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点尝试 |
范文 | 李婷婷 摘要:文章根据初中化学的学科特点并结合自己的课堂实例,阐述了从生活、实验、表演、多媒体等方面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的做法。 关键词:教学情境;初中化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7-0047-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7.017 一、情境教学概念的界定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活动中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物的特征性质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情境思维,使学生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化学情境教学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及丰富的情感基础之上的,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引人入胜的化学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商”,启动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并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验化学内容的情感,使他们的化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新课程强调化学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学科,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创设化学教学情境。 三、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途径 1. 利用生活场景,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在初三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最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情境应该来自于他们所熟悉的生活。所以,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出生活中一些真实的化学情境,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具吸引力,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初中阶段是理论性较强的一节课,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我在开这节市级公开课时,合理创设生活情境把这节课的内容串联起来,设计了“小哲帮忙记”这个连续的生活情境:小哲用钢丝球帮妈妈刷铝锅,被妈妈阻止;小哲想用铁锅帮妈妈煮“酸笋汤”,又被妈妈阻止;妈妈买了个便宜的金戒指,小哲帮助妈妈利用化学方法鉴别出了真假。这三个生活情境将金属的几个主要化学性质自然的串联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解密生活中化学问题的乐趣,引发了他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再如,在学习活性炭的用途时,我给出了最近南京发生雾霾的“时髦”照片,引起了共鸣,他们自然而然地诉说雾霾的危害。我乘胜追击:“在雾霾天,同学们怎么保护自己呢?” 学生讨论热烈,各叙己见。 再播放现在淘宝网热卖的“PM2.5口罩”的图片,“这口罩的奥秘是什么?为什么能防PM2.5?” 就这样自然引入到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轻松地完成教学。 在复习初中阶段的干燥剂这个知识点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同学们爱吃膨化食品么?” 、“那我们注意到很多膨化食品中都有干燥剂,同学们好不好奇这个干燥剂的成分是什么?” 、“今天老师就来拿了一包旺旺雪饼里的干燥剂,我们一起齐心协力来探究一下它的成分。” 利用此生活中的素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未知的好奇心。 在学习石墨的物理性质时,我把这节课的内容和学生天天所用的铅笔联系起来,设计了让学生采用不同型号(2H,2B,HB)的铅笔芯,连接到有小灯泡的电路,通过小灯泡的亮度差异,感知石墨含量越高,导电性越强的原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开展实验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英国化学和物理学家波义耳说过:“化学是实验的科学”。《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可见,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而利用实验来创设教学情境,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理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出于最活跃的状态,从而让化学课堂变得有趣高效。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后小实验引入课堂情境。在《常见的酸和碱》介绍氢氧化钠的这节课中,我现场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制作了一个叶脉书签,在制作的过程中,引起了学生的极大的兴趣,当看到了叶肉消失、只剩叶脉的时候,学生发出了惊叹声,我趁此追问“这是利用了氢氧化钠溶液的什么性质?”从而顺利引入到本节课堂的教学过程。 在讲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时,我又做了这样一个趣味实验:在一只小烧杯中装入半杯水,烧杯底部放一小块蘸满水的薄木片,当把烧杯向上提起时,木块和烧杯没有粘在一起,接着就向学生展示“见证奇迹的时刻”,向小烧杯中边加硝酸铵边搅拌,直到烧杯外壁有水珠凝结,再把烧杯向上提起,这时木块与烧杯紧紧地粘在一起了!再往里面加氢氧化钠固体并搅拌,木块又脱落了!神秘莫测的化学实验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种实验情境成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直观地感受到放热和吸热的现象。 3. 运用表演形式,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程一直强调:“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化学课程的一个特点就是记忆性的化学用语、概念、性质较多,“好学易懂、好记易忘”,所以提高记忆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给学生营造一个很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学生才容易记得轻松,记得牢固。而创设表演情境,就是一种提高记忆能力的良好途径,它不仅仅是舞台艺术,同样也是课堂艺术,运用得当,事半功倍。 例如,在《化石燃料》这节课中,我课前布置各小组以表演的形式,来介绍三种化石燃料的用途,表演形式不限,可以以任何方式来展示,注意一定把知识点融入进去。在学生准备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表演欲望很强烈,有的想说快板,有的想唱歌、有的想朗诵,我对他们精心辅导并一起准备,让教学点融入到他们的表演中。比如一个学生写的有关天然气的快板“我的学名叫...不告诉你。无色气体难溶水,四海为家常出现;我比空气轻一半,密度虽小体轻盈;用棍搅动沼池底,很多气泡逸水面,收集起来叫‘沼气,我就躲在那里面;煤矿工人讨厌我,我却经常去陪伴;有人把我叫‘瓦斯,地下深处把身安;我的脾气不太好,常使人类很不安,点燃我的不纯物,发生爆炸很危险;点燃以前须牢记,我的纯度要检验;我的性格很热情,见火立刻就能燃;有机物中我最小,能源行列排在先;能开机器能发电,能烧开水能煮饭;身小志坚决心大,要为人类作贡献。”在这样一节充满着表演艺术的情境教学中,学生兴趣盎然,趣味记忆、快乐学习,水到聚成,课堂教学焕发勃勃生机。 再例如,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这节课上,在课前我把学生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种化学元素(钙小组、钾和钠小组、碘小组、氟小组、铁小组、锌小组、硒小组),小组长自行承担任务,让他们回去查阅有关自身这种元素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分别阐述这种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影响。对于缺乏的元素与表现的症状这一难点,我在教学设计中把医院搬到课堂,让学生扮演“医生”和“患者”的角色,把各种症状和对应所缺乏的元素,通过学生的形体动作和语言形象的表述出来。这样的表演情境让整节课堂都充满着惊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升。 4. 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学科是一门宏观现象背后蕴藏着微观奥秘的自然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实验室中不易完成的实验,缩短时空距离,使微观世界宏观化。还可以利用其直观性创造出化繁为简的教学情境,让化学学习变得轻松自如。 例如,在中考专题复习《物质的推断》这节课中,我采用了电子白板这种多媒体技术,让本是较枯燥、难度较大的复习课,变成了学生参与度高、充满趣味性的一堂课。本节课我利用了白板幕布、计时器、无限复制、直接书写、多种交互式软件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都是由学生亲手操作,学生犹如在游戏、在闯关,不知不觉就把这些知识点融会贯通了。创设多媒体技术应用情境,突破难点,实现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互动、交流中提升的愿望。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仅仅依靠教师传授得到,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的。由此可见,在化学教学中创造良好教学情境是何等的重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合理地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就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实现教与学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王克林.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提高教学效率[J]. 教育革新,2005,(04) [2] 李国华. 我们需要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J]. 青年教师,2007,(08) [3] 王淑琴. 化学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J]. 中学教学,2010,(11) [4] 贾芳灵. 巧设探究学习情境 使化学课堂精彩纷呈[J]. 教学革新,2011,(08) [5] 闫国民.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点做法[J]. 考试周刊,2013,(0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