编辑不适应数字出版发展形势要求的弱态已经明显暴露。

    2.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编辑知识结构与数字出版存在偏离

    传统出版编辑岗位相对稳定,人才更替不快,知识相对老化,数字技术素养较为缺乏,对数字出版所需的跨媒体技术理解较慢;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不清,又使得出版社难以养活一支技术团队,造成出版社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数字出版的要求。

    出版社编辑的知识背景多集中在文史哲等人文社会学科,理工科的人才偏少,加之多年来出版社已习惯于把电子照排、格式转换处理等技术活外包,所以,数字出版的“技术意识”和“技术能力”相对贫瘠。数字出版是一种全新的内容生产模式,传统出版社编辑知识结构与数字出版每个环节都需要技术背景二者之间明显存在偏离。

    3.数字出版技术培训不足,企业对人才继续培养机制不完善

    对现有人才的培训是出版社向数字化转型最需要做的基础性工作。笔者通过查询原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远程教育课程“网络出版与数字传媒”的18门课程介绍资料发现,对数字技术的课程开设微乎其微;同样,从该中心网站的培训信息发布中了解到,自2011年以来针对业内出版人员所举办的88期培训班,与“数字出版”相关的培训班有18期,占20%,但主题多偏重于网络编辑、数字出版转型、法律法规、编辑加工、市场开拓、数字版权开发和保护等方面,对数字出版技术的培训严重不足。

    虽然数字出版技术培训和学习的迫切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传统出版社依然存在不重视在职人员的继续培养的现象,或者在培养方式和内容上跟不上数字出版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人才继续培养的机制不完善,缺乏一个行业转型的全面规划,因而人才培训缺少计划与目标,加之出版改制使得编辑任务加重,工作压力加大,接受在职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较少,缺乏系统、完整的学习和培训。

    传统出版转型人才之困的突破策略

    1.增强危机意识,促进从业人员实现自身转型

    传统出版社应通过业内资讯、交流等方式,让员工充分了解数字化对传统出版业的严重冲击和影响,使其增强传统出版社如不尽快跟上数字出版发展的步伐就有可能被出版产业淘汰或“边缘化”的危机意识,实现主动转型。就目前来看,多数编辑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也没有积极转型的主动性。传统出版社要充分加强编辑主动参与数字出版转型的意识,把在传统出版中已形成的内容资源优势、选题策划能力、文字编辑加工能力、出版物营销能力延伸到数字出版领域,通过转型提升信息集成能力、超媒体编辑能力、内容再生成能力、多媒体传播和营销能力等。

    2.完善培训机制,引导编辑掌握数字出版技术

    传统编辑转型既要通过转变观念实现自身转型,还需要社里全面大力支持,使传统编辑能从繁重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业务中抽身出来,参与各项培训,关注并尝试数字出版。根据行业历史特殊性和数字出版的特点,以培养为主,可采取邀请专家来社讲座、组织外出培训、到数字出版企业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对不同类型、工种的人才分层次进行不同内容的数字出版技术培训。

    传统出版社在制定数字出版发展战略时要对人才的开发、培养、管理等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计划和制度,调动传统编辑转型的积极性。出版社基于ERP系统、发行专家系统管理,激活社网站、建立SNS社区群体等方式,促进传统编辑人才形成数字出版习惯和意识,出版社也可以通过减免传统出版业绩任务的形式或对实现数字出版、对内容资源进行全媒体整合出版策划的传统编辑给予奖励的形式,改良人才成长土壤,建立人才发展机制,引导编辑掌握数字出版技术。

    3.开展数字出版项目,引领编辑多角色转换

    为了加快传统编辑的转型,出版社应开展数字出版项目,一方面出版社借助数字出版项目在与技术公司的合作中为传统编辑创造数字技术交流的机会,以助于学习数字出版先行者的实践经验,为传统编辑转型提供实战平台;另一方面,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把数字出版和本社传统图书出版特色紧密结合起来,以传统出版业务带动数字出版的发展,在项目的实施上培养年轻骨干人才的出版技术创新能力、多媒介管理能力、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的协同力。

    数字出版需要基于不同阅读需求、阅读习惯、阅读群体、内容载体、阅读平台等展开针对性的内容资源精细拆分,为内容资源找到合适的呈现方式。因此,在数字出版实践中可以观察员工,发现其专长,引领编辑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新业务流程进行多角色转换,如向版权代理、数字产品项目策划、内容整合、产品的设计、售后服务、在线或无线的营销推广等角色转换。

    4.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储备后续人才

    据了解,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全国100多所院校已开设了数字出版的专业方向和相关课程,传统出版社应强化学习型企业建设,可以与研究所、高校、行业主管部门的人力资源部和培训部门联合开拓数字出版领域的专业培训,为员工的学习提供机会和平台,也可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教学、实习和科研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建立起有效的系统培训机制,形成产学研联盟,共育人才,促进人才的快速成长。

    (作者单位系湖南大众传媒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