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孙跃农主任治疗痛经三法 |
范文 | 李荣秀 周协呈 【摘 ?要】痛经在临床中比较多见,中医认为病机为经水不利、不通则痛。在治疗时,依据病机,实施辩证论治,根据虚、实、寒、热、瘀、滞等病机,对症治疗,能够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总结了云南省第三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曲靖市首届名中医孙跃农主任注重疏肝、活血、经前服药治疗痛经的经验。 【关键词】孙跃农;痛经;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R 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0219-02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痛剧昏厥者,称痛经,亦称“经行腹痛”。痛经是妇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1]。其中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盆腔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青春期多见,常发生于初潮后的几年内[2];继发性痛经是指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黏膜下子宫肌瘤、盆腔炎、宫腔粘连等引起的痛经,其中以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3]。老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痛经病形成自己独有的治疗方法,现将老师治疗痛经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痛经治疗首重疏肝 《丹溪心法》云:“经水将来作痛者,血实也(一云气滞)。临行时腰腹疼痛,乃是郁滞,有瘀血。”《傅青主女科》曰:“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拂其气而痛生。”《沈氏女科辑要笺正·辨色及痛》载:“经前腹痛,无非厥阴气滞,络脉不流。”由于当今生活、工作中种种压力,或者人际关系紧张,或者家庭不和谐等,临床上以气滞血瘀型多见。情志郁结,气机失调,可因气滞而导致血瘀。“肝为五脏之贼”,肝郁则气机无以调达,如朱丹溪云:“有怫郁,诸病生焉……郁者,结聚 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遂气塞不通,血壅不流,如大怒可使气乱而逆,血失常度。” “肝为女子之先天”,其生理特点是:肝为刚脏,主藏血,体阴而用阳,肝主疏泄功能的正常运行有赖于阴血的濡养,而“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期数脱血也”(《灵枢·五音五味》),因此,妇女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更易因阴血相对不足而出现肝郁气滞血瘀之证。“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瘀影响气机的运行,导致气滞血瘀,经脉运行受阻,“不通则痛”。肝既主藏血,又主疏泄,二者在生理上相互依赖,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经期阴血下注血海,肝血相对不足,肝体失养,疏泄失常。若此时情志不畅,则肝郁愈甚,而气血调节失司,至痛经之病。妇科名医胥受天言:“经水来,临经将来作痛者,血实也,此乃瘀血郁滞也”。肝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藏血以养其体,疏泄以遂其用。若情志怫郁,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经血瘀滞于冲任而作痛。故此老师认为治疗痛经首要从疏肝着手,临证处方推崇张仲景所创之四逆散[4]。认为四逆散组方精当,刚柔既济此方妙在柴胡与白芍,柴胡辛温,白芍酸收,两药同入肝经,一散一收,一温一寒,一入气分,一入血分,配伍运用辛散不伤阴,酸收不壅滞,共起养肝疏肝之效。 二、痛经治疗重在活血 不通则痛,瘀则不通。瘀,《记文》解释为“积血”也。《诸病源候论》云:“血积聚不敞皆成瘀血。”《医宗金鉴》曰:“血之凝,结为瘀。”它既是气血不畅的原因,又是这一病理变化的产物。妇女以血为主,以血为用,经、孕、产、乳,均与血有一定关系。妇女以血为本,若经期产后不慎感邪,内伤七情,多产房劳或经行敛涩过早,跌仆负重,手术创伤等,均可使血流缓慢,滞塞不通,离经之血停蓄,凝集聚结形成血瘀症。故因瘀而致病者亦较多。其中月经病之痛经,更多由于瘀阻而致。月经的宣泄,以畅利为顺,不通则痛,瘀血壅阻胞脉,经血不能畅下,故下腹疼痛。“不通则痛,故使痛经”。老师认为胞宫为“奇恒之腑”,有藏有泄,周而复始,故月经以按期宣泄为顺。经期前后血海先盈后虚,正直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之时,若瘀血阻滞胞宫胞脉,经血不得畅下,“不通则痛”;或新血不得归经,“不荣则痛”。孙老师结合前人认识,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痛经的发生虽有寒热虚实之不同,但均离不开“瘀”,“瘀”是痛经发生的病机关键。故治疗痛经注重活血,正如《血证论 》说:“若无瘀血,则经自流通,安无恙。”即“通则不痛”[5]。临床多用逍遥失笑散随症加减。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调和肝脾,调和气血,使气血调畅,达“通则不痛”之目的。 三、痛经治疗重在经前 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主要病因病机为“寒凝气血,气滞血瘀”而致“不通則痛”;或气血虚弱,肝肾亏虚而致“不荣则痛”。 经前5-7天为阴血下注血海之机,此时血海满盈将泄,血最易雍滞而阻塞胞脉,“不通则痛”[6];孙老师认为治疗痛经,重在疏理气机,以通为其首要。盖“通则不痛”。痛经之治疗,防病重于治病,应在疼痛未发之前进行治疗,则病可除;如正值经行疼痛之时,治之只可缓解一时,非治本之法也。故临床治病时,常嘱患者在经前1周就诊,经前3-5天服药,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综上所述,老师治疗痛经临证多处以四逆散或逍遥散为主方加减治疗。如偏于气滞者选加木香、香附、荔枝核、川楝子、九香虫行气止痛;偏于血瘀者选加五灵脂、蒲黄、延胡索、没药化瘀止痛;偏于湿热者选加败酱草、金荞麦、蒲公英、贯众清热除湿止痛。临床应用得心应手。在以后的研究中,还需结合痛经的病因病机、分型论治、预防等,借助现代医学,实行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总结出高效、简单的诊疗方案,为广大患者造福。 参考文献 [1] 王荔源.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2):27-28+55. [2] 钱含玉,李春艳,李小红,等.中医药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3):31+34. [3] 潘亚辉,李文元,马玉宁,等.隔药灸脐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机制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9,38(06):590-594. [4] 孙敏,刘峰林,任远.原发性痛经的现代医学认识及治疗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7):29-30. [5] 许壅荣,赵海洋,王璐瑶,等.中医辨证论治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23):62-64. [6] 左军,王鑫洪.中医药治疗寒凝型痛经研究近五年新进展[J].智慧健康,2018,4(11):47-4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